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泽彬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有机碳
  • 1篇溶解有机碳
  • 1篇碳循环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浅水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特征
  • 1篇珠江口
  • 1篇网型
  • 1篇南海北部
  • 1篇颗粒有机碳
  • 1篇浮游
  • 1篇浮游动物
  • 1篇储量
  • 1篇储量估算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家海洋局南...

作者

  • 3篇庄泽彬
  • 1篇姜广甲
  • 1篇田丰歌
  • 1篇罗荣真
  • 1篇张纯超
  • 1篇王欣睿
  • 1篇黄颖华
  • 1篇邓伟
  • 1篇吕向立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有机碳垂向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储量估算
2023年
海洋水体中的有机碳包括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边缘海有机碳分布特征、来源等研究较多,而对于有机碳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2021年5月在南海北部的有机碳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POC和DOC的垂向变化特征,估算了该海域不同样点的有机碳储量,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有机碳垂向分布多样,总体来看,表层有机碳含量高于底层。由于水深的变化,近岸有机碳储量低于离岸水域,但其有机碳含量水平较高。同时发现,南海北部海域颗粒有机碳含量(储量)与溶解有机碳含量(储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说明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动力变化机制或源汇特征。
姜广甲史华明张纯超张纯超王伟平庄泽彬王欣睿邓伟吕向立王欣睿
关键词:碳循环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
海滨观测质量控制措施浅析
2015年
对目前海洋台站开展海滨观测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介绍、整理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指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罗荣真庄泽彬
夏季珠江口两种网型网采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珠江口海域两种不同浮游生物网网采浮游动物群落的差异,探讨在近岸及河口进行浮游动物调查时的适宜网型。【方法】于2017―2020年每年8月在珠江口海域分别用浅水Ⅰ型和Ⅱ型浮游生物网(以下分别称“Ⅰ型网”“Ⅱ型网”)采集浮游动物样品,分析并对比两种网型网采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年际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4次调查中,Ⅰ型网采集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35.7~388.4 m^(-3),而Ⅱ型网采集的丰度为19 097.6~24 608.2 m^(-3),远高于前者。两种网型均能采集到较多对方未采获的种类。相似百分比分析(SIMPER)结果显示,两种网型调查结果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中小型类群,尤其是以强额孔雀哲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为代表的中小型桡足类丰度差异,Ⅰ型网漏采多数中小型桡足类。Ⅰ型网调查得到的优势种信息同样严重低估中小型桡足类的优势程度。两种网型网采浮游动物的年际变化趋势不一致,Ⅱ型网采浮游动物的变化幅度较小。【结论】在近岸及河口调查研究中,Ⅰ型网和Ⅱ型网的调查结果有一定互补性,仅使用I型网难以全面真实反映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生态状况,建议加强Ⅱ型网的使用。
田丰歌何静王符菁黄颖华庄泽彬黄彬彬
关键词:浮游动物年际变化群落特征珠江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