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林
-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冀东北两茬积温不足地区粮田种植模式研究
- 1996年
- 在冀东北两茬积温不足地区,以两茬作物持续高产高效为目标,利用农业生态学原理,采用定点、单项、组合优化和示范重演等方法,通过作物种植模式的改良,提高环境资源的转化率及系统生产率。经过3a的研究,提出了以两茬套种持续高产高效为特点的种植模式。与当地习惯的带田套种和两茬复种比较,生育期间积温增加346.2~384.9℃,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0.31%和0.14%,产量分别提高31.0%和19.0%。产值分别增加27.80%和13.65%,为该区“两高一优”农业的建设提供了栽培管理技术依据。
- 张树林张锦芬王秀儒李志清
- 试论唐山市高产农田的潜力与种植模式
- 1996年
- 1 建设高产农田的必然性 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粮食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耕地的不断减少无疑又给本世纪末全国粮食总产跨上5000亿公斤的台阶带来巨大的困难。而随着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对粮食的供需又在不断的增加,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
- 张树林李志清母树宏刘振头
- 关键词:高产农田
- 双茬积温不足生态区粮瓜菜两熟“双千”模式与经营技术的研究
- 1996年
- 近几年来,我省城郊“菜篮子”工程发展较快,并以较大的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而远郊的粮食产区,如何依靠种植业增加产值提高收入,是人们仍在探索的问题。为此“八五”期间我们在燕山山前平原粮食产区对粮菜结合、
- 张树林李志清母树宏刘振兴
- 关键词:生态区瓜果蔬菜
- 轮作周期内不同作物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将“冬小麦—夏玉米→花生”两年三熟制视为一系统整体 ,来研究 3种不同作物在轮作周期内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结果表明 ,在滦河三角洲沙区 ,“冬小麦—夏玉米→花生”的种植周期内 ,冬小麦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序为N >K >Zn >Mn >P ,夏玉米的限制因子序为K >N >Zn >S >P ,花生的限制因子序为K >N >Mn>S >P。得出在滦河三角洲沙区 ,K和N是限制作物产量的最重要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 ,否定了对该地区缺P富K的传统观念 ,重新肯定了施用钾肥的重要性。
- 刘振兴母树宏张树林王勇
- 关键词:轮作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夏玉米平衡施肥
- 冀单28夏玉米的选育与推广
- 1996年
- 冀单28夏玉米的选育与推广张树林,张锦芬,佟文悦,韩晓晴,谢振江,苑国民(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063001)80年代中,玉米矮花叶病(MDMV)在冀中南地区大流行。由于抗病品种冀单17的选育成功,取代了当时的主栽玉米品种京早7号。此后,MDMV...
- 张树林张锦芬佟文悦韩晓晴谢振江苑国民
- 关键词:玉米选择育种推广应用
- 刍议滦河三角洲沙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2003年
- 张树林
- 关键词: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 冀东北双茬积温不足生态区两熟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
- 1996年
- 针对冀东北地区两茬积温不足,复种指数较低,投入重夏轻秋,套种田间不合理,栽培技术不配套,光热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两茬作物持续高产高效为目标,利用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原理,采用定点、单项、组合优化和示范重演等方法,将作物种群结构建成种群嵌合型,并与环境资源相吻合的最佳时空结构,通过作物遗传特性及栽培技术的改良,提高环境资源的转化率及系统生产率。经过三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两茬套种持续高产高效为特点的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技术体系。与当地习惯的带田套种和两茬复种比较,生育期间积温增加346.2-384.9℃,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0.31%和0.14%,产量分别提高31%和19.0%。亩产值分别增加27.8%和13.65%,为该区“两高一优”农业的建设提供了栽培管理技术依据。
- 张树林王秀儒
- 关键词:高产两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