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敬
- 作品数:27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五猖神信仰被引量:3
- 2006年
- 五猖神作为婺源的地方神,在历史上的影响波及甚广,后来,由于受到各种冲击,一段历史时期在一些地区曾销声匿迹。然而,在现代婺源的民间社会中,这一神祇仍以顽强生命力继续存在着,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五猖神的信仰、传说和现实功能做了初步分析,并认为五猖神的功能及其有效性的呈现,是一个在人神互惠原则下形成的社会过程。
- 耿敬姚华
- 关键词:传说
-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残疾预防
- 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致残因素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主要以后天获得性残疾为主,非传染病致残占到很大的比重,先天性残疾不到10%,并且呈现出很大的年龄、性别、地区、城乡和职业差异。针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 耿敬沈婧婧王慧
- 关键词:致残原因残疾预防社会工作
- 文献传递
- 艺术社区构建中的社区动员
- 2022年
- 艺术社区是我们近几年不断加以探索的实践过程,随着实践的深入、拓展以及内容形式的不断变化翻新,我们都会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每当我们与大家分享艺术社区的实践感受时,都希望能将刚刚获得的认识与感悟分享给大家。而每次分享都需要有一些新的内容,这也不断促使我们去做新的尝试与摸索。
- 耿敬
- 关键词:分享艺术
- “五猖神”的复苏与现代生活的“悖论”被引量:2
- 2007年
- 五猖神,作为发源于古徽州、流传于江南、波及全国的民间信仰,在经历了几度沉浮之后,又在江南的部分民间开始复苏。对于这类民间信仰再度复苏的原因,学者们已作过各类可能性的解释,如市场促进说、文化对抗说、民俗保护说、实用功利说、记忆复苏说等。本文试图从人的生活逻辑入手,去探索民间信仰复苏的生成逻辑。分析认为,五猖神信仰的复苏有可能会消解和协调现代社会中的"悖论",从而可以让人们去面对个体生存的"偶在性"。
- 耿敬姚华
- 关键词:生活逻辑悖论
- 社会科学本土化与江村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
- 2017年
- 自清末以来,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发展史,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进行本土化探索的历史。表现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摆脱"西方中心"和"民族主义"思想倾向的束缚,重新反思本土化的历程,重新丰富社会科学本土话语体系的内涵中前进。而以费孝通为代表的中国学者以江村调查为基础的"从实求知"研究传统,强调到实地中去发现真问题,并通过实地研究对理论加以检验和论证,进而推进中国社会科学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的实践告诉我们,这种"从实求知"的实践对中国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耿敬
- 关键词:本土化
- 人际关系资本与关系资本借贷被引量:7
- 2007年
- 本文试图从互动论的研究视角,通过对一个关系资本借贷案例的分析,来说明人们是采取怎样的行动策略使社会资本的功能得以呈现的,并对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研究视角提出质疑。本文认为,人们只有通过其自身所拥有的动员能力,动用其社会关系网络中已存关系资本,或建构新的关系链条以借用顶端优势资本,才能最终使社会资本有效地发挥作用。
- 耿敬李琰珺
- 关键词:关系资本资本增值
- “庙产兴学”运动及佛教界的回应被引量:11
- 2003年
- 晚清之际,全国掀起了“庙产兴学”运动,特别是在1930年发表《庙产兴学促进会宣言》后,全国各地相继发生驱逐僧尼、没收寺产的重大事件,面对这种运动,佛教界也及时做出了回应,被动地去寻求各种保护,并向政府呐喊、吁请。与此同时,佛教界内部的有识之士也开始积极、主动地对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加以反思,进而大声激呼佛教的改革,最终催发了近代佛教的萌芽。
- 耿敬
- 关键词:庙产兴学教育佛教寺庙
- 30年中国社会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 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30年,围绕其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曾经经历过以“六腑”为核心的草创阶段,到进一步体系化的探索阶段,再到完善提高之后的反思阶段。从30年中国社会学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看到:中国社会学恢复发展的30年始...
- 耿敬
- 关键词:社会学专业课程开发教育改革
- 体育运动与社会压力的缓解被引量:7
- 2010年
- 王永耿敬
- 关键词:体育运动社会压力功能主义理论儿童学习功能论布莱恩
- 地震救援见证中国应急能力跃升
- 2010年
-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24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死亡69000多人,失踪18000多人,总计造成生命损失87000多人。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造成生命损失2000多人。在地震这种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并不想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为此,学术界和各实践部门不断围绕如何控制和消除公共危机的危害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形成各自不同的危机管理体系。然而。
- 耿敬
- 关键词:唐山地震应急体系地震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