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凡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语言景观建设助力乡村价值提升——云南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
- 2025年
- 乡村价值凸显是城乡关系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特点,而语言景观是探究乡村价值的一个重要切面。以民族志书写乡村语言景观的构建过程,以长达10年的河边村建设为个案,系统展现了传统乡村通过现代化语言体系与外部市场对接、提升乡村价值的路径。通过呈现语言景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提供从语言景观切入乡村价值提升的新视角,在研究方法上对农村语言社会学进行了新的尝试。研究发现,乡村语言景观所具有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属性,不仅超越了传递信息的工具性功能,还发挥着承载乡村价值的象征性功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提升乡村价值,有必要从语言景观进行智慧性介入,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化的政治取向,回应城市和市场的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关注乡村和农民的地方性情感表达。研究指出,乡村语言景观建设不能仅仅强调乡村的传统价值和共同体的融合发展,还应培育出旨在提升乡村价值、服务乡村振兴的语言景观体系。
- 吴一凡李小云
- 关键词:城乡关系
- 共建共享:中国农村发展的新理念与再思考——第九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会议综述被引量:1
- 2018年
- "第九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于2017年9月2-3日在中国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共建共享:中国农村发展的新理念和再思考",与会的博士生主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与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管理与乡村治理、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六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深度交流。
- 李卓吴一凡豆书龙
- 关键词:共建共享乡村治理土地制度改革
- 发展性贫困的生产:制度与文化的田野对话——一个Y族村庄生活的发展叙事被引量:10
- 2019年
- 研究将Y村的贫困定义为发展性贫困。与生存性贫困不同的是,发展性贫困的致贫原因一方面深深地嵌入在发展的制度中,另一方面又与群体是否具有适合发展的现代性的伦理相互联系。认为现代意义的贫困生产是在不利于贫困群体的发展制度和贫困群体现代性伦理缺失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过程。
- 李小云吴一凡董强宋海燕
- 关键词:贫困
- 铁卫是怎样练成的
- 2020年
- 吴一凡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一名博士生,家住湖北省仙桃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征求父母与学院意见后,她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负责一个单位家属院的守门工作。开始社区志愿者工作后,吴一凡便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记录下每天遇到的人和事。从她的经历中,我们能看到疫情下社区网格员、居民的真实生活,也看到了吴一凡的成长。
- 吴一凡
- 关键词:社区志愿者
- 因势利导:贫困村的日常生活逻辑与现代性发展项目嵌入--以瑶村客房项目为个案的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通过对一个深度贫困村庄近五年的扶贫实践的考察,认为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传统也具备对接现代性伦理的功能,处于生存性状态下的传统文化和社会规则可以成为扶贫实践中新的资源,正确利用这一资源能够实现发展项目的借势嵌入,最终达到乡村社会减贫和发展的目的。
- 吴一凡李小云宋海燕董强
- 关键词:扶贫实践
- 中国农村互助行为浅析
- 2016年
- 互助作为一种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个体在微观层面上的互动形式一直未受到专门的关注,故笔者尝试从学术著作中将互助作为专门的部分进行梳理,结果表明互助是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原则,以人情和关系为文化基础的社会交换,互助能有效强化社会关系。
- 吴一凡杜丹
- 关键词:社会互动农村
- 精准脱贫:中国治国理政的新实践被引量:15
- 2019年
- 中国正在开展的精准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单纯地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经济社会行动,更是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发展之后,国家发展议程开始将社会公平列为其治国理政核心内容之一的新的政治实践。在扶贫场域通过“五级书记挂帅”的机制先行探索了党的集中统一权威的运行模式,强化了在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政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由此可见精准脱贫攻坚战事实上是中国治国理政的新实践。
- 李小云吴一凡武晋
- 关键词:绝对贫困治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