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斌
-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 交联聚丙烯酰胺溶液染色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采用显微镜研究了预交联聚合物凝胶溶液的染色过程,结果表明由于静电作用,亚甲基蓝溶液中阳离子基团与凝胶颗粒中的阴离子基团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深蓝色的缔合物;交联聚物线团也可以与亚甲基蓝分子形成深蓝色的缔合物,使交联聚合物线团显色,能够直接观测到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溶液中的形态。采用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流变仪和岩心封堵实验研究了染色后交联聚合物的线团形态尺寸和溶液的流变性、封堵特性。结果表明,染色后的交联聚合物线团仍是几百纳米左右的在水中分散的球形体,在形态和尺寸上与未染色的交联聚合物溶液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染色后交联聚合物溶液在一定剪切速率范围内表现为胀流性和负触变性。
- 孙志斌吴肇亮李明远林梅钦
- 关键词:交联聚合物溶液亚甲基蓝染色
- 交联聚合物溶液封堵多孔介质机理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交联聚合物溶液是由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交联剂柠檬酸铝(AlCit)形成的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水中的分散体。采用毛玻璃模型和并联岩心实验对交联聚合物溶液的封堵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溶液的封堵性能与多孔介质表面的特性是密切相关的,交联聚合物线团与水润湿多孔介质表面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易于在多孔介质喉道处吸附、滞留、聚集,形成较高强度封堵;对于油润湿多孔介质,交联聚合物线团难以在喉道处滞留形成封堵;交联聚合物溶液在驱替过程中,聚合物、柠檬酸铝和交联聚合物线团的吸附都不是平衡吸附,在近井地带的吸附滞留量小于远井地带,产生架桥封堵的可能小,因此交联聚合物溶液能够深入地层深部产生深部调剖效果。
- 孙志斌郑延欣李明远林梅钦吴肇亮
- 关键词:交联聚合物溶液润湿性封堵机理
- 交联聚合物溶液突破性能被引量:2
- 2005年
- 交联聚合物溶液(LPS)是由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和交联剂柠檬酸铝形成的交联聚合物线团(LPC)在水中的分散体系。采用毛玻璃模型驱油实验和核孔膜过滤实验研究了LPS的突破性能以及再封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LPS在多孔介质吸附滞留封堵后可以产生突破,突破后还具有再次封堵特性,能够起到更好的深部调剖效果;LPS封堵后突破压力与封堵强度有关,在缓慢升压的情况下,LPC不断的滞留、聚集,形成‘滤饼’,封堵强度越来越大,需要很高的压力才能够使封堵的LPC克服LPC与多孔介质的吸附力以及LPC分子间力产生突破,在封堵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必须有一个较高的冲击力才能使封堵的LPC发生突破;形成LPS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或者封堵的多孔介质孔径越小则其突破压力越大。
- 孙志斌郑延欣李明远林梅钦吴肇亮
- 关键词:交联聚合物溶液
-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胶束性质被引量:33
- 2004年
-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给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和温度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最低值介于两种表面活性剂之间。在相同表面张力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低,说明SDBS与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在无机电解质浓度远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SDBS/TX 100混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可用规则溶液理论来描述,但测试中的温度、电解质浓度和种类的变化对该体系相互作用参数均产生影响,说明规则溶液理论有一定局限性。
- 孙志斌张禹负李彩云翁蕊杨普华罗幼松
- 关键词: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
- 阴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束性质被引量:9
- 2004年
-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为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酸钠(SLA)以及SDBS和十四烷基苯磺酸钠(STBS)两种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和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机电解质浓度远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烷基链长不同的磺酸盐的混合胶束形成性质可用Clint模型描述,而磺酸盐和羧酸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可用规则溶液理论(RST)来描述。对于SDBS/STBS混合体系,添加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对混合cmc的影响不同。在相同电解质浓度下,碱性和弱碱性条件使SDBS/SLA混合体系的cmc变化不大,但与中性相比下降很大;在碱性条件下,其值随组成的变化不大;在中性条件下,cmc的变化与碱性条件相比要大一些;在各种电解质浓度下,用规则溶液理论计算出的SDBS/SLA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皆为负值,表明混合胶束两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吸引的。在相同表面张力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低,因此,SDBS与SLA混合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能够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
- 杨普华翁蕊罗幼松孙志斌张禹负李彩云
- 关键词:混合表面活性剂CMC
- 交联聚合物溶液封堵机理研究
- 系统地研究了交联聚合物溶液(LPS)的深部调剖性能、封堵性能以及突破性能。在LPS染色研究基础上,研究了LPS微观封堵机理和提高采收率机理,并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深部调剖剂应该具有的特点,为深部调剖剂的研制提供了正确理论基...
- 孙志斌
- 关键词:交联聚合物溶液多孔介质原油采收率深部调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