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彩红 作品数:8 被引量:72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集束化干预提高PACU患者皮肤交接依从性的实践及效果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提高PACU患者皮肤交接依从性的实践及效果。方法:选取PACU护理人员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皮肤交接依从性。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PACU患者入室皮肤交接依从性与出室皮肤交接依从性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ACU护士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皮肤交接依从性,有效预防压疮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屈倩倩 伍彩红 刘雁 谭佳琦 朱进 汪青 肖扬帆 艾娜 郭琪关键词:集束化干预 依从性 皮肤 “党建+互联网”新模式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21年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战疫成败,关键在党,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核心指导。“党建+互联网”新模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集成社会资源配置,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为党员管理、开拓了党员教育方式、为服务群众,加强群众监督提供了新途径。本文试析了“党建+互联网”新模式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应用情况及本支部应用情况,以期为在疫情防控时代下顺利开展党建活动,构建新型“党建+互联网”新模式提供思路。 彭雪蕾 李辉 戴茹萍 刘雁 邹定全 伍彩红 左梅琳 徐军美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防控 党建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麻醉恢复室患者皮肤交接班依从性的效果 2017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皮肤交接班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拟定计划,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结果经过品管圈小组7个月的实践,患者入PACU时皮肤交接班依从性从干预前的50.0%升高至89.0%,出PACU时皮肤交接依从性从6.0%上升至8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PACU患者皮肤交接班依从性,有效预防压疮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毛元元 伍彩红 姜志连 肖树 刘雁 谭佳琦 朱进 汪青 肖佳 肖扬帆关键词:品管圈 依从性 皮肤 交接班 试析新形势下大型医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 被引量:13 2019年 在信息网络技术迅速普及的新形势下,大型医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传统党建工作在信息收集、传播、沟通等领域进行的延伸、拓展和创新,具有党建方式灵活多样、党建内容生动形象、党建时间灵活多变、党建效率大幅提高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管理亟待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问题。本文剖析了"互联网+"党建新模式的优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大型医院突破传统党建工作瓶颈,顺利开展"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提供思路。 伍彩红 肖树 刘雁 王鑫浩 左梅琳 沈金美 王亚平 徐军美 曹德权关键词:党建 麻醉护士的岗位设置与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 :对本院麻醉护士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和内容以及规范化培训方案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我国麻醉护理建设和临床麻醉护士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院自2013年8月起,设立麻醉护士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内容,对新定科的51名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通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情景模拟综合能力测试及问卷调查来评估培训效果。结果 :51名麻醉护士均能在一年的非脱产培训后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所有考核,均能基本胜任麻醉护士岗位,能独立完成围术期患者的监测和护理,且对培训方式的反馈效果好。结论 :设立麻醉护士岗位并探索出一套多样化、标准化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有助于提升麻醉科工作效率及保障麻醉安全,是规范麻醉管理、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麻醉学科未来的发展需要。 唐懿芳 邹方文 伍彩红 刘雁关键词:麻醉护士 岗位设置 “非暴力沟通”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16年 本文从护患沟通中的"语言暴力"入手,运用工作中的实例详细阐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总结"非暴力沟通"对护患沟通的启示及意义,提出护理人员如何获得"非暴力沟通"能力与技巧的具体建议,即学校教育中开设"非暴力沟通"课程,通过系统的"非暴力沟通"知识培训及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实践方法,使护生掌握"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及其运用技巧,各级医院也可邀请专业教师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非暴力沟通"知识讲座,甚至建立"非暴力沟通"程序及标准用语,让护患沟通更顺畅,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疗环境。 伍彩红 刘雁 姜志连 谭佳琦 朱进 汪青 蒋碧华 肖佳 李妮吉娜 肖扬帆关键词:护患沟通 关爱 麻醉恢复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1 2021年 目的:建立重要的、敏感的、与预后相关的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运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证据综合,初步拟定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内涵及计算公式,运用两轮德尔菲法进行筛选、论证与校正。结果:构建了结构、过程、结果3项一级指标,人力资源、执业环境、护理过程、不良事件、护理效果5项二级指标,床护比、护士满意率、护士洗手依从性、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静脉给药正确率、苏醒评估准确率、疼痛评估准确率、麻醉记录单合格率、非计划性拔管率、非计划性气管导管再次插管率、非计划性ICU转入率、苏醒延迟发生率、误吸发生率、皮肤压力性损伤PACU新发生率、坠床发生率、低体温患者复温率、疼痛治疗有效率18项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0.91,积极系数为0.91、1.00,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0~0.52,P均<0.05。结论:本研究制订的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从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3个方面对PACU实施质量监管,包含重要的、敏感的、预后相关的护理质量指标,可为PACU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伍彩红 刘雁 朱进 谭婷 卿春华 徐红艳 唐懿芳关键词:护理质量 麻醉恢复室 德尔菲法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降低全麻术后患者复苏期躁动发生率中的运用 2020年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降低全麻术后患者复苏期躁动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对2018年10—12月在本院行全麻择期手术的120例患者(对照组)在麻醉复苏期间发生的躁动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提出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的防范对策;选取2019年1—3月在本院行全麻择期手术的120例患者(实验组),实施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的防范对策。采用自制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认知问卷于防范对策实施前后对麻醉科轮PACU的40名护理人员各进行一次测评,观察40名护理人员对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认知改变;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间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范对策实施后,40名护理人员对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认知总分及各个方面得分均高于防范对策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运用在全麻术后患者复苏期间的躁动风险管理中,能有效提高PACU护理人员对全麻患者复苏期间躁动发生认知,快速识别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躁动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谭婷 伍彩红 唐懿芳 邹海盯 任幸关键词:全麻手术 躁动 麻醉复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