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娟

作品数:28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 4篇综合征
  • 4篇脑出血
  • 4篇干细胞
  • 4篇出血
  • 3篇行为学
  • 3篇血管疾病
  • 3篇原发性
  • 3篇脂肪干细胞
  • 3篇神经行为
  • 3篇神经行为学
  • 3篇缺血
  • 3篇疗效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血性
  • 2篇原发性干燥综...
  • 2篇头痛
  • 2篇偏头痛

机构

  • 18篇湖北民族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湖北民族学院
  • 6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作者

  • 28篇陈娟
  • 8篇郑龙
  • 5篇罗洪斌
  • 5篇唐洲平
  • 5篇胡晓晴
  • 4篇张朝贵
  • 4篇孟祥武
  • 4篇黄淼
  • 3篇瞿昌华
  • 3篇刘娜
  • 3篇刘永明
  • 3篇倪厚杰
  • 3篇曾文高
  • 2篇谢雪微
  • 2篇向诗非
  • 2篇夏燕
  • 2篇李青
  • 2篇杨晨宇
  • 2篇陈玮
  • 2篇刘翔宇

传媒

  • 7篇湖北民族学院...
  • 6篇神经损伤与功...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杉碱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AD患者38例,分为石杉碱甲组22例和对照组16例,石杉碱甲组给予石杉碱甲口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口服。2组均治疗12周,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12周后,石杉碱甲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石杉碱甲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5,P=0.017)。治疗中石杉碱甲组未出现明显影响疗效的副作用。结论:石杉碱甲有效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安全性高。
陈娟夏燕孟祥武郑龙张朝贵黄淼罗洪斌
关键词:石杉碱甲阿尔茨海默病疗效
偏头痛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偏头痛伴抑郁障碍病例的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将112例确诊为偏头痛伴抑郁障碍的患者按奇偶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他们的临床特征,同时分别进行头痛的抗抑郁治疗和对症治疗,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抗抑郁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效果远远差于研究组,研究组经抗抑郁药物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和SDS评分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结论:神经内科偏头痛伴抑郁障碍者较多,在诊治偏头痛时应警惕是否伴有抑郁障碍,以防止漏诊、误诊。
陈娟
关键词:偏头痛抑郁障碍抑郁自评量表
麻果中毒性脑病1例临床分析
2011年
患者,男,28岁。因"记忆力减退10月,精神异常7月,加重1月"入院。患者于10月前渐出现记忆力减退,以近事记忆减退明显,7月前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脾气怪戾,
陈娟胡晓晴唐洲平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
加巴喷丁治疗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加巴喷丁单药治疗的自身对照研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至4周的疼痛程度,并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治疗前VAS为8.42±1.44,服药1周后VAS为5.75±1.80,4周后为1.83±1.76,三者两两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其中4例出现一过性不良反应:头晕、思睡和疲劳。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可以作为神经痛治疗的选择。
陈娟
关键词:加巴喷丁三叉神经痛
依达拉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4例TIA患者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加常规药物治疗)与对照组(胞二磷胆碱加常规药物治疗)各52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IA反复发作控制率为90.39%和71.15%(P<0.05),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9.61%和28.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起到了脑保护的作用。
陈娟
关键词:依达拉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疗效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清免疫学特点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清免疫学改变。方法按2010年中华医学会所推荐的诊断标准依据,由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入选2011~2014年该院收治的p SS患者,由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肌电图检查是否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分为2组。观察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对照组:单纯p SS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免疫学指标。结果共纳入观察组25例,对照组61例,p SS累及周围神经的比例为29.1%(25/86)。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586,P<0.001)。两组患者SSA及SSB阳性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SSA/SSB双阳性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211,P=0.002)。结论 p SS患者有一定比例累及周围神经,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及SSA/SSB双阳性比例增高。
陈娟夏燕郑龙孟祥武张朝贵向诗非罗洪斌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周围神经免疫
脂肪干细胞侧脑室定向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侧脑室定向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ADSC,于移植前48h用Brdu抗原标记。另取大鼠制备尾状核脑出血(ICH)模型,将建模后的大鼠分为2组,ADSC组于建模后48h定向右侧脑室移植标记的ADSC,对照组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在完成ICH建模时及移植后1、3、7、14、28d等时间点,对两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及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情况,按照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试剂盒的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按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试剂盒说明检测VEGF的表达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体外ADSC具有分化为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能力。在移植后3、7、14d,ADSC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免疫双荧光检测显示,Brdu标记的ADSC在大鼠脑组织内存活并且向病灶部位迁移,部分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TUNEL检测显示,移植后3d时ADSC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渺少于对照组(P〈0.05)。移植3d后,ADSC组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脑室定向移植的ADSC在脑损伤病灶周围可以存活,并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移植后ADSC可抑制细胞凋亡,分泌VEGF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陈娟胡晓晴谢雪微刘永明刘娜曾文高倪厚杰王书新骆翔唐洲平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脑出血神经行为学
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同心圆针极肌电图的检测。结果 20例患者中,5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动作电位,l7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异常率为91.7%;伴有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18条,2条未引出动作电位,异常率为83.3%。17块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伴或不伴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异常率为70.8%。伴有尺神经损害者8.3%。结论肌电图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比运动传导速度测定的异常率高,应被更广泛地应用。
陈娟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
脑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2000年
郑龙陈娟
关键词:脑血管性痴呆CVD
卵圆孔未闭缺血性脑卒中在不同年龄段的风险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风险。方法对508例>25岁脑卒中住院患者,分为≥55岁组,298例;>25岁、<55岁组,210例。对原因不明确的184例患者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TEE)进行PFO检查,测量PFO大小。结果≥55岁组中,89例不明原因患者中PFO 19例,占21%;>25岁、<55岁组中,95例不明原因患者中PFO 52例,占55%。两组年龄发病风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FO是中青年人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孙书菊喻林张玉红陈娟吴兰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缺血性脑卒中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