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照东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犯罪
  • 4篇刑事
  • 2篇刑事责任
  • 2篇要件
  • 2篇食药
  • 2篇侵害
  • 2篇构成要件
  • 2篇防卫
  • 2篇防卫过当
  • 1篇刑罚
  • 1篇刑罚体系
  • 1篇刑法
  • 1篇刑法应对
  • 1篇刑事被害
  • 1篇刑事被害人
  • 1篇刑事被害人国...
  • 1篇刑事管辖
  • 1篇刑事管辖权
  • 1篇刑事责任年龄
  • 1篇行使

机构

  • 13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3篇潘照东
  • 2篇马松建

传媒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2篇河南警察学院...
  • 2篇公民与法(法...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天中学刊
  • 1篇河南机电高等...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河南牧业经济...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困境与完善
2017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刑罚制度由监禁刑为主迈向了非监禁刑为主的新阶段,各国也竞相开始对于刑罚制度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社区矫正是指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和决定确定的期限内。
潘照东
关键词:社区矫正制度回归社会
代替考试入刑必要性及犯罪构成要件刍议
2018年
《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中的一系列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破坏国家考试秩序、损害其他考生利益的作弊行为纳入到刑法规制的范围当中。尽管考试作弊行为入罪是增强国家考试制度的公信力,保护考生在考试中公平竞争的重要权益的有力举措,但是学界对于替考行为入刑的争议仍未停止,司法实践对于代替考试罪构成要件的分析认定因存在不同见解而影响了代替考试罪的司法适用。
潘照东
关键词:犯罪主体侵害客体
洗钱犯罪及银行业之具体对策
2015年
洗钱犯罪是司法实践中极为常见且社会危害较大的金融犯罪,严重影响到我国金融管理秩序及司法机关对相关刑事案件的侦破。除了洗钱罪刑事立法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洗钱犯罪在中国发生,对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有关法律尚未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为犯罪分子大规模洗钱提供了方便。洗钱犯罪与其上游犯罪交织在一起,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因此银行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打击和预防。
潘泽林潘照东
关键词:洗钱犯罪反洗钱措施
我国食药犯罪刑法应对策略探讨被引量:4
2018年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严峻,一直以来我国刑法对于食品、药品犯罪采取重刑主义刑事政策,然而却未能发挥应有的遏制效果。这表明以法益侵害和责任主义为中心的刑法规制传统已不能对食品、药品犯罪全面、有效地遏制和预防。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对食品药品犯罪的规制,应扩大食品药品犯罪的外延涵盖,将帮助行为正犯化、增设持有型犯罪、完善食药监管渎职犯罪,这比单纯立法趋重更具现实意义。
马松建潘照东
关键词:刑法应对持有型犯罪渎职犯罪
浅议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被引量:1
2018年
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窘境:民事赔偿无法得到落实,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救助资金不足使得刑事被害人的境遇雪上加霜。为了更好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设立专门的救助机构,实行多元化救助机制势在必行。
潘照东王璇子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权利保障
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冲突之应对被引量:2
2021年
由于网络犯罪超越了传统的法律区域界限,虚拟的网络空间无法参照传统犯罪地的实体空间概念进行衡量。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以及影响的现实性特点,其对传统的管辖权和国家主权概念产生巨大挑战,使各主权国家所主张的刑事管辖权出现矛盾与冲突。可以根据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以及跨地域性的特点,以"实害关联性"的属地管辖原则作为对网络犯罪管辖权进行主张的依据。应进一步对管辖权进行缩限,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坚持实际控制优先,以诉讼便利为主导,同时为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可以补充修订《网络犯罪公约》,最大限度地保障受侵害国家及其国民的根本利益。
潘照东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管辖权冲突
防卫过当认定条件兼论特殊防卫权行使的限制被引量:1
2018年
防卫限度是法律明文规定的防卫行为行使所应遵循的合理限度,也是衡量防卫行为是否造成过度损害的客观标准。对于明显超出制止不法侵害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正当防卫行为以防卫过当论处,需承担刑事责任。但若是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却又可能构成法律所允许的特殊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防卫过当以及特殊防卫的认定颇为棘手,对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界定、"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与"造成重大损害"的关系以及对特殊防卫权行使的限制值得深入探讨。
潘照东
关键词:防卫过当特殊防卫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及其中国适用被引量:24
2020年
无论是在弥补我国现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缺陷、应对和预防司法实践中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还是完善青少年刑事司法体系等方面,英美法系国家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有刑事政策、司法制度以及实践经验,都为“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引入和适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本文认为可以从适用范围、恶意认定、恶意的证明标准和补充沉默权的立法规定等方面结合我国现有制度和实践基础进行具体改良设计,并对现行法律制度予以完善,以此来保障规则的顺利、高效实施。
马松建潘照东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少年司法制度
正当防卫相关问题探究被引量:2
2018年
正当防卫相对于犯罪行为来说,虽然二者都对相关法益造成一定的危险,但正当防卫仍在刑法体系中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正当防卫在其表现形式上具有构成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在实际上并不符合该犯罪行为的实质要件,因为其行为对社会并无危害性,同时也没有刑事违法性。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致使公民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法律赋予公民一项能够自主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并有效制止不法行为的进一步侵害,且未明显超过法律所规定限度的重要权利。对于明显超出制止不法侵害必要限度的正当防卫行为,我国刑法已明确规定应当以防卫过当论处,并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潘照东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构成要件刑事责任防卫过当
前科消灭制度价值分析及本土化构建被引量:2
2018年
犯罪前科给当事人永久贴上"犯罪者"的标签,对其日后积极重返社会产生了阻碍,在求学、就业等方面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同时,前科的消极后遗影响无限期地延续,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前科消灭制度体现了刑法谦抑性以及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刑法的人性关怀,能够更好地发挥刑罚的教育、矫正和改造的功能。此外,前科消灭制度也符合我国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与国际刑事立法的主流精神相契合,多数国家已经设立并实施了较为成熟的前科消灭制度。在构建前科消灭制度时,要立足于我国国情,结合现行刑事司法制度的具体情况,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前科消灭制度。
潘照东
关键词:前科消灭犯罪记录本土化构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