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漳生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针
  • 3篇神经再生
  • 2篇鞘内
  • 2篇腕掌
  • 2篇腕掌部
  • 2篇纤维
  • 2篇纤维成分
  • 1篇电生理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血供
  • 1篇移植术
  • 1篇愈合
  • 1篇愈合过程
  • 1篇震颤
  • 1篇震颤性麻痹
  • 1篇伤指
  • 1篇神经纤维

机构

  • 4篇河南医科大学
  • 3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医学会

作者

  • 7篇郭漳生
  • 3篇李同森
  • 3篇张树桧
  • 3篇雷留根
  • 3篇孔天翰
  • 3篇李亚平
  • 3篇韩雪飞
  • 3篇张建民
  • 2篇郑召民
  • 2篇时宏富
  • 2篇范天生
  • 2篇马希峰
  • 2篇汤善钧
  • 2篇陈清汉
  • 1篇周明付
  • 1篇吴金良
  • 1篇张华
  • 1篇林玲

传媒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针刺研究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4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电针对胫神经中不同纤维成分再生的促进作用被引量:15
1993年
本文用HRP法,观察损伤大鼠左侧胫神经,电针患侧“环跳”和“三阴交”穴.在手术后15天,电针组脊神经节及脊髓前角内标记细胞数量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增多。我们认为:(1)电针对胫神经干中感觉纤维及躯体运动纤维终末向各自支配区的再生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2)阳极电极置于环跳穴,阴极置三阴交穴,以电脉冲形式刺激神经干,此电针法对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可能具有独特的双重效果。
孔天翰范天生韩雪飞郭漳生雷留根张建民
关键词:电针胫神经神经再生
腕掌部伤指浅腱段带蒂滑行移植修复鞘内屈肌腱缺损的研究
1994年
为给修复鞘内屈肌腱缺损提供一种带血供的滑膜腱移植体和方法,根据有关腕部屈肌腱的解剖文献[1~3],对腕掌部浅腱段的血供来源、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证实腕部及掌部近侧段的浅腱位于滑液囊内,腱表面覆盖着脏层滑膜,称作滑膜腱。其血供主要来自腱系膜的血管。因此在腕上和鞘区同时切断同一浅腱后,该腱段的血液供应仍很丰富,且该腱的滑行距离由原来的2.5cm增大到5cm以上。经尸体摸拟试验证实,用该段腱带腱系膜血管蒂滑行移植修复鞘内5cm以内的屈肌腱缺根的方法是可行的。为确保临床的可靠应用,进一步用鸡足长趾屈肌腱制成鞘内屈肌腱缺损,分别进行踝跖部浅腱段带蒂滑行移植和游离移植的动物模型,对两种移植腱的愈合全过程连续进行大体、光镜、电镜组织学和最大抗张强度、滑行距离生物力学的对比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滑行移植腱的血液供应始终很丰富;其愈合速度比游离移植腱快约14天;吻合处粘连轻而局限,呈膜状;愈合早期(3周)最大抗张强度、晚期(8周)滑行距离均明显优于游离移植腱。从而证明了血供在腱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腕掌部伤指浅腱段带蒂滑行移植的方法,对7例9指鞘内屈肌腱缺损的病人(最长5cm)进?
张树桧李同森李亚平郭漳生时宏富郑召民马希峰陈清汉
血供在滑膜腱愈合过程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用3~3.5月龄,体重1.0~1.5kg的雄性来亨鸡66只,制作带血供和游离滑膜腱移植的动物模型。通过对移植腱愈合过程大体、光镜和电镜组织学观察及对腱吻合部位抗张力强度的对比测定,结果表明:滑膜腱在滑液环境中可以成活并保持一定的细胞增殖能力。但是单纯依靠滑液营养不足以完成其全部内在愈合过程,还需要外在愈合机制(粘连)的参与。应用带血供滑膜腱移植可以改善移植腱的营养状态.促进其内在愈合过程的进行,使其愈合快、抗张性能好、粘连轻而局限、有利于早期活动和滑动功能的恢复。
张树桧李亚平李同森郭漳生
关键词:血供愈合过程移植术肌腱
腕掌部浅腱段带蒂滑行移植修复鞘内深腱缺损的研究
1994年
为了给临床修复深腱缺损提供一种带血供的滑膜腱移植体和方法,参考了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动物实验和前臂、腕掌部浅腱血液供应的解剖学研究,设计出利用腕掌部浅腱段滑行移植的手术方法,尸体和临床验证结果合理、可行。7例9指的修复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0%。其操作要点为:臂丛阻滞麻醉下,在止血带和手术显微镜下操作。Brunner切口,合页式切开腱鞘,切除浅腱远端,修剪深腱远端及浅腱近端,测量深腱远端和浅腱近端间的距离,即深腱缺损长度。根据缺损长度,在前臂适当部位切断伤指浅腱形成腕掌部浅腱段,轻轻向远侧牵拉其远端,利用腱系膜的可伸展性,使该腱段向前滑行与深腱远端进行改良Kessler吻合,修复健鞘,缝合手指和掌部切口。在前臂行掌长腱移位与浅腱段近端行编织吻合。关闭前臂切口,背侧石膏托固定于腕屈位,橡皮筋牵引患指。术后第7天开始主动伸指、被动屈指训练,4周后拆除固定自由活动,辅以理疗、热水浴等治疗。该法适合于早、晚期修复,创伤小,一次完成,操作简便实用,便于推广。
张树桧李同森李亚平时宏富郭漳生郑召民马希峰陈清汉
电针促进坐骨神经中不同纤维成分再生—电生理和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本实验运用屈肌反射-HRP逆行追踪结合实验,对电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干中躯体运动及感觉纤维成分的再生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电针组足底施予45±5V屈肌反射阈刺激,可引起短潜伏期的A类及长潜伏期的C类纤维传入反应;对照组足底经65±5V屈肌反射阈刺激后,仅见C类纤维传入所引起的屈肌反射。电针组右侧脊神经节内主要为大、小两种圆形细胞被标记,而对照组右侧脊神经节内标记细胞却均为淡染的小圆形细胞。电针组脊髓前角内浓染的标记细胞呈大多角状。电针组脊神经节及脊髓前角内标记细胞百分率及神经再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电针组坐骨神经干中感觉纤维及躯体运动纤维终末向各自支配区的再生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本文结果提示:电针促进坐骨神经中不同纤维成分的再生可能具有定向诱导轴突支芽、加快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等双重功能。
孔天翰范天生韩雪飞雷留根郭漳生张建民郭洪昌
关键词:坐骨神经神经再生屈肌反射电针
交感节后纤维再生与电针升高皮温效应的关系
1992年
对30只大白鼠针刺前、后足底皮温的变化及其与胫神经中交感纤维再生的关系进行了观察。30只大白鼠分为6组进行实验:①测针刺左侧足三里前后皮温差。②钳夹损伤左侧胫神经(组1~5)及假性手术(组6)。③根据不同存活期(组1/10d,组2/15d,组3/20d,组4/25d,组5、6/30d)于处死前48h测皮温差;于切断左侧股神经后将HRP导入左足底皮下。④在腰交感神经节内寻找HRP标记细胞。结果:①术后10d,针刺皮温差较术前有显著提高,术后30d,组5组6之针刺皮温差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②术后15d,在腰交感神经节内出现少量的HRP标记细胞((?)=2.5)。术后20d((?)=3.0)和25d((?)=4.0),标记细胞逐渐增多,至术后30d,组5之标记细胞数与组6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①针刺足三里能显著提高同侧足底皮温;②胫神经损伤后,电针升高皮温之效应明显加强,并与同侧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再生呈负相关性。
汤善钧孔天翰韩雪飞郭漳生雷留根张建民
关键词:电针神经再生交感神经纤维
大鼠帕金森氏病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5
1994年
用Wistar大白鼠64只,经微量注射6-羟多巴胺入右侧黑质区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和黑质及尾壳核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如下:①64只大鼠中,35只(54.7%)恒定转向左侧且结果稳定,与帕金森氏病的症状相类似,被视为帕金森氏病旋转鼠模型。②在旋转鼠右侧黑质和尾壳核内,酪氨酸羟化酶样(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末稍明显减少或消失,而左侧黑质和尾壳核内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6-羟多巴胺能选择性地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纤维末稍,从而建立稳定的帕金森氏病旋转鼠模型。
周明付张华吴金良郭漳生林玲汤善钧周祥庭
关键词:6-羟多巴胺动物模型震颤性麻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