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来
作品数:
3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机械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张颖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温淑花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兰国生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陈永会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张学良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3篇
机械工程
主题
3篇
弹塑性
2篇
接触阻尼
2篇
结合面
1篇
切向接触刚度
1篇
接触刚度
1篇
静摩擦
1篇
静摩擦因数
1篇
耗能
1篇
耗能机理
机构
3篇
太原科技大学
作者
3篇
姜来
2篇
张学良
2篇
陈永会
2篇
兰国生
2篇
温淑花
2篇
张颖
1篇
杨波
1篇
刘丽琴
传媒
2篇
太原科技大学...
年份
3篇
2014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机械结合面切向接触参数理论研究
结合面在机械结构或系统中的大量存在使得机械结构或系统不再连续而具有复杂性。所以在研究机械结构的静动态特性时,需要充分地考虑结合面所产生的影响。为了获得对结合面接触机理的进一步认识,本文从结合面切向接触参数理论建模角度入手...
姜来
关键词:
结合面
切向接触刚度
文献传递
考虑弹塑性变形机制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模型
2014年
在三维接触分形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建立了一种考虑微凸体的完全弹性、弹-塑性和完全塑性三种变形机制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三维分形模型。该模型反映了结合面法向载荷、分形维数以及分形特征尺度参数对结合面静摩擦因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静摩擦因数f随着无量纲法向接触总载荷P*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D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无量纲分形特征尺度参数G*的增大而减小;考虑弹-塑性变形机制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小于不考虑弹-塑性变形机制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
张颖
张学良
姜来
温淑花
陈永会
兰国生
刘丽琴
关键词:
结合面
静摩擦因数
固定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分形模型
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三维接触分形理论和固定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耗能机理,建立了考虑弹塑性接触变形机制的固定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分形模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切向接触阻尼会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当表面分形维数小于等于2.5时,切向接触阻尼会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当表面分形维数大于2.5时,切向接触阻尼会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模型仿真结果也揭示了分形粗糙度尺度参数、塑性指数和摩擦因数对切向接触阻尼的影响。
姜来
张学良
陈永会
兰国生
温淑花
张颖
杨波
关键词:
耗能机理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