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娜 作品数:12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及科普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及科普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5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0例,采用基于移动互联网联合科普教育的疾病管理模式,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FPG经治疗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 hPG和HbA1c均恢复较好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剂量、住院时间、发病次数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及科普教育的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简便快捷且易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涂娜 刘沙沙 许玄 王薇 周敏关键词:2型糖尿病 移动互联网 科普教育 血糖控制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T2DM临床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于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6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动态监测组和对照组,各30例。动态监测组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配合精准个体化饮食、运动及教育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自我血糖监测(SMBG)法进行血糖监测,进行常规干预及指导。测定两组干预3、6、9和12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记录低血糖事件。采用自我监测行为量表(SMS)和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SDSCA)分别评估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FPG、2 h PG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6个月时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12个月时,动态监测组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9和12个月时低血糖事件次数、SMS及SDSCA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FGM系统可有效提高T2DM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在T2DM患者临床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周敏 李雪芹 涂娜 许玄 杨丽萍关键词:临床管理 基于FGMS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讨论基于快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S)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患者是否自愿使用FGMS将患者分为甲组、(乙+丙)组,(乙+丙)组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又分为乙组和丙组。甲组使用常规传统指尖针扎法血糖监测+传统糖尿病护理,乙组使用FGMS+传统糖尿病护理,丙组使用FGMS+健康教练技术管理。对比分析3组血糖情况、内分泌水平、日常自我监测行为及血糖自我监测行为。结果干预后3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均得到改善,且丙组改善情况均优于乙组和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月发生低血糖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改善,且丙组明显低于乙组和甲组(P<0.05);干预后3组血糖自我监测行为评分均明显上升,且丙组得分明显高于乙组和甲组(P<0.05)。结论FGMS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可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行为。 周敏 涂娜 许玄 杨丽萍 周甜甜关键词:2型糖尿病 知信行干预联合视知觉学习对学龄期留守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 2024年 探讨知信行干预联合视知觉学习对学龄期留守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 研究起始-截止时间分别为2023年1月-2024年3月,共有观察对象学龄期留守儿童近视患者80例进入研究,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应用知信行干预联合视知觉学习干预(研究组),一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中学龄期留守儿童干预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85.00%(34/40),(p<0.05);经干预,研究组中学龄期留守儿童LogMAR视力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同时屈光度变化值也低于对照组,(p<0.05);经干预,研究组中学龄期留守儿童用眼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调查量表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知信行干预联合视知觉学习能够有效控制学龄期留守儿童近视发展,提升留守近视儿童良好用眼的依从性,减缓近视的加深。 汪婧媛 崔琳 张国妹 于春红 涂娜关键词:视知觉学习 近视发展 糖尿病患者连续动态血糖监测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对应用综合性护理模式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接受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 刘沙沙 周敏 涂娜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心理负担与应对方式、疾病感知的相关性 2024年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心理负担与应对方式、疾病感知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4年1-4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调查他们感受到的心理负担,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调查他们的疾病感知情况,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调查他们面对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的应对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些患者心理负担与应对方式、疾病感知的相关性。结果 在心理负担方面,糖尿病视网膜患者因为经济负担而形成的心理压力最大,其次是心情负担及治疗负担,整体情况非常严重,总得分属于重度心理负担。在疾病感知方面,疾病认知部分(维度)的维度得分及头目得分均值最高,理解能力部分(维度)的维度得分及头目得分均值最低。在应对方式方面,虽然从部分(维度)得分角度上看面对得分最高;不过,总条目得分均值角度看,回避得分更高。在心理负担及疾病感知、应对方式的关系方面,糖尿病视网膜患者的心理负担的四个部分(维度)及他们的疾病感知、应对方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患病期间的心理负担普遍较重,应对方式以回避和屈服为主,疾病感知情况偏于消极,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比较明显,医护人员可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他们的应对方式,提高他们疾病感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治疗疗效。 涂娜 潘丽萍 巢木繁 周敏 许玄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 心理负担 品管圈介入干预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介入干预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08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排除100例,选取108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QCC组(n=54),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品管圈介入干预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水平及血压,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QCC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QCC组血糖、总胆固醇、血压控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介入干预模式能显著减少DM合并CH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脂、血糖、血压、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高优越性。 许玄 涂娜 王薇 付亚红 田佩珊 周敏关键词:糖尿病 冠心病 个体化饮食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体适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个体化饮食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体适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饮食治疗,比较两组血液生化指标、体适能指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液生化指标、体重指数和生存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脂百分比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控制体重指数,进而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周敏 许玄 涂娜 刘沙沙 杨丽萍关键词:2型糖尿病 老年 糖尿病教育与管理措施对患者延续性护理失访影响的分析 目的 探讨及分析糖尿病教育与管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失访造成的影响,旨在为糖尿病患者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经我院治疗后好转出院的糖尿病患者240例进行临床研... 涂娜 周敏 刘沙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优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优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做好糖尿病患者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的2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案将这240例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120例)和优质护理组(120例)。在两组患者出院后,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延续性护理,在此基础上,对优质护理组患者进行优质延续性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失访率。结果:护理结束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失访率为30.00%(36/120),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失访率为8.33%(10/120)。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失访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优质延续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失访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涂娜关键词: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