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曼
-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尺度结构化视角下城市行政空间重构研究——基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实证分析
- 2024年
- 基于尺度结构化的理论视角,以安徽省芜湖市2000年以来的行政空间重构历程为实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多样化的城市行政空间重构策略对于中国国家权力尺度体系的塑造及其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行政空间重构中尺度关系的变化既包含国家权力在纵横坐标系中的流转、分化与融合,也涉及国家对于社会组织自治权的吸收。经此所塑造的国家权力的尺度体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层级式”结构特征,而是呈现为叠加了各类尺度“子集”和“准尺度”的“马赛克”形态。2)这一系列尺度关系的变化是由各级各类政府机构、基层自治组织、居民等不同行动主体间的竞争所推动,核心利益在于领域生产的经济价值,而竞争的形式及其结果一方面取决于以服从、制衡、调停为特征的既有权力关系的不对称性和平衡机制,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以社会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间联盟为例的新的权力秩序。
- 应婉云罗小龙刘晓曼唐蜜
-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权力关系
- 南京市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探索与启示被引量:3
- 2023年
- 当前我国乡村发展面临土地资源要素固化、涉农政策缺少整合,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空间管控引导不足等问题。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需要充分结合乡村发展的现实趋势和乡村振兴的工作特点来进行系统化的制度设计。江苏省南京市以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探索乡村规划的政策整合,以及创新差异化的空间管控方式为主体思路,探索乡村地区的空间规划实践路径,推动空间规划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治理工具。文章基于南京市的创新经验,指出乡村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当注重3点:1)关注资源与政策投入,确保规划实施效能;2)以空间规划协调乡村项目实施,提升多主体共治水平;3)区分空间发展目标,完善空间管控体系。
- 李杰罗小龙刘晓曼罗海明
- 关键词:乡村规划
- 历史街区保护与社会公平——基于居住者需求的视角被引量:9
- 2014年
- 历史街区保护注重原真性,在缺乏科学合理的历史街区更新措施的情况下,历史街区通常被原封不动地"保留"。通过对常熟市历史街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由于政府缺乏合适的改造方案,常熟历史街区成为城市中的贫困住区,导致居民在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两个方面均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在居住者需求和意愿方面,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市政设施完善和异地搬迁等具有强烈的改造愿望。因此,认为在强调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也要关注街区内的民生问题,保障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社会公平。
- 刘晓曼罗小龙许骁
-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社会公平
- 大都市区跨界边缘城市的演进机制与类型研究——以南京毗邻地区为例
- 2024年
- 跨区域要素流动的加快,促使位于大都市跨界地区的边缘城市成为大都市竞争力培育的前哨,文章以南京毗邻地区为例,对大都市区跨界边缘城市的生成、演化和重构过程进行全面考察。首先,研究指出,南京跨界边缘城市的演进经历了生产要素扩散下的工业村镇、工业贴边发展的单一功能区、居住郊区化导向的新市镇,以及协同治理下的社会融合四个阶段,形成了一种以工业资本承接为先导,市场资本参与为支撑,社会资本融合为保障的独特发展路径。其次,中国的跨界边缘城市是在边缘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演化的,并形成产业型、居住型、综合性型等发展类型。最后,在理论层面讨论了中国特色边缘城市的特殊性,以期为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提供启示。
- 孙庆颖罗小龙刘晓曼唐蜜
- 被“遗忘”的城市角落:对常熟历史街区衰败的思考
- 历史街区的保护已经受到我国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多数城市积极采取编制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条例等措施加强对历史街区的保护。然而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中,街区衰败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本文以常熟市的历史街区为例,探究了历史街区...
- 许骁刘晓曼王盈
-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衰败
- 制度转向下的产业空间演化研究--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基于“制度-空间”理论,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剖析产业空间演化和制度转型的互动进程与演化机制。结果表明:(1)开发区在制度从增长极战略向区域协调战略和创新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下,经历了极化、扩散、多极化的产业空间演化历程。(2)开发区制度转型与产业空间演化呈现互动机制,制度转型推动产业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与流动,而产业演化中的问题与诉求反向推动开发区制度转型。(3)在制度创新视角下,开发区制度供给转向适应产业专业化发展,推动突破产业演化路径依赖。
- 丁子尧顾宗倪罗小龙杨凌凡刘晓曼
- 关键词:互动机制开发区
- 促进步行与骑车出行:评估文献证据 献计规划人员被引量:3
- 2012年
- 如何鼓励人们更多地以步行或者骑车作为出行方式?本文分析了超过300项精心设计的实证研究的结果,以指导如何用一些具体的策略来影响人们选择步行或骑车作为出行的方式。这些策略包括:社区的设计、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基础设施的质量、推广方案、定价以及组合策略。具有较高的步行和骑车出行水平的城市环境,通常是多种促进因素共同作用的反映。针对这一点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只有通过一系列完整的建筑环境特征(包括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改进)
- 安·福塞斯凯文·克里泽克(著)刘晓曼许骁包蓉(译)施丹钰(校)
-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市环境
- 国家级新区发展与管治模式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为应对国际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增速放缓而设立的特殊政策空间,是我国空间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近年来以国家级新区为增长极带动区域发展的思路日趋成熟。通过对国家级新区的总体情况、定位、管治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我国的空间决策。研究认为:(1)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与经济发展阶段具有紧密联系,空间分布具有均衡性特征,经济发展受其成立年限、所处区位和基础条件影响。(2)国家级新区的定位体现时代背景,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特色化和专门化为发展方向。(3)国家级新区的管治模式可以划分为跨界联合模式、管理委员会模式、属地政府模式。研究还对国家级新区的未来建设提出借鉴性意见。
- 肖菲殷洁罗小龙刘晓曼
- 关键词:国家级新区
- 尺度重构视角下开发区整合转型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5
- 2022年
- 1984年以来,开发区成为我国优化城市要素组织的尺度工具。基于尺度重构理论,以江苏省开发区整合转型为研究对象,借助统计案例研究与访谈调研,通过“领域空间—权力层级—治理结构”三个基本维度,构建开发区尺度重构分析框架。研究指出:(1)开发区尺度重构以特定范围内资源要素组织的优化为主线,通过领域空间的构建形成加速要素活动的平台。根据规模工业化、新城化、产业转型等不同时期发展需求,经历了多区合一、区政合一、平台融合三个阶段。(2)开发区通过权力关系重构,在特定尺度形成对于领域与资源的调控能力,包括权力层级重构与治理结构重构两个方面,经历了托管型、合署型、平台型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研究也立足开发区尺度重构历程,探讨中国城市尺度动态的规律。
- 杨凌凡罗小龙唐蜜顾宗倪刘晓曼
- 关键词:开发区
- 双子城跨界融合研究——杭州临平与嘉兴海宁跨界发展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在"跨界双子城"的理论视角下,以杭州临平与嘉兴海宁跨界区域为案例,从物质空间融合、行为融合、组织与制度融合多个维度对其跨界融合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作为典型的跨界双子城,临平—海宁双子城物质空间对接良好、社会联系密切,在物质空间与行为层面融合程度较高。但受区域生产关系与行政区碎化的影响,其组织与制度融合较为滞后,制约着更深层面的跨界融合发展。研究发现对充分认识跨界区域发展特征、推动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其他跨界地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 王盈罗小龙许骁刘晓曼刘永敬
- 关键词:双子城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