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青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植物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表型
  • 1篇性状
  • 1篇油桐
  • 1篇三年桐
  • 1篇千年桐
  • 1篇种实性状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种质资源评价
  • 1篇种子
  • 1篇种子性状
  • 1篇乌桕
  • 1篇核心种质
  • 1篇红椿
  • 1篇厚朴
  • 1篇凹叶厚朴
  • 1篇表型变异
  • 1篇表型多样性
  • 1篇臭椿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乐山职业技术...
  • 1篇四川省林业调...

作者

  • 5篇向青
  • 4篇罗建勋
  • 3篇王红莉
  • 2篇冯毅
  • 1篇张知贵
  • 1篇辜云杰
  • 1篇龙汉利
  • 1篇杨华
  • 1篇张兴友

传媒

  • 4篇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凹叶厚朴生长与立地因子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对标准地的调查,运用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冠幅、树皮厚度、枝下高与立地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冠幅的主导因子是海拔和坡向,在适生区内海拔越高越不利于凹叶厚朴的生长,坡向以阳坡生长最好;坡位对凹叶厚朴胸径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下坡位有利于胸径生长量的增长,而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立地因子对凹叶厚朴树皮厚度、枝下高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杨华张兴友向青张知贵罗建勋
关键词:凹叶厚朴
川渝地区油桐种质资源评价和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本文在全面调查四川、重庆现有油桐资源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群体间、群体内个体间两个层次,采集16群体样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三年桐和千年桐果实和种子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构建了核心种质库,进而对川渝地区油桐种质资源进行全...
向青
关键词:三年桐千年桐表型多样性核心种质
文献传递
眉山市臭椿生长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通过在臭椿人工林设置标准地,取样进行树干解析,系统分析其生长规律,初步得出结论:臭椿高生长幼龄期较快,8 a~11 a平均生长量达最大值,以后高生长渐缓;胸径生长前15生最为迅速,生长减缓期到来较迟;材积生长量高峰期出现在15 a~20 a,人工抚育下15 a左右能达到数量成熟。在材积公式模拟基础上,初步拟出臭椿二元材积公式。臭椿适合于培育短周期轮伐的速生丰产林。
郑光利向青王红莉罗建勋
关键词:臭椿
四川盆周山地红椿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30
2011年
本文采集了四川盆周山地广元元坝等16株红椿,通过树干解析研究其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红椿树高生长在前5年最快,15 a后明显减缓,树高达20 m后生长极为缓慢;胸径生长也是前5 a生长最快,胸径在达到最大值后仅呈缓慢下降;15 a、20 a、25 a树高的平均生长量以及20 a材积连年生长量均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海拔增加红椿形率显著下降,出材量相应降低。因此在培育大径级用材林时,海拔不宜过高,以不超过800m为宜,并且在前5 a还要保证幼林有良好的光照条件。
龙汉利冯毅向青王红莉罗建勋
关键词:红椿
川渝地区乌桕天然群体种子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讨论了川渝地区9个有代表性的乌桕天然群体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每个群体30个家系(单株)为试验材料,对16个种实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变异系数比较、重复力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乌桕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种子的质量性状比种子形状指数性状稳定,各种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6.84%~39.54%,平均为16.78%;不同性状的重复力变幅为0.31~0.98,平均为0.61。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变异幅度为6.71%~42.72%,平均为25.47%。说明乌桕种实群体内的变异(74.53%)显著高于群体间的变异(25.47%);16个种实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乌桕种内群体的种实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纬度为主的单向变异模式,变异主要受低温控制;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将乌桕群体划分为4类。
冯毅罗建勋杜波辜云杰王红莉向青
关键词:乌桕种实性状表型变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