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航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小鼠
  • 4篇念珠
  • 4篇念珠菌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鼠模型
  • 3篇小鼠模型
  • 2篇念珠菌感染
  • 2篇系统性念珠菌...
  • 2篇耐药
  • 2篇白色念珠菌
  • 2篇TG
  • 1篇蛋白
  • 1篇递呈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大鼠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系统

机构

  • 14篇广东省实验动...
  • 5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李航
  • 9篇吴玉娥
  • 7篇贾欢欢
  • 6篇龚宝勇
  • 5篇关业枝
  • 5篇刘晓霖
  • 4篇黄韧
  • 4篇张钰
  • 2篇王晖
  • 2篇陈梅玲
  • 2篇罗银珠
  • 2篇罗挺
  • 1篇邓少嫦
  • 1篇李舸
  • 1篇刘书华
  • 1篇马俊峰
  • 1篇何丽芳
  • 1篇陈锐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动物...
  • 3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制备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规范其操作方法。方法采用环磷酰胺(CY)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后,选择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和非白念珠菌(C.parapsilosis)分别接种ICR小鼠,从免疫抑制、菌株制备、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等方面对建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通过生存分析、组织载菌量和病理学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显示肾脏为靶器官,多器官弥散性真菌感染的典型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通过对建模过程各环节进行规范,可得到稳定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系统性念珠菌感染的致病机理,免疫防御及抗真菌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吴玉娥李航陈梅玲龚宝勇张钰黄韧
关键词:念珠菌动物模型小鼠
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为耐药菌药物筛选提供重要工具. 方法:免疫抑制ICR小鼠,尾静脉注射临床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CaR,对感染小鼠进行临床症状、生存情况、组织载菌量、组织病理、细胞因子以及...
李航龚宝勇罗银珠吴玉娥陈梅玲陈锐刘晓霖王晖黄韧张钰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药物筛选耐药机理
文献传递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溶血性、局部刺激性和过敏反应一致性评价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采用溶血性、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检测受试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市售对照品(罗氏芬)局部毒性和过敏性,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分别采用肉眼观察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溶血性试验;以受试物或市售对照品临床iv最高浓度(93 mg·mL^(−1))连续4 d耳缘静脉推注给药进行新西兰兔血管刺激性试验;以临床im最高浓度(238 mg·mL^(−1),给药体积1 mL)连续4 d右后肢股四头肌im给药进行新西兰兔肌肉刺激性试验;采用传统豚鼠ASA进行过敏性试验,致敏剂量分别0.5、1.5 mg·kg^(−1),激发剂量分别为1.0、3.0 mg·kg^(−1)。结果肉眼观察法和分光光度法均显示受试物及市售对照品无体外溶血和红细胞凝聚作用;临床等效剂量的受试物及市售对照品均无血管刺激性;最大给药浓度的受试物及市售对照品在末次给药后72 h均有重度肌肉刺激性,恢复期结束时受试物组与市售对照品组动物注射部位肌肉均见纤维化等正常修复现象;受试物及市售对照品均可见弱阳性全身致敏作用,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受试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市售对照品局部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情况基本一致,可用于临床。
李航曾业文刘晓霖刘晓霖刘婵梁金强关业枝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溶血性刺激性一致性
附子与山茱萸配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影响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探讨附子与山茱萸配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ip盐酸阿霉素构建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分别给予附子提取物、山茱萸提取物和附子-山茱萸提取物3周后,检测动物血清脑钠素(BNP)含量,心肌细胞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镜下观察左心室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造模3周后,模型组大鼠普遍出现腹水、消瘦、稀便、弓背等症状体征;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下降;血清BNP水平显著升高;左心室组织出现心肌纤维断裂及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连续ig给予附子-山茱萸提取物3周后,大鼠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清BNP水平下降,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升高,左心室组织病理学形态有明显改善。附子提取物和山茱萸提取物分别连续给药3周,上述指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附子与山茱萸配伍可能通过提高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提高心力衰竭的心肌活性,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贾欢欢曾业文李航李航郭扬清高洪彬吴玉娥关业枝
关键词:附子山茱萸配伍脑钠素K^+-ATP酶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食蟹猴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对食蟹猴的长期毒性,预测各组织器官的潜在毒性反应。方法18只普通级成年食蟹猴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和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低(每周500 IU/kg)、高剂量(每周1500 IU/kg)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受试品经后肢大腿外侧sc注射给药,每周3次,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每组处死4只动物(雌雄各半),其余动物停药后进行4周恢复期观察;观察指标包括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精神状态等情况,并进行体质量、体温、眼科、心电图、血常规、凝血指标、血生化、免疫细胞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8周观察期内,各组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精神状态、体质量、体温、眼科、心电图、凝血指标、血生化、大体解剖等均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发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受试品低、高剂量组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PLT)给药后显著升高(P<0.05),淋巴细胞数(LYMPH)显著降低(P<0.05),停药4周后RET、PLT及LYMPH恢复正常水平,而RBC、HGB及HCT仍维持较高水平;免疫细胞检查发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给药4周后高剂量组CD3+T细胞比例显著减少,4周后恢复正常水平;病理检查发现,高剂量组3只动物出现股骨骨髓轻度红系增生。结论给予食蟹猴每周1500 IU/kg(相当于10倍临床剂量)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血常规指标及病理学的改变与其药理作用相关。
吴玉娥贾欢欢李云峰李航高洪彬龚宝勇罗挺刘晓霖梁十黄仨凌雪荧郭扬清麦冬梅刘婵曾业文梁金强关业枝
关键词:食蟹猴
利用功能基因PCR芯片探讨过表达Slit2基因与老年小鼠淀粉样蛋白产生沉积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对比老年Tg-Slit2小鼠与AD小鼠Tg-2567淀粉样蛋白产生和清除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初步探讨过表达Slit2基因与老年小鼠淀粉样蛋白产生沉积的关系。方法选取14月龄雄性C5BL/6小鼠、TgSlit2小鼠和Tg-2576小鼠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利用Aβ1-40和Aβ1-42抗体对小鼠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通过脑总RNA提取、RNA质量鉴定、c DNA合成以及PCR芯片检测,获得功能基因表达情况,并对两种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AD基因表达进行差异化比较分析。结果 Tg-Slit2小鼠相比与同年龄的Tg-2576小鼠,脑组织中并未发现典型的Aβ沉积表型,脑组织功能基因芯片分析发现,与同年龄的C57BL/6小鼠相比,Tg-Slit2有16个基因显著上调,8个基因显著下调,而Tg-2576小鼠14个基因显著上调,17个基因显著下调。进一步对差异基因分析发现,三种小鼠鼠源的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APP表达无差异,而与Aβ产生相关的Psen2基因在Tg-2576小鼠中显著上调,与Aβ清除相关的LRP6和LRP8则发生显著下调,但这些基因在Tg-Slit2老年小鼠中并未发现显著改变。结论14月龄过表达Slit2小鼠未产生Aβ的沉积,Aβ相关基因也未显示出与Tg2576小鼠相似的改变。
李舸李航刘书华李韵峰关雅伦李雪娇黄韧张钰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
一种实验用树鼩笼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用树鼩笼具。它包括软质窝袋和笼子,在笼子的侧壁上活动固定有食盒以及水瓶,在笼子的另外一侧壁上设有进出通道,该进出通道一侧与笼子相通,另外一侧与软质窝袋活动相连,在笼子顶壁上设有笼门,在软质窝袋袋口...
吴玉娥龚宝勇马俊峰李航张钰黄韧
文献传递
一种EMKA PACK 4G动物无创生理信号遥测系统性能验证方法
目的:根据2014年颁布的《药物安全性药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及《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标准》的要求,当遥测系统重要部件进行更换、变更操作系统设置及验证间隔期已到时,应再次对仪器进行...
黄仨刘晓霖李航刘婵贾欢欢
关键词:生理信号温度指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利用自发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Tg-huTNFα小鼠),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类风湿关节炎及其继发骨量丢失的影响。方法3周龄Tg-huTNFα小鼠分为3组:(1)模型组(Model),每周腹腔注射1次0.1 mL/10 g的生理盐水;(2)huTNFα抗体干预组(Anti-huTNFα),每周腹腔注射1次10 mg/kg的huTNFα抗体;(3)BMSCs干预组(BMSCs),每周双侧膝关节腔各注射1次5×10^(6) Cells的BMSCs。干预期间每周称量1次动物体重,同时对踝关节进行临床评分,各组动物干预10周后处死取材。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细胞、B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液相芯片法检测血清中huTNFα、IL-4及IL-1β含量,HE染色后评价左侧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理改变,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右侧股骨骨结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MSCs和Anti-huTNFα干预均可缓解Tg-huTNFα小鼠体重的下降,抑制小鼠关节肿大变形,下调外周血huTNFα含量,降低Tg-huTNFα小鼠的关节病理评分,减少关节滑膜和软骨损伤面积。此外,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发现,BMSCs干预可提高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数等,改善Tg-huTNFα小鼠股骨骨结构。结论关节腔注射BMSCs可以显著缓解Tg-huTNFα小鼠类风湿关节炎症状,改善股骨骨结构,缓解RA继发的骨量丢失。
吴玉娥曾业文罗挺凌雪荧梁十李航贾欢欢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量丢失
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制备
目的 建立稳定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规范其操作方法.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后,选择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和非白念珠菌(C.parapsilosis)分别接种ICR小鼠,从免疫抑制、菌株制备...
吴玉娥李航陈梅玲龚宝勇张钰黄韧
关键词:念珠菌动物模型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