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严丽丽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污染
  • 3篇空气污染
  • 2篇气象因素
  • 2篇污染物
  • 2篇大气污染
  • 2篇大气污染物
  • 1篇一氧化碳
  • 1篇一氧化碳中毒
  • 1篇医院门诊
  • 1篇医院门诊量
  • 1篇源性疾病
  • 1篇中毒
  • 1篇日平均
  • 1篇日平均气温
  • 1篇日最低气温
  • 1篇日最高气温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时间序列分析
  • 1篇食源
  • 1篇食源性

机构

  • 7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7篇沈先标
  • 7篇严丽丽
  • 5篇杨程
  • 2篇杨兴堂
  • 1篇何平
  • 1篇姚利利

传媒

  • 3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起急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一起急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掌握调查对象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环境卫生学状况。结果结合调查对象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10例调查对象均出现中毒症状,罹患率100%。调查对象中,男性5例(平均年龄29.8±4.2岁)、女性5例(平均年龄29.6±2.8岁);成人8例、儿童2例;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12岁。结论该事故是一起煤炭不完全燃烧引发的聚集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严丽丽沈先标
关键词: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
上海市某采样点2014—2017年冬季大气PM2.5中金属和类金属成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连续4年的动态监测探究上海某采样点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金属和类金属成分组成和分布的特征。【方法】采样点位于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楼顶,采样高度12.5 m,在2014—2017年的4个冬季(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每月10—16日连续采样7 d,每次采样22 h,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本中12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采用两两比较秩和检验,总金属、铝(Al)、铍(Be)、铬(Cr)、汞(Hg)、铅(Pb)、锰(Mn)、镍(Ni)、硒(Se)及铊(Tl)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Al随时间变化呈升高趋势,Cr、Pb和Ni随时间变化呈降低趋势;因子分析显示,各年度的因子1中有相对稳定的构成元素(As、Cd、Pb、Mn、Se),其余因子的内部构成相对不稳定。【结论】该地可能存在相对稳定的污染源排放,Al、Cr、Pb和Ni存在明显升高或降低趋势。
杨程杨兴堂袁震季鹏严丽丽沈先标
关键词:空气污染细颗粒物金属
宝山区大气污染物与儿科门诊量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宝山区大气污染物与儿科门诊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2019年宝山区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和4家综合医院的儿科门诊量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拟合类泊松分布,分析细颗粒物(PM_(2.5))、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臭氧(O3)4种大气污染物与儿科总门诊量、儿科呼吸系统门诊量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2015—2019年宝山区日均温度和相对湿度M(QR)分别为18.7(14.4)℃和74.5%(18.0%);PM_(2.5)、SO_(2)、NO_(2)和O3日均质量浓度M(QR)分别为35.0(35.0)、11.0(7.0)、45.0(31.8)和84.5(50.0)μg/m^(3);日均儿科总门诊量M(QR)为680(246)人次,日均儿科呼吸系统门诊量M(QR)为392(253)人次。单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M_(2.5)(ER=0.318,0.257)、SO_(2)(ER=1.610,2.546)、NO_(2)(ER=0.808,0.839)导致的儿科总门诊量和儿科呼吸系统门诊量的超额风险均在当日最大;O3(ER=0.102,0.222)在滞后第2天最大。多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PM_(2.5)中同时引入O3、SO_(2)和NO_(2)后,大气污染物与儿科总门诊量的暴露-反应关系在滞后第6天最大(ER=0.419);与儿科呼吸系统门诊量无暴露-反应关系。结论宝山区PM_(2.5)、SO_(2)、NO_(2)、O3与儿科总门诊量、儿科呼吸系统门诊量有关,不同大气污染物导致的滞后效应存在差异。
袁震沈先标季鹏严丽丽杨程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气象因素广义相加模型
上海市宝山区高温中暑病例发生情况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联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区近年高温中暑病例的发生情况,探究其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3—2022年每年6月15日—9月30日逐日的高温中暑病例信息和对应时间的相关气象信息,使用等级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中暑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强度,并计算用于中暑预警的气温参考值。结果2013—2022年宝山区中暑病例共计173例,男女比例6.2∶1,中暑病例的平均年龄为(45.08±17.85)岁,有114例(占65.9%)中暑病例发生在7月。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湿度每升高1%,出现中暑的风险降低至原来的0.901倍;相较于不发生降雨,发生降雨时出现中暑的风险降低至0.340倍;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出现中暑的风险分别升高至原来的2.005倍、1.736倍和1.906倍;热浪和高温日时发生中暑的风险相较于非热浪和非高温日分别升高至11.896倍和15.819倍;移动3 d平均气温(即当日和前两日气温均值)中,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出现中暑的风险分别升高至原来的1.926倍、1.699倍和1.957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暑超高风险气温预警值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3种气温分别为35.55℃、40.58℃、31.07℃,中暑高风险气温预警值的3种气温气象条件分别为28.87℃、33.31℃、25.21℃。结论宝山区每年7月是高温中暑的高发时期,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升高均会增加高温中暑发生的可能性,持续3 d的相对较高的日最低气温更易发生中暑。
杨程严丽丽袁震季鹏沈先标
关键词:中暑高温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上海市某社区居民秋冬季呼吸系统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开展社区居民疾病和症状发生情况的调查,了解空气污染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社区1 219名居民进行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冬季各系统的患病率均高于秋季,呼吸系统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冬季症状发生率大多高于秋季,咳嗽、咽部红肿、流涕、鼻塞和打喷嚏等症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质量的变化对居民呼吸系统健康有影响。
杨程杨兴堂袁震季鹏严丽丽沈先标
关键词:空气污染疾病发病率健康
上海市宝山区540份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区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抽取2011—2013年辖区内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和餐饮店作为采样点,采集水产品样品540份,依据GB/T4789.7-2008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结果 540份水产品监测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的总体检出率为20.93%,定量检测均值为2.10 MPN/g,最大值为43 MPN/g,其中虾蟹类检出率(37.30%)和定量均值(2.76 MPN/g)均最高,其次为贝类;不同种类(P<0.05)、不同年份(P<0.05)、不同季度(P<0.05)和不同采样地点(P<0.05)水产品的副溶血型弧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宝山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有必要深入开展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适时开展高危食品的风险评估,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同时应加强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健康宣教。
姚利利何平沈先标严丽丽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食源性疾病
2015—2019年上海市某区大气污染物与医院门诊量的时间序列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某区大气污染物对医院门诊量的时间序列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某区逐日气象资料、环保资料、2家二级医院及2家三级医院的门诊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拟合泊松分布分析上海市该区大气污染物与医院门诊量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研究期间纳入研究医院的接诊总量为17802634人次,日均总门诊(9750±4191)人次,日均内科呼吸系统门诊(761±341)人次。单污染物模型滞后效应中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每上升10μg·m^(-3),PM_(2.5)、SO_(2)、NO_(2)对内科呼吸系统门诊量的滞后效应分别在滞后第4、5、7天达到最大值,RR值(95%CI)依次为1.0020(1.0013~1.0026)、1.0154(1.0123~1.0185)、1.0061(1.0053~1.0069)。【结论】大气污染物和医院各门诊均存在暴露−反应关系,且不同的污染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
季鹏沈先标袁震严丽丽杨程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空气污染门诊时间序列分析广义线性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