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振华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急性高原
  • 2篇急性高原病
  • 2篇高原病
  • 1篇动力学观察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液
  • 1篇移行细胞
  • 1篇移行细胞癌
  • 1篇造口
  • 1篇造口术
  • 1篇肾盂
  • 1篇肾盂癌
  • 1篇生殖
  • 1篇生殖器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输尿管
  • 1篇输尿管口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四医...

作者

  • 4篇雷振华
  • 2篇邱中民
  • 2篇王燕
  • 2篇刘永贵
  • 1篇杨景义

传媒

  • 2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高原医学杂志
  • 1篇实用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1
  • 2篇199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五种方法在尿流改道中的应用及评价(附38例报告)
1990年
自1963—1988年,我们应用五种尿流改道方法,分别为3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现就五种方法的应用和评价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1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4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4年,平均1年。38例中膀胱移行细胞癌23例,其中左肾盂癌并膀胱乳头状癌6例,左肾盂癌并膀胱乳头癌4例。鳞状细胞癌3例,腺癌1例,结核肾并巨大膀胱阴道瘘1例。87例膀胱肿瘤中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1例,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9例,直肠膀胱结肠腹壁造口术3例。
林毓远刘永贵雷振华储祥翱
关键词:尿流改道肾盂癌膀胱移行细胞癌输尿管口造口术
急速进入高原时视网膜变化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
1990年
作者于1988年参加高原医疗科研队赴边防哨卡(海拔5170m)对60例初进高原的新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视网膜改变及其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0例均为当年平原地区入伍新兵,年龄17~21岁,既往无眼底疾患。在平原(海拔1400m)平静状态下及吸10%低氧10分钟后,两次眼底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急速进入高原后第1~5天,再次检查眼底。
王燕邱中民雷振华杨景义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高原病病因
阴茎转位伴尿道下裂、双侧巨大腹股沟斜疝一例报告
1991年
阴茎与阴囊转位是一种极少见的男性外生殖器先天性畸形,常伴有泌尿系其他严重的先天性反常,患者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死亡,合并尿道下裂及双侧巨大腹股沟斜疝罕见报告,本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齐×、住院号116202,19岁.1985年8月5日入院。出生后即发现阴茎在阴囊后方,短小,其下方有一裂口排尿,哭闹时双侧腹股沟出现蚕豆大小软性肿物,随着生长发育阴茎屈曲畸形,双侧腹股沟肿物逐渐增大,站立时肿物出现,并可降入阴囊,平卧后肿物消失.
雷振华林毓远刘永贵
关键词:尿道下裂男性外生殖器先天性畸形屈曲畸形
冷加压血液动力学观察在急性高原病预测中应用探讨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采用冷加压试验观察了30例平原健康人(海拔1400m)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与同一人群急速进入高原(海拔5170m)健康人22例未作冷加压试验血液动力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平原地区冷加压试验血液动力学变化呈高排低阻,与急速进入高原后健康人血液动力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经跟踪观察本组无一例发生急性高原病。因此,我们认为在平原地区可用冷加压试验检测入高原前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心脏储备良好,血液循环呈高排低阻者是高原适应人群。此法可能成为急性高原病的预测手段。
邱中民王燕雷振华
关键词:冷加压试验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