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娟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水肿
  • 2篇黄斑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断层扫描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造影
  • 1篇眼底
  • 1篇眼底荧光
  • 1篇眼底荧光血管
  • 1篇眼底荧光血管...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血管
  • 1篇荧光血管造影
  • 1篇造影
  • 1篇视网膜

机构

  • 2篇长治医学院附...

作者

  • 2篇解瑞
  • 2篇于娟
  • 1篇高玉娟
  • 1篇赵有弟
  • 1篇高晶
  • 1篇郭倩

传媒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第八届中国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眼科的非缺血型CRVO患者42例(42只眼)。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21只眼)及对照组21例(21只眼)。实验组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 w、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及眼压(IOP)等指标。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BCVA分别为0.71±0.12与0.63±0.16。治疗后1 w、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分别为0.32±0.12、0.29±0.10、0.27±0.08及0.26±0.08,对照组分别为0.61±0.13、0.47±0.11、0.47±0.10及0.46±0.13。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53,12.32,13.98,14.30;P1〈0.05)。对照组治疗后1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5,P2〉0.05);其余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0,3.31,3.78;P2〈0.05)。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验组BCV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RT分别为(461.10±98.75)μm与(466.86±62.60)μm。治疗后1 w、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分别为(259.76±67.32)μm、(226.71±30.76)μm、(211.90±22.34)μm及(204.76±12.46)μm,对照组分别为(459.67±60.88)μm、(295.67±54.28)μm、(298.86±38.10)μm及(296.24±42.21)μm。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6,10.48,11.35,11.89;P1〈0.05)。对照组治疗后1 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8,P2
高晶原艳波解瑞于娟高玉娟郭倩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黄斑水肿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频域OCT诊断黄斑囊样水肿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诊断黄斑囊样水肿(CME)的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诊断的黄斑囊样水肿患者56例56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26眼,女性30例3...
原艳波于娟解瑞赵有弟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