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小琴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性状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山区
  • 1篇石灰土
  • 1篇石漠化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土壤微生物数...
  • 1篇土壤性状
  • 1篇农业
  • 1篇农业节水
  • 1篇农业节水抗旱...
  • 1篇农业用
  • 1篇农业用水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量

机构

  • 4篇贵州大学

作者

  • 4篇舒英格
  • 4篇文小琴
  • 1篇何腾兵
  • 1篇何秀
  • 1篇王大龙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从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4个方面对当前中国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简要论述了农业节水抗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的实施提出展望,旨在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
文小琴舒英格
关键词:农业用水节水农业节水抗旱
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以贵州省晴隆县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林地(封育)条件下石漠化生境土壤为对照,对比分析灌丛草地、草地和耕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差异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性黏粒含量表现为林地>耕地>灌丛草地>草地,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43.36 g/kg)、全氮含量(7.82 g/kg)和碱解氮含量(362.77 mg/kg)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56.22 g/kg)、全氮含量(3.10 g/kg)、碱解氮含量(125.22 mg/kg)明显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192.15 mg/kg,耕地最低,为112.55 mg/kg,耕地土壤缓效钾含量最高,为277.25 mg/kg;除土壤物理性黏粒、细粉粒和p H值呈弱-中等变异外,其他指标均呈中等变异;土壤物理性黏粒、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的相关强度较大,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促进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土壤质量的关键因子;以林地(封育)为对照,草地、灌丛草地和耕地的土壤退化指数(soil degradation index,简称SDI)分别为-1.18%、128.80%、-153.59%,耕地土壤退化指数最低,退化程度最高。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差异明显,相对林地而言,在提高和维护土壤质量性状方面,草地和灌丛草地具有较好的效果,草地土壤质量相对提高,耕地则相对较差,土壤质量发生了严重的退化。
何秀文小琴舒英格何腾兵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性状
喀斯特山区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特征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生态恢复及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贵州省晴隆县典型喀斯特地区采集荒地、耕地、退耕还草地、林草间作地和楸树林地的土壤样品,并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全磷含量退耕还草地最高,为0.95g/kg,有效磷含量耕地最高,为6.90 mg/kg,全氮、全钾、有机碳、碱解氮含量均是林草间地作最高,分别为4.61、1.19、54.98 g/kg和406.62mg/kg;速效钾含量楸树林地的最高,为179.5 mg/kg;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为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楸树林地>耕地>荒地,微生物量氮含量为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楸树林地>耕地>荒地;与荒地相比,林草间作地和退耕还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提高2.46倍和2.02倍,林草间作地和退耕还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提高86.92%和77.07%。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或不显著差异,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耕地>林草间作地=楸树林地>退耕还草地>荒地,这种变化趋势与微生物总数的变化不一致。经相关性分析,土壤酶、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养分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用于表征土壤质量。【结论】林草间作方式具有较高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该土地利用方式能有效改善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
文小琴舒英格何欢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
岩溶山区石灰土剖面硅铁铝元素分布特征——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选取贵州省晴隆县岩溶山区石灰土剖面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学常规测定方法对土壤硅、铁、铝全量及风化度指标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研究区石灰土剖面硅、铁、铝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内土壤质地较黏,应进行土壤改良;土壤中氮、磷流失严重,需加强秸秆还地和增施有机肥;其硅、铁、铝元素含量较高,但主要以矿物态形式存在,受成土要素与环境的制约导致土壤脱硅富铁铝化程度较低,土壤剖面缺乏过渡层,由降雨冲刷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加剧石漠化,应采取工程和自然保护措施防治植被覆盖减少和生态恶化。
王大龙舒英格文小琴陈梦军肖盛杨
关键词:岩溶山区石灰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