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静茹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流
  • 1篇动脉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流储备
  • 1篇血流储备分数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尼可地尔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分析
  • 1篇慢血流

机构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杜静茹
  • 1篇刘清权
  • 1篇杜心清
  • 1篇吴淳淳
  • 1篇王耀国
  • 1篇周昆林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海峡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28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43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1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校正的血流分级血流帧数(CTFC)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CTFC、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用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现象,缓解患者心绞痛病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杜静茹杜心清周昆林刘清权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尼可地尔疗效
CT-FFR参数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分析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PCI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在PCI术后8 d内行心脏磁共振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判断再灌注损伤情况,将出现心肌微循环障碍(MVO)及(或)心肌内出血(IMH)者纳入再灌注损伤组,未出现MVO及IMH者纳入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及PCI术前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对CHD患者再灌注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再灌注损伤组多支血管病变率显著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PCI后TIMI 3级率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两组最小管腔面积、钙化斑块体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损伤组CT-FFR值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狭窄程度、斑块长度、非钙化斑块体积及斑块总体积均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FFR值、狭窄程度、斑块长度、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总体积均对CHD患者再灌注损伤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758、0.943、0.865、0.928、0.891,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0.671、75.44%、38.61 mm、186.08 mm3、305.04 mm3,且5项联合预测价值最高(AUC=0.999,P<0.05)。结论:CT-FFR及斑块定量参数对预测CHD患者再灌注损伤有积极作用,可为CHD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王圣楠卜荣生杜静茹王耀国吴淳淳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储备分数CT血管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