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华

作品数:35 被引量:319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同仁医院院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4篇重症
  • 16篇血糖
  • 15篇危重
  • 13篇病人
  • 11篇胰岛
  • 11篇胰岛素
  • 10篇重症患者
  • 10篇危重症
  • 9篇血糖管理
  • 9篇重症病人
  • 8篇胰岛素治疗
  • 8篇强化胰岛素
  • 8篇强化胰岛素治...
  • 7篇危重病
  • 6篇低血糖
  • 6篇血糖控制
  • 6篇肠内
  • 6篇肠内营养
  • 5篇营养支持
  • 5篇危重症病

机构

  • 3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5篇周华
  • 26篇何伟
  • 21篇许媛
  • 19篇李彤
  • 16篇侯静
  • 15篇张彤彦
  • 11篇许媛
  • 10篇刘杨
  • 9篇赵栋
  • 9篇赵京阳
  • 6篇王超
  • 4篇高爽
  • 3篇葛庆岗
  • 3篇席修明
  • 2篇周建新
  • 2篇张荣丽
  • 2篇郭喆
  • 2篇柳絮海
  • 1篇任珊
  • 1篇刘大为

传媒

  • 6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耳鼻咽喉(头...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2004急危...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性实时葡萄糖监测系统在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评价连续性实时葡萄糖监测系统(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RTCGM)在重症患者血糖监测中的准确性。方法:2010年7月收住我院中心ICU,拟住ICU>3天,AP...
何伟刘杨周华许媛
关键词:重症患者监测系统静脉血
经胸壁多普勒超声测量上腔静脉流速变异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在容量负荷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应用经胸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率(dIVC)与上腔静脉流速随呼吸变异率评估容量负荷中的准确性。方法 2010.4-2010.10收治于北京同仁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存在组织灌注不足者入选。予复方氯化钠溶液5...
郭喆何伟周华许媛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上腔静脉
超声测量上腔静脉血流评估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 探讨经胸壁多普勒超声测量上腔静脉流速随呼吸变异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并存在组织灌注不足的重症患者.于30 min内静脉输注林格液500 mL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按扩容前脉压差变异度(PPV)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PPV≥13%)和无反应组(PPV<13%).测量扩容前后同一呼吸周期中上腔静脉流速(A、S、D峰)最大值及最小值,计算其变异度(ΔA、ΔS、ΔD),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上腔静脉流速对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 共27例患者入选,有反应组14例,无反应组13例.有反应组患者扩容后上腔静脉A、S、D峰流速(cm/s)较扩容前明显增快(A峰:34.6±2.2比31.3±2.1,t =-2.493,P=0.027;S峰:39.1±1.3比35.3±2.1,t=-2.564,P=0.024;D峰:28.1±1.2比23.3±1.4,t=-4.995,P=0.000);而扩容后ΔA、ΔS、ΔD无明显变化.ΔA、ΔS、ΔD与PPV呈正相关(r1=0.040,P1=0.854;r2=0.350,P2=0.074;r3=0.749,P3=0.000).S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36[95%可信区间(95%CI)0.11 ~0.52],ΔS的AUC达0.68(95%CI 0.47 ~ 0.89);D峰的AUC 0.41(95%CI 0.19 ~ 0.63),ΔD的AUC高达0.95(95%CI为0.86~ 1.00),说明上腔静脉峰流速随呼吸变异度预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优于单纯峰流速.以ΔS≥20.7%为截点,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61.5%;以ΔD≥12.7%为截点,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92.3%.结论 经胸壁多普勒超声测量上腔静脉峰流速随呼吸变异度可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
郭喆何伟侯静李彤周华许媛席修明
关键词:机械通气容量反应性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的实施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评价计算机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2月收入北京同仁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根据目标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血糖控制目标4.4~6.1mmol/L,857例)和B组(血糖控制目标7.3~8.3mmol/L,894例),用自行制定的计算机程序化血糖管理方案进行血糖管理,记录并追踪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共对1751例患者的26222次血糖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患者平均血糖分别为(5.99士0.54)mmol/L和(7.43±0.84)mmol/L,均控制在目标血糖范围内。A、B两组低血糖(〈3.3mmol/L)发生率分别为1.65%(197/11933)和1.04%(149/14289);而严重低血糖(〈2.2mmol/L)发生率仅为0.07%(8/11933)和0.12%(17/14289),无低血糖相关不良影响发生。在亚组分析中,两组内接受肠内营养(EN)患者的血糖达标率(A组38.77%,B组19.15%)显著低于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患者(A组50.81%,B组23.40%,P均〈0.01);且两组接受EN患者高血糖(〉8.3mmol/L)发生率(A组13.68%,B组38.61%)均显著高于TPN患者(A组8.77%,B组29.05%,P均〈0.01)。低血糖发生率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方式(EN或TPN)无明显相关。结论在本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指导下实现了ICU患者目标指导下的血糖控制,安全、有效,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和血糖检测次数。但本方案对于控制EN期间血糖方面尚存在欠缺,需进一步完善。
何伟刘杨李彤周华侯静张彤彦赵栋许媛
关键词:危重症营养支持应激性高血糖低血糖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探讨与中心静脉插管感染发生相关的主要因素。 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1994 年1 月~1998 年12月间外科ICU(SICU)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CRS)的发生情况,共插管475 根,11 根(2.32% )伴有明确CRS,多发生于插管后第2~7天,而不同插管位置CRS发生无差异。检出主要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和不动杆菌。 结论: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旁路或三通输液、给药是造成CRS发生的主要因素,存在其他感染灶、胸腹壁的清洁程度和自身免疫状况亦与CRS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无论何种致病菌导致的CRS,均应先拔除导管。
周华许媛葛庆岗侯静罗涛李彤
关键词:中心静脉插管病因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外科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外科重症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88例术后入加强治疗病房(ICU)的 APACH Ⅱ>10分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血糖严格控制组(4.4~6.1mmol/L,n=75)、控制组(6.7~8.3 mmoL/L,n=75)和对照组(10.0~11.1 mmol/L,n=38)。使用计算机程序化血糖管理方案控制血糖至目标水平,记录各组术后第1、4、7天血清 C 反应蛋白(CRP),呼吸机使用天数、感染发生率、术后红细胞输注量、住 ICU 费用、住 ICU 天数、住院病死率等。结果两血糖控制组红细胞输注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严格控制组呼吸机使用天数及住 ICU 天数明显缩短(P<0.05)。在住院病死率、住 ICU 费用方而,严格控制组与其他两组比较,亦有降低(P>0.05)。低血糖发生率(<3.3 mmol/L),严格控制组仍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应激后控制血糖于正常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外科重症患者预后,减少住 ICU 天数与费用。对于确定最佳的目标血糖,还需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何伟张彤彦周华李彤赵京阳赵栋柳绪海侯静王超许媛
关键词:危重病胰岛素外科手术预后
北京地区老年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用于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中心ICU的老年(≥65岁)重症患者,根据目标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4.4~6.1mmol/L)和B组(7.3~8.3mmol/L),应用计算机管理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控制血糖,记录各组血糖控制情况及预后指标。结果共639例患者人选,A组(n=280)和B组(n=359)平均血糖水平分别为(6.07±0.56)mmol/L和(7.52±0.87)mmol/L,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两组高血糖指数分别为(0.69±0.44)mmol/L和(1.60±0.73)mmol/L(P=0.000);无低血糖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费用、ICU死亡率及院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审症患者血糖控制在≤8.3mmol/L安全、合理、易于操作。
侯静何伟刘杨张彤彦赵京阳李彤周华高爽许媛
关键词:老年人血糖
计算机程序化强化胰岛素治疗在术后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应激性高血糖是ICU病人常见的临床现象.与危重病严重程度相关,并成为一独立因素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已成为危重症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策略。 目的:建立一个便于掌握的血糖控制草案.使危重病人的血糖得到安全、有效的控制。 对象与方法:2299例术后入ICU时间24小时以上.年龄>16岁的危重病人。分为草案前组(n=44.每位医生根据自身经验调节胰岛素泵入速度)、草案组(n=75.使用我科制定的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调节胰岛素泵入速度)和程序组(n=110.使用我科制定的计算机程序化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调节胰岛素泵入速度),控制血糖目标80-110mg/dl。 结果:程序组的平均血糖,高血糖指数明显减少(P<0.001),程序组的四间位间距.低血糖(〈60mg/dl和61-70mg/dl)发生率及每日平均血糖检测次数减少(P<0.05)。 结论:通过计算机程序化管理的强化胰岛素治疗草案有助于严格血糖控制策略的安全.有效实施.并易于掌握.推广。
何伟张彤彦许媛周华李彤侯静赵京阳赵栋柳絮海
关键词:血糖控制危重症胰岛素低血糖
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北京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与营养支持现状,分析营养治疗与普遍共识之间的差距,为探讨及改进北京ICU营养支持实施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和观察性研究.调查自2013年10月至12月收集ICU患者留住...
周华刘大为席修明杜斌安友仲骆勇李刚宿英英李昂姚卫海朱光发米玉红陈炜马朋林何忠杰宋青程芮张志成彭振丽许媛
胰岛素受体改变及血糖控制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术后重症患者胰岛素受体的变化规律及严格血糖控制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9例APACHEⅡ评分≥10分的术后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控制目标随机分为严格血糖控制组(控制血糖在4.4—6.7mmol/L)和高血糖组(控制血糖在8.3—10.0mmol/L)。持续静脉泵人胰岛素控制血糖,记录血糖值和胰岛素用量。同时测定红细胞胰岛素受体(InsR)数目和亲和常数(K)。结果全部患者均出现血糖升高;术后第1天的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及亲和常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第2、4、7天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水平;APACHEⅡ评分≥15分者,第1天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亲和常数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15分的患者;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随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恢复而逐渐减少,两者呈负相关;严格血糖控制组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常数的恢复明显好于高血糖组。两组间每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胰岛素受体的改变在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血糖正常化可能有助于胰岛素受体的恢复。
王超张彤彦许媛赵京阳何伟李彤周华赵栋
关键词:重症监护受体胰岛素应激性高血糖强化胰岛素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