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俊

作品数:24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建筑科学
  • 2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桥梁
  • 9篇桥梁工程
  • 6篇隧道
  • 5篇悬索
  • 5篇悬索桥
  • 4篇隧道锚
  • 3篇隧道式锚碇
  • 3篇锚碇
  • 3篇课程
  • 3篇基频
  • 3篇荷载
  • 3篇承载能力
  • 2篇地震
  • 2篇顶推
  • 2篇顶推力
  • 2篇动荷载
  • 2篇徐变
  • 2篇韧性
  • 2篇收缩徐变
  • 2篇隧道工

机构

  • 18篇兰州理工大学
  • 10篇长安大学
  • 8篇重庆交通科研...
  • 3篇陕西交通职业...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24篇杨国俊
  • 11篇杜永峰
  • 7篇唐光武
  • 6篇郝宪武
  • 6篇李子青
  • 3篇段瑞芳
  • 2篇李万润
  • 2篇宋涛
  • 2篇项长生
  • 2篇王晓明
  • 1篇朱前坤
  • 1篇韩建平
  • 1篇景伟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应用数学和力...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工程力学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2篇2025
  • 9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5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状吊杆系杆拱桥设计参数的研究
以一座跨径96m的网状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2019程序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矢跨比、吊杆数量、吊杆倾角以及拱梁弯曲刚度等参数变化下,结构的内力、吊杆力以及系梁挠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给出相应参数...
曹鑫科杨国俊郝宪武
关键词:桥梁工程系杆拱桥矢跨比刚度比
文献传递
基于OpenSEES纤维模型的PRC简支梁桥材料非线性分析研究
由于组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材料自身存在非线性,用弹性力学手段来分析和研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满足不了实际工程对精度的要求。采用非线性方法进行分析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本文将采用OpenSEES纤维模型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非...
杨国俊
关键词:OPENSEES纤维模型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创新时代下桥梁美学课程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2024年
桥梁美学课程建设对培养桥梁技术创造力和美学创新素养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至关重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参与感,积极探索创新时代下桥梁美学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BOPPPS教学设计方法,建立了以改革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了以工程实践为指导的项目式教学,增加了以新技术为牵引的直播教学,整个教学中贯穿了“浸入式”课程思政。通过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培养学生对桥梁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综合思维创新能力,促进作品设计的丰富性和表现力。此外,从桥梁美学专业课衍生出桥梁文化与美学通识课,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桥梁文化和美学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创新时代下,通过探索和实践桥梁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培养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美学素养的综合型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杨国俊杜永峰李万润项长生李喜梅冯微王英
关键词:桥梁美学直播教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非对称悬索桥的振动基频估算公式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便于快速计算非对称悬索桥的振动基频,文章基于主缆不等高支撑的悬索桥,应用Rayleigh法,分别推导了一阶竖弯和扭转振动基频估算公式,对于一阶正对称的竖弯和扭转基频,提出了修正规范公式的非对称结构参数影响因子,并推导了扭弯基频比公式,最后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估算公式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悬索桥一阶反对称的竖弯和扭转基频不受非对称结构参数的影响,而对于一阶正对称竖弯和扭转基频,当非对称结构敏感性参数ξ大于0.1时,基频减小的幅度明显显著;推导的估算公式计算解与有限元解的误差能满足设计阶段的要求,该公式可以方便指导非对称悬索桥的方案选择和初步设计。
杨国俊郝宪武宋涛李子青
关键词:桥梁工程基频
基于纤维模型的梁桥材料非线性研究
2016年
为了提高工程结构非线性的计算精度,研究了OpenSEES程序中的纤维模型,以多梁式简支T梁桥为背景,建立体系的纤维模型,通过偏载、中载、均匀加载三种方式,分析各片主梁的材料非线性变化过程.在偏载加载方式下,数值模拟的各主梁荷载-位移,以及荷载-钢筋应力曲线分别与破坏性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的误差很小,两者结果相吻合,说明OpenSEES有限元的纤维模型分析非线性具有更高的精度和优越性.
杨国俊郝宪武段瑞芳李子青
关键词:桥梁工程纤维模型本构关系
动荷载作用下隧道锚承载性能及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2025年
为了更加合理地评价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的承载能力,探究隧道锚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失效过程,借助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模型,提取并分析接触面应力应变分布形式,并与静力作用下结果进行对比,建立不同工况研究锚塞体参数与动荷载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荷载作用下,锚岩接触面应力与位移分布形式与静载类似,但幅值与增长速率明显大于静载状态,拱顶方向和右拱脚向位移增加幅度分别达到36%和112%,且二者在7倍静力荷载幅值作用下,达到其位移差异变化的“门槛值”0.30 mm;动荷载作用下,隧道锚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锚塞体扩展角、长度以及间距的增加均有所增加,其几何参数敏感性排序由高到低为锚塞体长度、锚塞体扩展角、锚塞体间距,动荷载频率对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动荷载作用下隧道锚极限承载力出现明显降低,平均降低幅度约为21%.动荷载作用下隧道锚承载性能及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为实际工程中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杨国俊张树涛吕明航杜永峰杜永峰
关键词:桥梁工程隧道锚极限承载力MINDLIN应力解动荷载
惯质黏性阻尼器对悬索桥隧道锚减振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隧道锚(tunnel-type anchor,简称TTA)锚岩接触面对动荷载影响的敏感性,寻求一种适用于散索鞍至锚碇缆索处的减振装置。首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隧道锚数值模型,监测并分析锚岩接触面共9个测点的速度位移响应;其次,利用滚珠丝杠构件的位移转换放大原理,提出一种适用于前锚室处的惯质黏性阻尼器;最后,利用能量耗散守恒方法,模拟并检验安装该阻尼器后隧道锚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在动荷载作用下,锚塞体两底角部位测点响应明显大于顶部测点,中部锚岩接触面位移增长较前部与后部更为迅速;隧道锚受低幅值动荷载影响更为明显,动力系数约为1.3,随着荷载幅值的增加,动荷载对于隧道锚的影响会减弱;振动前期较为剧烈,加载0~1 s内剪应变增量增幅明显,后期增量基本不变;设置阻尼器后,锚岩接触面速度位移响应减小,位移减小幅度接近20%,速度响应在1 s内基本衰减至0;阻尼器的减振效果与荷载幅值有关,锚塞体处于中低载荷时,设置阻尼器所带来的减振效果最好,减小效果可以达到24%。
杨国俊张树涛吕明航杜永峰杜永峰
关键词:隧道锚阻尼器动荷载动力分析减振研究
西部地方院校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系列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21年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培养防灾减灾专业人才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防灾减灾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课程作为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培养目标能否达成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介绍并阐述了本课题组多年来在防灾减灾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地方及其他院校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系列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李万润杜永峰韩建平李喜梅杨国俊朱前坤景伟
关键词:西部地方院校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建设
改进YOLOv7和SeaFormer的桥梁裂缝识别与测量
2025年
为解决以往桥梁裂缝检测模型参数量大、检测效率低、延迟高,无人机采集图像质量不佳等问题,引入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和SeaFormer轻量化语义分割算法,通过改进YOLOv7目标检测算法,训练并建立基于改进的YOLOv7和SeaFormer的桥梁裂缝识别与分割一体化模型,提出基于内切圆的裂缝长度与宽度像素级计算方法。同时,采用先识别,然后将裂缝识别目标框图像作为分割模型的输入图像进行分割,再将分割图像进行处理并按照目标框位置信息映射回原图的方案,大大提高了裂缝的检测效率;利用本文质量评估模型筛选并标注公开混凝土桥梁裂缝图像,作为本文模型数据集。通过在此数据集上与主流模型进行训练测试对比,证明了本文算法在精度、轻量化等方面的优势。然后利用大疆精灵4pro-v2.0无人机在距离待测面3m处采集结构裂缝图像进行精度验证,裂缝宽度检测相对误差在18%以内,裂缝长度检测相对误差在10%以内。另外,在加入兰州市中山桥桥墩裂缝图像的混合测试集中,裂缝识别定位精准度达91.38%,F1分数88.94%,召回率86.62%;裂缝分割准确度为93.66%,交并比90.17%。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YOLOv7和SeaFormer的一体化桥梁裂缝检测方法在兼顾检测速度与精度的情况下,模型更小、检测效率更高,更适用于搭载在无人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桥梁、高塔等结构的裂缝检测。
杨国俊齐亚辉杜永峰杜永峰
关键词:桥梁工程无人机
考虑不同破坏形式下隧道锚承载力及破坏阶段研究
2024年
现有研究多以锚岩接触面出现塑性区域或应力峰值点转移作为达到极限状态的判别标准,但不同工程地质情况会导致隧道锚(TTA)破裂面线形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准确推导出隧道锚的极限承载力.为了进一步探求隧道锚在拉拔荷载下的工作过程,得到更加明确的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表达形式,采用幂指数函数形式表征倒锥形破坏破裂面的线形,基于Mindlin应力解与峰值剪应力控制理论得到界面破坏应力分布形式,推导了界面破坏与倒锥台破坏形式下的承载能力公式;采用国内5座悬索桥隧道锚承载力进行算例验证,同时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对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破坏形式下,承载力的主要来源为破裂面的黏结力,占总承载力的50%以上,承载力均随着长度与内聚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承载力随着倾斜角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速度减慢,界面破坏形式下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对比以往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结果,与该文推导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公式计算结果和位移增长曲线,发现隧道锚工作过程明显呈现3个阶段,最终破坏形式为界面破坏和倒锥形破坏两种破坏模式的结合.
杨国俊吕明航唐光武唐光武杜永峰
关键词:隧道式锚碇极限承载能力MINDLIN应力解解析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