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赟
- 作品数:72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 快堆燃料组件内精细功率分布的计算被引量:3
- 2013年
- 堆芯热通道因子是堆芯热工设计及安全分析的一项重要参数,确定热通道因子需用中子学计算给出较准确的燃料组件内元件棒功率分布。在三维六角形几何节块扩散理论基础上,使用多项式重构的方法计算节块内中子通量密度分布和功率密度分布。针对快堆六角形燃料组件的特点,用小六角形积分的方法计算组件内元件棒功率,得到组件内各元件棒功率分布。在NAS程序基础上,编制了元件棒功率分布计算模块NAS-PIN。通过与蒙特卡罗程序的校验可发现,二者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计算精度可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 曹攀喻宏徐李胡赟杨晓燕陈仪煜
- 快堆金属燃料的发展被引量:9
- 2008年
- 国外早期快堆发展的燃料集中在金属燃料上,但金属燃料辐照肿胀严重,只能实现较低的燃耗深度,且较低的固相线温度和与包壳间的共晶温度又制约了金属燃料的实际应用。文章回顾国外金属燃料的发展和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总结金属燃料改进后可行的设计方案。随后整理早期、后期金属燃料的辐照经验,给出已验证的最大燃耗深度。
- 胡赟徐銤
- 关键词:快堆肿胀
- 一种多分区模式的行波式焚烧长寿命堆芯
- 本发明涉及行波式焚烧快堆的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多分区模式的行波式焚烧长寿命堆芯设计方案。该堆芯结构包括点火区和增殖区,其中,所述的点火区位于堆芯轴向的中间位置,在点火区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所述增殖区;所述点火区分为内点火...
- 张坚林超喻宏胡赟杜爱兵
- 一体化快堆顶层设计要求研究
- 2025年
- 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简称一体化快堆,是核裂变能发展的高级阶段。为确保其满足先进核能系统的定位,应基于一体化快堆的特点及用户需求,开展顶层设计要求研究,为后续设计和技术研发指明方向。国际上对第四代核能系统的评价建立了相关方法学,本文结合第四代核能系统评价方法学关注的经济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及防核扩散等方面,特别是与设计相关的用户要求条款,研究提出一体化快堆的顶层设计要求,为开展一体化快堆设计工作设定设计目标或指标要求。
- 周培德张熙司胡赟冯伟伟刘琳颜寒王凤龙王事喜张强李新宇宋英韵薛方元
- 关键词:用户要求
- 一种带有本底电流与源项电流修正的反应性测量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本底电流与源项电流修正的反应性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两级拟合来计算;第一级拟合以反应性恒定段的实测电流为输入,直接计算得到抛除本底、源项影响的真实反应性,进而得到控制棒积分价值;第二级拟合可以分离出本底电...
- 霍兴凯潘泽飞徐李喻宏陈晓亮范振东胡赟
- 文献传递
- 一体化快堆的内增殖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达到高燃耗、低后处理量、长换料周期,一体化快堆以高内增殖为设计方向。本文研究了棒径和P/D(栅距与棒径之比)两个主要堆芯设计参数与内增殖间的关系,研究了降低钠空泡反应性的措施对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棒径的增加和P/D的降低能够显著提高内增殖,为了降低钠空泡效应而增加上钠腔并降低堆芯高径比会造成内增殖的损失。棒径与P/D的具体取值应在物理与热工之间寻求平衡,而对钠空泡反应性应从反应堆整体安全设计上缓解,一体化快堆的设计应以内增殖性能和高效的闭式燃料循环为主要目标。
- 霍兴凯胡赟徐李杨勇
- 关键词:钠冷快堆增殖
- 先进核能发展情景研究
- 2025年
- 核能是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低碳能源。核能大规模、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铀资源供应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两大挑战。为最大化利用天然铀资源,减少长寿命废物总量,实现核裂变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快堆及其先进闭式核燃料循环是首选技术路线。本文基于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格局及未来发展展望,绘制了压水堆和快堆匹配发展的先进核能发展情景图。
- 杨勇周培德叶国安杨红义胡赟宋英韵
- 关键词:燃料循环
- 快堆少群常数库制作方法的研究及验证
- 2024年
- 我国目前在快堆核设计中应用的物理计算程序是节块法输运程序,少群常数库是计算的关键输入,少群常数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物理计算的准确度。制作少群常数库的关键因素在于共振处理和均匀化并群计算。本文基于快堆特性提出一套少群常数库制作方法并编写实现程序PASC5。利用中国实验快堆(CEFR)基准例题的实验数据对少群常数库制作方法及程序进行计算验证。本文的研究内容已应用于某些快堆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并且通过实验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 张崇霍兴凯胡赟徐李
- 关键词:快堆
- 钠冷快堆控制棒分段设计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在钠冷快堆中,反应堆运行时的反应性补偿和停堆安全主要由控制棒来实现。当前的钠冷快堆设计中,一般含有安全棒、补偿棒和调节棒。其中,补偿棒中10 B的富集度较高,使补偿棒的燃耗较高,且发热量较大,并造成周围燃料组件功率峰因子偏大。本文提出一种分段设计方案,可用于改进上述缺点。该方案相比于传统方案,控制棒发热减小约30%,控制棒燃耗减小50%,并能有效改善周围燃料组件的功率峰因子,控制棒更换周期可提升1倍。
- 徐李胡赟张坚
- 关键词:钠冷快堆控制棒
- 反应堆功率测量的补偿方法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功率测量的补偿方法。所述反应堆的堆芯外围设置有可移动的反射层,通过所述反射层的位移来控制所述反应堆的反应性,所述反射层外设置有多个核探测器。所述补偿方法用于补偿反射层位移对反应堆功率测量值造...
- 刘勇王振忠贾晓淳贺长兴胡赟王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