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静
- 作品数:34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婴儿免疫缺陷的早期识别研究
- 2012年
- 目的分析健康孕妇与患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中天然免疫功能的差异,探讨遗传与免疫缺陷的相关性。方法于第三产程取新生儿脐动脉血98份,其中观察组孕妇(患变态反应疾病孕妇)40份,健康孕妇58份,检测淋巴细胞、IL4/CD4+和Th1/Th2并进行分析。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分别为(30.22±3.02)岁和(28.36±3.95)岁,孕周为(39.18±1.31)周和(40.21±2.13)周,差异无显著性;IL4/CD4+分别为(1.28±0.26)%和(0.28±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Th1/Th2分别为(1.81±0.41)和(2.86±0.3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遗传因素与新生儿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相关,新生儿可能有初期的免疫调节缺陷,在变态反应原的刺激下易出现过度反应,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
- 付玉静冯冲翟建军
- 关键词:脐血变态反应免疫
- CD34、VEGF在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血管的改变,从而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CD34和VEGF在37例外阴白色病变(包括SH22例,LS10例,混合型5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11例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外阴白色病变组MVD值显著低于正常外阴皮肤组(P<0.05)且LS组MVD值也低于SH组(P<0.05);VEGF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与外阴白色病变组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LS、SH组中VEGF表达阳性者的病程与阴性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血管存在着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管数目的减少,其中LS组患者血管减少最显著,提示血管的异常是外阴白色病变的主要变化之一。
- 何川李广太付玉静
- 关键词:外阴白色病变CD34VEGFMVD
- 妊娠晚期子宫破裂14例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产科收治的孕妇中,子宫破裂患者14例。均经手术明确诊断。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发生子宫破裂的孕周、孕次、产次、既往手术史、发生子宫破裂时的症状和体征,记录子宫破裂及处理情况,以及围产结局。结果研究期间本院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11%(14/13 164)。11例为瘢痕子宫(78.6%,11/14),其中3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8例为剖宫产术后。临床表现包括:1例撕裂样痛,8例腹痛,1例腹胀,4例无明显症状。胎心监测显示:3例胎心消失,6例减速,5例胎心正常。子宫破裂位置为:子宫下段破裂11例,子宫体部破裂2例,子宫底部破裂1例。3例为不全子宫破裂,11例为完全子宫破裂,均给予剖宫产加修补术。1例为双胎,15例围产儿中,3例死胎,3例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轻度窒息,其余6例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均为9分。14例孕妇术后均无感染,恢复良好出院。结论瘢痕子宫是子宫破裂最常见的原因,应提高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缝合技巧,严格掌握初产妇的剖宫产指征,引产过程中严密监测,提高子宫破裂的诊治能力。
- 孙燕付玉静翟建军
- 关键词:子宫破裂瘢痕子宫剖宫产
- 项目教学结合探究性学习在全科医师研究生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6
- 2016年
- 全科医学在我国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同时又是国家重点扶植发展的学科。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队伍。本文是通过我科近两年的实践,探讨一种提高全科医师临床诊断能力的方法。
- 付玉静翟建军
-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探究性学习
- 新生儿外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本研究拟对502例新生儿外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用无菌棉拭子采取新生儿外耳道分泌物,接种于培养皿,挑取可疑菌落,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细菌培养阳性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产时出血、新生儿性别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外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与有无胎膜早破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羊水有无III度污染及分娩方式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羊水III度污染及自然分娩新生儿有可能更容易出现感染,但仍需进一步扩大病例数。
- 王文文付玉静翟建军陈敏秀焦颖田晓波
- 关键词:新生儿细菌培养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及氨茶碱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3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及氨茶碱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74.29%)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及氨茶碱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肯定。
- 王宏付玉静
- 关键词:氧气驱动雾化毛细支气管炎憋喘
- 妊娠期糖尿病“一日病房”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分析笔者医院施行的“一日病房”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妊娠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和分娩时手术操作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南区接受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按照是否接受“一日病房”分为实验组(接受“一日病房”)和对照组(未接受“一日病房”).对两组孕产妇的基本资料、妊娠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和分娩时手术操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无严重表现子痫前期和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低出生体重儿和产后出血等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接受“一日病房”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无严重表现子痫前期和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等妊娠期并发症、低出生体重儿和产后出血等妊娠结局上有明显改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影响因素的一级预防,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从而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 徐彩炎王润锦罗富强吴青芸张皓宇付玉静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并发症健康教育
- 出院后产后抑郁筛查及访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 2018年
- 目的分析出院后产后抑郁筛查及访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分娩的400例产妇,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200例;对照组产妇选择产后常规干预,实验组产妇则在出院后加强产后抑郁筛查和访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EPDS评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出院后,为其提供产后抑郁筛查及访视干预能对其抑郁情绪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付玉静王宇石明月
- 关键词:产后产后抑郁母乳喂养
-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p16蛋白表达异常与外阴白色病变发病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p16蛋白表达异常与外阴白色病变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外阴白色病变组织34份,其中硬化性苔藓(LS)12份,鳞状上皮增生(SH)18份,SH合并LS4份;另选择正常外阴皮肤组织11份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cyclin D1、p1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外阴白色病变发病的关系。结果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显著高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9%,P<0.05);LS和SH组织中,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和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与正常皮肤组织(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和SH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和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D1与p16蛋白作为调控细胞增殖周期的重要因子,前者的高表达致两者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可能是外阴白色病变发病的原因之一。
- 李广太曹京红付玉静
- 关键词:外阴疾病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质P16
- 循证医学在临床教学中重要性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医学生在校学习循证医学的现状及循证医学在实际应用的情况,探索循证医学教育渗透于临床教学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实习阶段、见习阶段的学生,以及毕业1~2年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在校期间选过循证医学课程的学生人数为15.7%;认为循证医学对临床工作有帮助的人数为33%,随着接触临床实践越多其比例越高;在实习生中超过60%的人,愿意重新学习循证医学。结论循证医学是一门分成重要的工具,需要在临床教学中渗透性教学。
- 付玉静杨岚翟建军
- 关键词:医学生循证医学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