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婷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侗族栖居传统的“潜在再生能力”与“创造性转化”
- 2015年
- 从"人和居所"的生态哲学角度,探讨"只是按照祖先传下来的模式或式样进行建造"的侗族居所建筑的"创造性转化"问题。即从保护"文化基因库"和保持多元的"潜在再生能力"的意义上,讨论侗民族的并非"缄默"、至今"还在说话"的居方之所的文化特质与现实传承及保护的问题;显然,问题的讨论对于推进传统文化的新生性和建筑文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 张泽忠温婷
- 关键词:侗族
- 聚落空间场所化与“干”族群文化自我的实然性基础
- 2014年
- 基于"干"(ganl/an11,族称/自称,日常用语指"用树枝木栅把居所环境及栖居之所遮掩起来")族群文化自我的实然性基础,讨论侗寨居所序列场所化过程与生存环境生成性形成的哲学性关联。分析认为,于文明始初侗寨居所建筑即拥有表征族群自我"行为"文化"想象"的典型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对侗族行为文化构架、族群自我情感体验及女性话语施事行为等结构形态产生深远性影响。
- 张泽忠温婷
- 侗族居所建筑的行为文化想象被引量:2
- 2015年
- 侗族居所序列的意义归诸,缘之"干"(侗族自称)族群自我"干栏"行动(围起房屋的行动)所赋有的意义求诸。即侗寨居所序列的"际会结构"缘由,缘之原初的"行‘文化’想象"与"血亲"排序式的栖居观念的推崇。
- 张泽忠温婷
- 贴近大地:侗族栖居之所的智慧之思
- 2014年
- 于实然意义上强调这么一个事实:即因认为存在于"干"(ganl/kan55,侗族自称)族群文化传统及文化成规中的天地神明观,一方面因植根族群自我文化深层结构中的"母体原型"思维渊源而赋有神秘性特征,一方面因持守一种与天地自然交往对话的方式,即持守一种最初的求诸天穹、倾听大地的"缘在"想象方式而赋有"大地之居"的深邃性和智慧性特征。
- 张泽忠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