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
- 作品数:21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杂志社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刍议期刊编辑选题的计划与创新
- 2014年
- 编辑活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期刊编辑的选题是编辑以科学文化发展和读者阅读需求为总前提,紧密结合刊物实际,将编辑自身意图与作者写作实情相联系,策划组织的文稿题目。选题策划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策划主体的出版理念、经营思路和对市场判断的综合体现。它既能反映出编辑的创新思维和学识水平,又能显示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还能展示期刊的办刊特点和个性。选题工作全面反映了编辑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
- 周民
- 我校创建名刊名栏的实践探索
- 2016年
- 办刊理念,决定着办刊的方式和刊物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在期刊竞争日益激烈、优秀稿件大量外流的背景下,我们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刊理念,依托我校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及硕士点各学科,以全国名优栏目“周秦文化与青铜器研究”、“张载与美学研究”为重点,加强与高影响作者、知名学者、客座教授及学术顾问的联系;采取专、兼职与全体编委三位一体的约稿模式;认真选题,匿名审稿,提高编辑与编排质量,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已基本形成了我校的办刊特色.
- 周民
- 关键词:地方院校办刊特色
- 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学思考被引量:9
- 2005年
- 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环境的改变,原有的传统准则失效以及社会管理和控制能力弱化等因素,导致其违法犯罪明显上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制度性建设和改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优化进城农民社会心理环境,是控制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的有效对策。
- 周民王娟
- 关键词:流动人口文化冲突犯罪对策
- 经济增长方式的判别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及变化 ,应采取多指标综合判别的方法 ,不应仅停留在单指标的判别方法的讨论上。因为就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而言 。
- 周民
-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指标科技贡献率全面性可行性
- 高校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利与弊刍议被引量:3
- 2013年
- 高校学术期刊体制改革,就利而言,会将各种期刊置于"风险"之中,加剧竞争;将促使名牌期刊"重新洗牌";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期刊主编、总编的筛选过程;将初使众多"复合性"编辑的产生;体制改革过程也是一个双赢过程。其弊,则会使期刊的学术质量降低;会使期刊评价体系、职称评定办法、科研奖励等管理办法直接受到冲击;会使期刊出版"底线"受到威胁。谏言:期刊体制改革应结合高校学术期刊发展的规律和办刊特点,稳妥地进行。
- 周民
- 关键词:学术质量
- 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前审读刍议——以《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例被引量:3
- 2016年
- 审读是期刊出版流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质量,也是检验责任编辑综合水平的方法之一。期刊出版的实践证明,出版前审读比出版后审读更为重要,因为出版前审读可将诸多问题和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出版后审读虽然是期刊质量控制的反馈环节,但对于当期出版质量的提高则无济于事,故更应重视出版前审读。
- 周民
- 关键词:出版审读
- 论人文教育视野下西部文化资源的开发
- 2008年
- 西部文化资源是西部地域之上建构起来的文化资本,它伴随着西部社会发展的历程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特质。全球化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却推远了人类心灵之间的距离,文化实践肩负着缩短文化距离的责任而被置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人文教育的实施将文化资源内化进人类的精神世界,人类开始将人文性提升到与科学性价值等同的地位。本文探索运用旅游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开发模式,寻求全方位发挥西部文化的人文教育功能,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公民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 周民
- 关键词:地域文化人文教育公民素质
- 社会转型期领导者能力新框架的构建
- 2002年
- 在社会转型期 ,各种竞争日益激烈。领导者们既要正视竞争 ,更应珍惜竞争的机会。只要对自己的管理才能进行大胆挖掘 ,全方位修构 ,便能抓住竞争的机遇 。
- 周民
- 关键词:社会转型知识管理知识联盟
- 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多样化的若干思考
- 2017年
- 出版模式多样化是学术期刊转型和发展的必经阶段。它在技术形态、知识结构等方面对期刊编辑部和全体编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关键体现在学术创新、学术潮流引领和独立风格方面。期刊风格是学术期刊的"身份证"和"标识码",是期刊编辑创造精神的集中表现。学术期刊编辑应及时调整视角,树立新的出版理念,重视学术创新,加强期刊自律,弘扬"工匠精神",展现期刊风采,提高国际影响力。
- 周民
- 关键词:出版模式网络化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其育人功能思路新探
- 2001年
- 高校校园是相对于其它亚文化的一种文化含量较多、层次较高的文化,是对社会的适应和超前的统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带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巨变,给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建设中,既要抓文化设施等“硬件”建设,又要抓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文化氛围的创新,校园精神的培育等“软件”建设。
- 周民赵玲
-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功能高校物质文化校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