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杰

作品数:13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油田
  • 5篇渤海油田
  • 4篇热采
  • 4篇热采井
  • 4篇稠油
  • 4篇稠油热采
  • 3篇侧钻
  • 3篇稠油热采井
  • 3篇储层
  • 2篇射孔
  • 2篇射孔参数
  • 2篇套管
  • 2篇钻井
  • 2篇出砂
  • 2篇储层保护
  • 1篇短半径
  • 1篇压差
  • 1篇溢流
  • 1篇优化设计
  • 1篇设计方法

机构

  • 13篇海洋石油高效...
  • 1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3篇许杰
  • 3篇龚宁
  • 3篇陈毅
  • 3篇李进
  • 2篇贾立新
  • 1篇赵少伟
  • 1篇范白涛
  • 1篇何瑞兵
  • 1篇张晓诚
  • 1篇徐涛
  • 1篇祝国伟

传媒

  • 2篇石油机械
  • 2篇钻采工艺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随钻陀螺测量系统研发及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为了解决海上油田丛式井网磁干扰环境下的井眼轨迹随钻精确测量与防碰难题,成功研发了基于光纤陀螺的随钻陀螺测量系统。系统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组成,井下部分安装在203.2 mm钻铤内,通过泥浆压力脉冲进行数据传输。对陀螺传感器进行小型化和提高抗振性的研究,使其满足了钻井环境的要求。在室内和试验井进行了系统的测量精度、抗振性、耐温性以及钻井环境适应性测试,各项性能都达到了研发指标。通过在渤海某油田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随钻陀螺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达到轨迹控制要求,工具性能及结构强度满足钻井作业环境。该系统现场操作简单,对磁干扰环境下的井眼轨迹精确测量与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赵少伟范白涛张晓诚许杰刘宝生谢涛
关键词:防碰
渤海油田井身结构优化及钻采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5
2020年
为了节省渤海油田钻完井投资成本,降低低效益新建油田和调整井项目开发门槛,提高机械钻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满足勘探开发需求的前提下,综合现场实践效果、成本测算和对危废物处理的影响,优化缩小了渤海油田常用井身结构。同时,针对井眼和套管直径缩小后,受管柱内通径限制,在油井分采、水井分注、压裂充填防砂和小间隙环空固井等方面面临的技术难题,开展了配套工具研发。优化后的井身结构主要适用于井深3500 m以内的浅井和配产在400~500 m^3/d以内的油井。通过配套工具研发及优化,形成了一趟多层压裂充填工艺技术、Y型分采电泵管柱及工艺技术、空心集成分注技术、小间隙环空固井技术等配套钻采关键技术及工具。该系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渤海多个油田基本设计,完成1口井海试和4口开发井应用,钻井提效34.5%,提速降本效果显著。应用结果表明,该系列技术有效保障了油井低成本、安全、高效开发,在低效益的新建边际油田和调整井项目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进许杰许杰韩耀图龚宁
关键词:井身结构优化小井眼固井渤海油田
海上稠油热采井套管射孔参数设计被引量:11
2020年
射孔密度、孔眼直径和射孔相位角等射孔参数的优化对于海上稠油热采水平井高效、稳定的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水平井射孔完井产能预测模型和射孔后热采井套管强度损失计算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数值计算对水平井相关射孔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在保证套管强度损失在安全生产允许范围内,利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方法对现场生产井常规射孔参数进行优选,使热采井能够在长期稳定生产的前提下实现产能的最大化。优选分析结果表明,孔径18 mm、孔密60孔/m、相位45°等射孔参数组合可确保热采井生命周期内套管完整,并获得较高的油井产能。本文研究结果对海上稠油热采水平井套管射孔参数的优选具有借鉴意义。
许杰许杰陈毅贾立新刘鹏
关键词:稠油热采射孔参数套管强度
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动态出砂预测被引量:32
2019年
出砂风险的准确预测是有效预防出砂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渤海油田采用的出砂预测方法多为静态法,未考虑油田生产过程中地应力、含水饱和度、地层压力亏空和生产压差等因素变化对地层出砂的动态影响,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对防砂方式的设计指导偏笼统。基于储层动态出砂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以目前渤海油田常用的定向射孔井和水平裸眼井两种完井方式为研究对象,结合井壁力学稳定性分析,建立了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全生命周期动态出砂预测方法。该方法可充分考虑地应力、含水率、生产压差、压力亏空等关键因素对储层出砂的动态影响,实现储层开采全生命周期出砂风险动态预测和分析。应用表明,该预测方法更为精细、准确,更贴合疏松砂岩储层出砂实际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防砂方式,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李进许杰龚宁韩耀图高斌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疏松砂岩渤海油田
渤海油田井筒及井槽优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0
2022年
海洋平台空间有限,井筒和井槽资源的合理使用对渤海油田规模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井筒和井槽资源的高效使用,从中短半径侧钻技术、同层侧钻技术、大尺寸双层套管开窗技术、分支井轮采技术和井槽重利用技术等5个方面建立了井筒和井槽优化利用技术体系,并阐述了该技术体系的现场实施效果。针对目前渤海油田井筒及井槽优化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本文研究成果为缓解海洋石油开发中井筒和井槽资源紧张、降低成本,实现海油石油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了借鉴。
王晓鹏许杰许杰刘海龙谢涛
关键词:渤海油田井筒侧钻
渤海油田中短半径侧钻技术在前期设计中的井位分析与设计方法
随着中短半径侧钻技术在绥中36-1油田的首次成功应用,标志着该技术在渤海油田正式拉开序幕。它不仅为低效井找到了低成本再利用的新方法,也是渤海在生产油田稳产、增产、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为保障该项技术的有效实施,在前期设计...
李治衡许杰王文霍宏博
关键词:分析方法渤海油田
基于热采井防砂的水平井射孔方位优选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稠油热采井防砂有效性是制约海上稠油热采井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为控制热采水平套管井出砂,优选水平井射孔方位,本文基于岩石力学理论,分析了地应力和注入高温蒸汽对井壁处应力状态的影响。获得井壁应力状态后,根据岩石破坏的德鲁克-普拉格(Drucker-Prager)准则进行出砂预测,建立水平井射孔出砂临界生产压差计算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模拟某热采水平套管井井筒沿不同地应力方向钻进时,射孔方位与临界生产压差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沿水平方位射孔时,临界生产压差较小,均小于0.8MPa,沿垂直方位射孔时,临界生产压差较大,均大于1.0MPa。热采水平套管井射孔方位沿着垂直方向相对安全,应尽量避开水平危险方位。建议热采水平套管井射孔尽量处于相对安全的方位范围内,避免水平方向射孔,以获得更大提高生产压差的空间,提高油井产量。
贾立新贾立新陈毅许杰袁伟伟
关键词:稠油热采井出砂临界生产压差
稠油热采井安全侧钻距离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蒸汽吞吐是稠油开发的重要手段,然而蒸汽吞吐过程井周岩石变形破坏分析涉及温度、渗流及应力等多个复杂物理场的耦合。为了准确描述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流-固-热耦合变化过程,考虑流-固-热耦合效应,将渗流力学、岩石力学及热力学结合起来,建立了稠油热采油藏热-流-固耦合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储层热采井井周孔隙压力场与温度场动态变化规律,进而确定了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双水平井的安全侧钻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储层安全侧钻距离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注汽导致的孔隙压力升高与注采导致的岩石性质劣化2方面因素;侧钻水平井加密一般在高轮次蒸汽吞吐后进行,3轮次蒸汽吞吐后,超过120℃的区域半径为16. 0~17. 5 m,因此建议水平方向侧钻加密井的安全侧钻距离超过17. 5 m。所得结论可为稠油热采井钻井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窦蓬许杰许杰林海陈毅
关键词:稠油热采热采井温度场数值模拟
基于最优穿深分析的射孔参数优化设计新方法被引量:10
2019年
射孔完井作为主要的完井方式之一,对套管井沟通储层、解除近井带污染、释放产能尤为重要,射孔参数的合理设计是保障射孔作业效果的关键所在。现有射孔参数设计方法主要通过表皮计算开展射孔参数敏感性分析,依据曲线形态、分布密集程度及变化趋势进行参数设计。由于射孔表皮计算模型未有效考虑射孔孔道流动摩阻的影响,无法准确刻画射孔穿深和产能之间关系,依据表皮分析的参数敏感性结果无法确定最优射孔穿深。从流体力学角度出发,将射孔孔道等效为微观意义上的水平井,建立油藏与射孔孔眼流动耦合数学模型,充分考虑射孔孔道流动摩阻的影响,结合Dikken优化原则,研究建立了最优射孔穿深确定方法,形成基于最优穿深分析的射孔参数设计新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为最优射孔穿深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李进许杰王昆剑韩耀图亓彦铼
关键词:射孔参数优化设计
溢流环空压力峰值确定套管下深方法被引量:5
2017年
目前套管下深设计主要考虑关井压力,但实际压井过程中,循环排气时的环空压力峰值高于关井时的环空压力。为保证溢流井控全过程不压漏地层以及减少地层压力不确定性对井控风险的影响,通过计算循环压井将溢流物循环排出井筒过程中环空压力变化,计算出环空压力峰值,建立其随溢流强度变化的图版,并提出根据溢流环空压力峰值对比地层破裂压力确定套管下入深度的方法。结合油田实例计算证明:该方法能够明确套管下深可应对的井涌强度,使地层压力不确定性可控,实现了套管下深精细设计。
霍宏博许杰许杰李金蔓幸雪松林海
关键词:井控安全环空压力溢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