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引导穿刺肾结核并发脓肿及肾周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2年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在肾结核并发脓肿及肾周脓肿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本组病例共36例。临床诊断肾周脓肿22例,肾结核并发脓肿14例,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部分患者置入引流管定期反复冲洗,抽取液送病检、生化、培养及药敏。结果 14例临床诊断肾结核并发脓肿者均行穿刺抽脓。其中12例临床诊断肾结核并发脓肿者与病检及培养、生化诊断相符,其诊断符合率达85%,另2例经病检及培养后,诊断为非特异性感染性肾脓肿。22例肾周脓肿中12例行穿刺抽脓冲洗,1倒置管引流,穿刺成功率达100%。结论 介入性超声在肾结核并发脓肿及肾周脓肿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河云 高河玲 赵从禄 王晋文 陈明 杨华关键词:彩超引导 穿刺 肾结核 介入性超声 肾周脓肿 肾脓肿 腹膜透析治疗鱼胆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 被引量:1 2000年 王晋文 杜艾蛟 杨敏 高阿娜 时薇关键词:腹膜透析 肾功能衰竭 鱼胆中毒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降压治疗策略 2012年8月高血压定义是指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常伴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除血压增高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外,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 王晋文关键词:降压治疗 肾实质性高血压 降压药物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 文献传递 云南地区IgA肾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在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肾脏内科进行肾穿刺活检术,并且病理检查确诊为IgA肾病的50例患者的病理分级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 IgA肾病占肾活检的百分率为17.4%,50例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镜下血尿为主(76%),少于1 g的蛋白尿次之,临床诊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包括无症状血尿和/或无症状蛋白尿)为主(78%),病理分级以Lee氏II级为多(44%),III级次之(36%),IV、V级也有一定比例.结论对于临床上有肾脏损害指标的患者(血尿、蛋白尿和肾功异常者)应及时进行肾脏穿刺活检了解病理类型,积极给予干预治疗,减少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生. 芮章茹 王晋文 刘俊红 刘虹 曾庆菊 杨芳关键词:IGA肾病 病理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概况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14 2016年 膜性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发病率有差异,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仍有少部分人群表现各异。在治疗方面,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有不同的治疗手段,目前主流的治疗措施是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但对于激素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时,需更改治疗方案,制订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考虑临床表现、年龄、病理类型、疗效等相关因素。 王一茹 王晋文关键词:膜性肾病 流行病学 高频超滤对抗利尿性肾性水肿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滤对抗利尿性肾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并伴有重度水肿的患者,其中糖尿病肾脏疾病20例,狼疮肾炎10,难治性原发肾病综合征8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不同的原发疾病给予相应的标准治疗3~5d后每日尿量少于800ml,符合利尿剂抵抗的标准,遂给予高频超滤治疗。高频超滤治疗的方案为血流量160-180ml/min,脱水量1500-3000ml/次,超滤率不超过800ml/h,治疗频率每天1次,4.0~5.0h/次,连续治疗5~7d后,改为每周1~3次;对于血压较高、心衰症状较重或出现低血压倾向患者,将微调上述治疗方案。高频超滤期间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及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暂停利尿剂的使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24h尿量、水肿程度评分、呼吸困难评分、血肌酐(SCr)、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动脉血气、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水肿评分、24h尿量、呼吸困难评分、SCr、NT-proBNP治疗前及治疗1、2、3周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lb、24h尿蛋白定量治疗3周与治疗前、1、2周比较均有差异(P〈0.05),但治疗前及治疗1、2周相互间并无差异(P〉0.05);血气分析(钾、钠、碳酸氢根和剩余碱)治疗前与治疗1、2、3周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2、3周相互间并无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滤对抗利尿性肾性水肿的短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利尿剂抵抗,为原发病治疗赢得了时间及空间的保障。 李文宏 王晋文 陈浩 杜萍 时薇 殷玉敏关键词:疗效 云南慢性肾衰竭患者病因与转归分析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云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因与转归.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住院的43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病因和转归的统计分析,探讨云南地区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的主要发病年龄、病因排序、疾病分期、主要并发症、治疗方式和转归.结果云南地区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以中青年(14~59岁)为主(55.5%),病因排序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48.4%),疾病分期以尿毒症期为主(49.54%),并发症以肾性贫血(71.1%)和肾性高血压(62.39%)为主,治疗方式以血液透析为主(50.69%).转归为:死亡64例(14.68%),死亡原因以重症肺部感染为主(28.12%).结论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进行性加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需行肾脏替代治疗(透析和移植),由于种种原因能够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仅占10%~15%,因此要重视引起慢性肾衰竭常见病因的防治,减少ESRD的发生. 王晋文 芮章茹 任晓燕关键词:慢性肾衰竭 病因 转归 免疫吸附在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免疫吸附 (IA)法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 (LN)的临床疗效、达到缓解所需的次数、时间、安全性、联合免疫抑制剂的必要性。 方法 :用特异性免疫吸附柱清除患者血浆中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 (ds DNA)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本组 3 2例患者 ,12例为初治 ,2 0例为大剂量激素和联合间断环磷酰胺 (CTX)静脉冲击治疗无效或复发者。所有患者有明显血尿、管型尿、尿蛋白定量 >2 5g/ 2 4h ,有肾功能损伤 ,平均血肌酐 (42 4 2± 12 6 2 ) μmol/L ,血清抗ds DNA抗体、抗核抗体阳性 ,狼疮活动的LACC积分平均 (6 2 4± 1 46)分。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弥漫增生型(Ⅳ型 )LN。 3 2例患者均接受IA治疗 2~ 4次 ,平均 (3 0± 0 42 )次 ,同时口服小剂量强的松片 0 5mg/ (kg·d)及间断CTX静脉冲击 (总量 6~ 8g) ,随访半年以上。疗效判断为缓解、部分缓解、无效。 结果 :3 2例患者随访 6个月内有 2 3例 (占 71 1% )获得缓解 ,7例 (占 2 2 2 % )部分缓解 ,2例无效。获得缓解的时间平均 (2 2± 0 76)个月。 6个月以后 ,有 4例复发 ,其中 3例因自行停用激素 ,1例因肺部感染诱发加重。 结论 :IA联合中小剂量激素及间歇CTX冲击 ,能有效控制LN活动 。 潘丽萍 杨尽梅 韦颖 石英萍 张琼 王晋文 韦丽华 朱昆生 宋薇关键词:免疫吸附 狼疮性肾炎 免疫抑制剂 免疫吸附在重症狼疮怀肾炎患者中的应用 潘丽萍 韦颖 石英萍 朱昆生 杨尽梅 张琼 王晋文 韦丽华 宋薇 该课题通过应用日本引进Plasaut-IQ多功能血液净化仪及PH-350特异性吸附柱对激素及环磷酰胺(CTX)治疗效果不佳或有严重并发症的32例重症LN患者进行治疗后,结果显示:免疫学指标:32例患者吸附后抗ds-DNA...关键词:关键词:免疫吸附 狼疮性肾炎 芒果苷对高糖诱导下系膜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旨在探讨芒果苷对高糖诱导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从自噬角度阐述可能的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芒果苷对高糖诱导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芒果苷给药24 h后LC3-II蛋白的表达,采用GFP-LC3绿色荧光视踪检测芒果苷对系膜细胞自噬体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糖组相比,芒果苷5×10^(-5)、1×10^(-5)、5×10^(-6)mol/L能明显改善系膜细胞增殖(P<0.01)。与高糖组相比,芒果苷给药24 h后5×10^(-5)、1×10^(-5)mol/L组LC3-II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芒果苷给药组(1×10^(-5)、2×10^(-5)、4×10^(-5)、8×10^(-5)mol/L)1 h、3 h GFP-LC3绿色点状荧光明显增多。提示芒果苷具有抑制高糖诱导下系膜细胞的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系膜细胞自噬水平,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王晓丹 高丽辉 林华 王晋文 牛艳芬 李玲关键词:芒果苷 自噬 系膜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