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雄

作品数:48 被引量:34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农地
  • 12篇城市
  • 9篇地城
  • 9篇农地城市流转
  • 9篇城市流
  • 6篇数据包络
  • 6篇数据包络分析
  • 6篇包络分析
  • 5篇影响因素
  • 5篇农地非农化
  • 5篇非农
  • 5篇非农化
  • 4篇实证
  • 4篇土地管理
  • 3篇意愿
  • 3篇生态
  • 3篇随机前沿分析
  • 3篇土地用途转换
  • 3篇农户
  • 3篇农民

机构

  • 30篇中南民族大学
  • 28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中南财经政法...
  • 3篇青海民族大学
  • 2篇武汉市土地整...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农工商职...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47篇张雄
  • 17篇张安录
  • 5篇张俊峰
  • 3篇宋敏
  • 2篇李惠梅
  • 2篇黄珂
  • 2篇王洪跃
  • 2篇杨海镇
  • 2篇闵敏
  • 2篇邓超
  • 1篇李海鹏
  • 1篇王珊
  • 1篇吴开松
  • 1篇陈竹
  • 1篇张炳信
  • 1篇赵可
  • 1篇张俊飚
  • 1篇蔡银莺
  • 1篇卓玛措
  • 1篇贺三维

传媒

  • 9篇中国人口·资...
  • 5篇国土资源科技...
  • 3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2009年中...
  • 1篇商业研究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新疆农垦经济
  • 1篇现代中小学教...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广东土地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生态价值的时空特征与差别化补偿机制被引量:9
2022年
精准测算并分析耕地保护生态价值、空间外溢及其时空演变,对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耕地生态保护全价值视角和粮食安全视角测算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生态价值量、空间外溢量及其时空变化量,针对性设计差别化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与市场合作、纵向与横向结合、财权与事权匹配的差别化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生态价值量及外溢量分别增长了7028.13亿元和4862.58亿元,其中外溢量占价值量的比重上升到67.42%。经济带耕地保护生态价值分布不均衡,空间重心有向上游地区转移趋势。经测算,长江经济带20年来耕地保护生态补偿额度增长了17.61倍,补偿标准由362.02元/hm2增长为4629.59元/hm2,各省份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标准为1789.04~118474.84元/hm2,差异悬殊。经济带耕地保护生态价值量、外溢量、补偿量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空间差异和尺度依赖特征。研究结论: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标准设计必须综合考虑耕地保护生态价值外溢、区域差异、尺度依赖、事权匹配等内外部因素,提高补偿精度和针对性。可从生态功能认知、补偿区域划分、补偿标准设计、补偿方式组合、补偿资金管理、补偿政策保障等方面系统构建政府与市场合作、纵向与横向结合、财权与事权匹配的差别化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耕地保护激励机制与政策。
张俊峰梅岭张雄徐磊张安录
关键词:耕地保护生态价值长江经济带
生防菌盾壳霉双相发酵工艺的优化及放大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作物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顽固性病害。近年来,菌核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重视,重寄生菌盾壳霉(Coniot...
张雄
关键词:盾壳霉液体发酵固体发酵生物防治
文献传递
区域土地用途转换的土地资源碳储量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土地用途转换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带来土地资源碳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双碳”目标下开展区域土地用途转换的土地资源碳储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湖北省2000—2020年5期土地用途转换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研究湖北省土地用途转换引致的土地资源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湖北省土地资源碳储量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2000—2020年湖北省土地资源总碳储量减少约10.6×10^(7)t;在不同土地用途类型中,林地碳储量占土地资源总碳储量比重最大,达到70.68%;在空间上,湖北省土地资源碳储量高值主要集中于4大山区,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碳储量损失较为严重;根据PLUS模型预测的湖北省土地用途转换结果,2030年湖北省各地区在生态保护优先状态下的土地资源碳储量值最大,达到7.32×10^(9)t,高于自然发展状态下的7.02×10^(9)t和耕地保护优先状态下的6.76×10^(9)t。研究结论:2000—2020年湖北省土地资源碳储量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湖北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大量侵占耕地、林地和草地。2030年,在自然发展状态、耕地保护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3种不同预测状态下,湖北省各地区土地用途转换趋势存在较大差异性;在生态保护优先状态下的土地资源碳储量值增长最多,林地是湖北省各地区最主要的土地资源碳储量增长源;而耕地保护优先状态下的土地资源碳储量值下降最大。
张雄毛星月柯珂黄珂
关键词:土地用途转换碳储量
湖北省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测度及优化——基于区域宏观和微观主体角度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牵引”下,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地城市流转作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要素支撑,同时也造成农用地资源...
张雄
关键词:农地城市流转数据包络分析随机前沿分析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绩效的时空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基于因子分析法,协调度模型法和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996年-2010年间土地用途管制绩效的时空差异,探讨社会经济与政策制度的协调性,以期为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绩效在短期内效果显著,长期内效果逐渐减弱;结合我国粮食分区状况,从空间维度看,管制制度绩效评价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部分属于粮食主产区,而执行效果相对较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上都是粮食主销区;从协调度角度看,在管制制度实施的情况下,大量经济滞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策执行过度,社会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政策制度,协调度指数大幅下降,而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则大部分达到了高度协调水平。得出研究结论,根据土地用途管制绩效的时空差异和协调性分析,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分区采取差异化管制政策及措施,提高管制绩效水平,完善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曹瑞芬蔡银莺张安录张雄
关键词:土地管理协调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利用绩效评价
2022年
研究采用熵权一TOPSIS法,在微观尺度上定量评价农村土地利用绩效,分析其差异,以期为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绩效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10一2020年间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绩效评价值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从评价准则层来看,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的4个维度的绩效评价值存在变化幅度差异,相比较而言,土地利用的经济产出绩效和生态涵养绩效评价值增速较快,社会保障绩效和景观效应绩效评价值增长迟滞;(3)考虑不同区域的农村土地利用绩效,湖北省平原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绩效评价值高于丘陵地区和山区,但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经济产出绩效评价值高于平原地区和山区,而山区的土地利用生态涵养绩效和景观效应绩效评价值均明显高于丘陵和平原地区。总之,2010一2020年,基于农户视角的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绩效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从4个维度来看,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存在变化幅度差异;不同区域的农村土地利用绩效水平也存在差异。
张雄毛星月柯珂
关键词:绩效评价
基于地貌分区的湖北省粮食生产格局与耕地资源匹配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与区域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为粮食生产布局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变异系数、重心模型、匹配度和LMDI模型等研究湖北省1990—2020年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结果】1990—2020年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产量占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步调整为11.2%、30.6%、26.2%、32.0%。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粮食作物生产集中度及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粮食生产向鄂中岗地集中的趋势明显,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大豆生产则向江汉平原集中。湖北省粮食播种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5.37和14.63 km,但鄂中岗地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则向西南移动。近30年来,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重心的平均空间距离为6.20、3.35、10.57、6.82 km,变动一致性平均指数分别为0.49、0.44、0.40、0.27。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5,且有增加趋势,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不平衡指数为正,鄂中岗地与鄂东丘陵不平衡指数为负。近30年各地貌区粮食产量变化的耕地数量效应与结构效应为负,耕地集约效应和质量效应为正,其中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对鄂东丘陵粮食生产的减量作用达到309.70万t,而复种指数变化对鄂中岗地粮食生产的增量作用达到300.46万t。【结论】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耕地质量效应和耕地结构效应的增量作用正在减弱,数量效应的减量作用在增强,湖北省面临优质耕地减少的种植风险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产量风险。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长期处于不匹配状态,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应充分考虑不同地貌区自然地理�
张俊峰丁建成翁煜炜张雄
关键词:粮食生产耕地资源匹配性
两型社会建设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通过对我国现行主要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现行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主体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张雄张安录
关键词: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布局规划
民族八省区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本文以2007-2014年民族八省区的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理论,将民族八省区的城镇化发展过程概括为各类资源要素投入进而得到相应产出的过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民族八省区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数,进一步分析民族八省区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民族八省区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数区域间差异性显著,在时间序列上大部分省区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云南、广西和贵州主要受资本和资源要素过度投入影响,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数逐年下降;新疆和宁夏两省区主要受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外流影响,导致第二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缓慢,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呈一定的下降趋势;通过优化路径分析,民族八省区城镇化发展的投入要素优化存在巨大空间。
吴开松张雄
关键词:城镇化数据包络分析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农户满意度分析——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保护农民权益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核心问题,农户对入市收益分配的满意度是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情况的重要因素。基于重庆市大足区的实践,分析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现状、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重庆市大足区农户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的满意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50.98%的农户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收益分配感到满意,49.02%的农户表示不满意,表明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的收益分配满意的农户占比不高;(2)年龄与农户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的满意度呈负相关,家庭经济能力、入市政策的了解程度、所认为的最大收益获得者、收益分配公开程度、村集体资金管理规范程度,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农户生活水平变化都对收益分配的满意度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应当多措并举,稳步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加强农民对相关政策的了解;推进信息公开,规范资金的管理与使用;采取合理的分配标准;健全收益分配争议的解决机制来提升农户满意度,保障农民权益。
张雄毛星月潘思伶柯珂
关键词:农户满意度LOGISTIC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