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赵明

赵明

作品数:24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药品
  • 5篇药物
  • 5篇审评
  • 4篇药物相互作用
  • 4篇用药
  • 3篇血药
  • 3篇药学
  • 3篇审评程序
  • 3篇克拉霉素
  • 3篇环孢素
  • 3篇非处方
  • 3篇非处方药
  • 3篇非处方药品
  • 3篇META分析
  • 3篇处方
  • 3篇处方药
  • 3篇处方药品
  • 2篇血药浓度
  • 2篇血液
  • 2篇药浓度

机构

  • 12篇北京医院
  • 11篇卫生部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赵明
  • 11篇朱愿超
  • 11篇梁良
  • 8篇杨莉萍
  • 6篇张亚同
  • 6篇胡欣
  • 4篇赵紫楠
  • 3篇李眉
  • 3篇田恒康
  • 2篇李铮
  • 2篇陈頔
  • 2篇纪立伟
  • 1篇朱孔彩
  • 1篇李家泰
  • 1篇尹非
  • 1篇董凡
  • 1篇凌静萍
  • 1篇林佳佳
  • 1篇赵彩云
  • 1篇董悦

传媒

  • 7篇临床药物治疗...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4篇中国药物警戒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进展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药师干预对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应用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调查临床药师对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查阅全院2014年12月使用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的出院病历以获取基线数据,针对发现的问题实施一系列药学干预。再次查阅2015年3月全院使用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的出院病历,比较和分析两组病历的使用差异。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消耗金额占总药品消耗金额的比例由0.98%降至0.45%(P<0.05),在符合用药适应证、正确选择用药途径等方面也比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对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产生显著的有益影响。
朱愿超梁良赵明杨莉萍
关键词:药学干预合理用药
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药学监护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药物基因组学、药物相互作用、血药浓度监测在使用环孢素A(CsA)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诊治过程,根据药物基因组学估算CsA药物剂量、利用药物相互作用提高CsA血药浓度、监测CsA血药浓度、提供用药教育等。结果临床药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保证CsA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找准切入点,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保证了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朱愿超纪立伟张亚同赵明梁良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环孢素克拉霉素药物基因组学药物相互作用
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活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初次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用药时间超过15天且临床记录完整的,无合并应用其他影响血脂水平药物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数据,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检测患者SLCO1B1-521T>C(rs4149056)和一388A>G(rs2306283)基因多态性。结果研究纳入患者56例,各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SLCO1B1-388GG基因型亚组患者的TC、LDL-C和TG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AA+AG)基因型亚组患者。结论中国患者中SLCO1B1基因多态性,特别是-388A>G与阿托伐他汀药物的降脂效应相关。
张亚同朱孔彩赵明赵紫楠李铮赫义君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基因多态性血脂水平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lavanc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16年
The emergence and rapid spread of multidrug-resistant gram-positive bacteria has become a vital and serious medical problem.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Pub Med, EMBASE, and Elsevier databases to identify relevant publications. To calculate the risk ratios(RRs) with 95% confidential intervals(CIs), a fixed- or random-effects model was applied based on the heterogeneity across studies. Five studies containing seven RC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Regarding c SSTIs, HAP, SAB,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clinical cure between telavancin and vancomycin or standard therapy in intention-to-treat population(ITT)(RR 1.01, 95% CI 0.97–1.05, P = 0.72; FEM) and clinically evaluable population(CE)(RR 1.01, 95% CI 0.98–1.04, P = 0.41; FEM). However, telavanci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vancomycin or standard therapy in MRSA eradication rate(RR 1.08, 95% CI 1.02–1.14, P = 0.009; FEM). Regarding the safety profil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all-cause mortality(9.0% vs. 8.4%; RR 1.07, 95% CI 0.88–1.31, P = 0.49; FEM) and overall adverse events(77.0% vs. 72.3%; RR 1.08, 95% CI 0.98–1.20, P = 0.12; FEM) between telavancin and vancomycin or standard therapy. Pooled data from c SSTIs, HAP and SAB studies on telavancin indicated higher rates of adverse-event related withdrawals(7.7% vs. 5.4%; RR 1.43, 95% CI 1.12–1.83, P = 0.05; FEM) and creatinine elevation(10.0% vs. 5.1%; RR 1.95, 95% CI 1.53–2.48, P0.00001; FEM) than vancomycin or standard therapy. Telavancin and vancomycin or standard therapy are equally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c SSTIs, HAP and SAB, and telavancin might be an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fficult-to-treat serious infections caused by MRSA. However, telavancin is associated a higher incidence of creatinine elevation and adverse-event related withdrawals.
董悦赵明胡欣
关键词:TELAVANCINMRSA
中外药学服务文献计量学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我国药学服务文献的内容与特点,了解其发展进程及趋势。方法检索有关药学服务文献,采用计量学方法取文献量、构成比等量化指标,对文献的主题词类别、学科类别、期刊名称、研究资助基金、研究层次、文献作者等项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中文数据库共获取有效文献4 258篇,英文数据库共获取6 506篇。近10年中文药学服务文献量剧增,文献增加折点相比国外晚十年。中文发表文章单位分布广,但相对集中;国内高引证文章与国外内容有差别明显。结论中国药学服务文章起步晚但是发展快,但是研究思路和深度仍有待加强。
张亚同赵明赵紫楠董凡胡欣
关键词:药学服务文献计量学
环丙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3
1992年
环丙沙星是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新产品,是已上市的同类产品中抗菌作用最强、抗菌谱最广的一个,临床用于各系统感染均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用国产环丙沙星口服200mg,每天3次或400mg,每天2次,疗程7—14天,治疗呼吸道、泌尿道、肠道及其它感染33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与细菌消除结果,临床痊愈显效率为96.97%,33例的病人治疗前细菌阳性率为81.82%,治疗结束后27例细菌阳性中26例细菌消除,细菌阴转率为96.30%,33例中分离出致病菌28株,治疗后27株消除,细菌清除率为96.4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环丙沙星与头孢氨苄随机对照治疗呼吸道感染及其它感染,与诺氟沙星随机对照治疗肠道、泌尿道感染的痊愈显效率、细菌阴转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药与对照药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尹非赵彩云林佳佳迟淑静赵明李家泰
关键词:环丙沙星细菌病
对心内科患者中进行药物重整基础上的出院带药教育及应用评价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估药物重整基础上的出院带药教育的作用。方法:对入住北京医院心内科病房的患者进行筛选并随机分组,仅对对照组患者提供出院带药教育资料,对试验组患者入院和出院进行药物重整服务,出院时在提供出院用药教育资料的基础对用药差异(包括有意差异和未修改的无意差异)和高风险药物进行面对面交流教育。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对患者的再住院率、ADE、用药依从性、知识问卷评分进行随访调研。结果:两组间患者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入院药物重整发现医嘱差异351个,出院发现86个。知识问卷评分、依从性评分、患者报告的药品不良事件/用药错误次数(ADE/ME)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再住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药师在药物重整基础上的进行患者出院带药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用药知识素养,同时降低院内外用药错误,增加患者院外的用药依从性。
张亚同赵紫楠李铮赵明胡欣
关键词:用药教育依从性
来那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来那度胺(L)±CD20单抗治疗难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VIP)、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Clinical Trials.gov、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网站,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治疗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风险率(RRR)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共纳入17个队列研究进行后续分析。结果显示,来那度胺治疗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42.10%(95%CI:32.41%~52.43%,I2=79.1%),采用L+CD20单抗治疗方案的有效率为60.01%(95%CI:53.88%~65.86%),而采用L单药治疗方案的有效率为24.31%(95%CI:16.34%~34.67%)。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来那度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98%(95%CI:54.01%~69.35%)。3~4级血小板减少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21.33%(95%CI:14.15%~30.84%)和11.32%(95%CI:8.46%~14.98%)。3~4级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为33.52%(95%CI:28.99%~38.38%)。其他报道较多的不良反应包括"燃瘤作用",静脉血栓和疲劳等。结论:在难治复发CLL的治疗中,对于欧美外无法获得新药国家的患者及对此类新药耐药的患者,含有来那度胺的方案也许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梁良赵明朱愿超胡欣杨莉萍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难治复发来那度胺META分析
单药来那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来那度胺单药治疗难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ClinicalTrials.gov,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网站,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治疗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软件和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有效率、相对风险率、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共纳入8个队列研究进行后续分析。结果显示,来那度胺单药治疗难治复发CLL的总有效率为24%(95%CI 16%~35%,I^2=66.6%),来那度胺单药最大耐受剂量对难治复发CLL的有效率为27%(95%CI19%~36%,I^2=52.1%)。28d为1个周期,用药28d,休息0d(28/28)的给药方案最好,有效率为36%(95%CI30%~43%,I^2=40);28d为1个周期,用药21d,休息7d(21/28)方案次之,有效率为18%(95%CI10%~31%,I^2=0)。二者相比,相对风险率为2.00(95%CI 1.05~3.62)。对遗传学高危[17p和(或)11q]患者疗效的比较可见,来那度胺单药治疗后,与其他患者相比,二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6,95%CI0.25~1.28)。结论:对于不适用于其他治疗或遗传学高危的难治复发CLL患者,来那度胺单药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梁良赵明朱愿超胡欣杨莉萍刘辉
关键词:难治复发来那度胺META分析
美国非处方药品(OTC)的审评程序和法规简介
1997年
本文了简述在美国有关OTC药品的法规、分类;OTC药品与注册技术要求和审评过程以及专家咨询小组的职责。同时也介绍了在美国处方药改为OTC药品的原则。
李眉赵明田恒康
关键词:药政管理非处方药品审评程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