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改良胃旁路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科室行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的4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及BMI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术后3、6个月的空腹血糖分别为(6.89±1.15)mmol/L和(5.40±0.62)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餐后2 h血糖分别为(9.82±1.12)mmol/L和(9.22±1.01)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Hb A1C分别为(7.26±0.46)%及(6.8±0.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BMI较术前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安全可行并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
- 钟漓朱小宝赵志
- 关键词:胃癌
- 抗VEGF在治疗恶性腹水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恶性腹水是指由于恶性肿瘤所导致的腹腔壁层腹膜所发生的弥漫性病变而导致腹腔液体异常增多的现象。恶性腹水是癌症晚期的并发症之一,
- 钟漓赵志
- 关键词:恶性腹水VEGF弥漫性病变壁层腹膜恶性肿瘤
- 抑制自噬促进贝伐珠单抗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自噬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贝伐珠单抗和(或)自噬抑制剂氯喹与结肠癌细胞HT-29共同孵育后,检测其生长抑制,凋亡及自噬发生的情况。结果:在人结直肠癌石蜡切片中,VEGF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且表达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利用贝伐珠单抗可以抑制结肠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诱导细胞保护性自噬的发生。利用氯喹抑制自噬后,能够促进贝伐珠单抗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结论:抑制自噬能够促进贝伐珠单抗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
- 钟漓赵志
- 关键词:自噬结肠癌
- 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46例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伴有难以控制的恶性腹腔积液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检测其腹腔积液中VEGF含量;并利用单因素生存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对照组的血清VEGF平均值为(671.8±499.15)pg/mL,与治疗组[平均值为(665.19.19±499.15)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治疗前腹腔积液VEGF量的平均值为(1225.11±609.71)pg/mL,无穿刺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2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穿刺引流时间明显延长(t值=6.328,P<0.05)。治疗后,腹腔积液的VEGF量(317.69±172.14)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血清VEGF平均值为(170.61±115.92)pg/mL,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分析中,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一部分合适的患者,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对于恶性腹腔积液的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地、安全的治疗手段。
- 钟漓赵志朱小宝冉福林陈霄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恶性腹水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在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在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LSG治疗的24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9例,女15例;平均年龄(28±6)岁。患者行LSG治疗。记录术前和术后多个时间点患者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2年,LSG患者的BMI、FPG、HbA1c、TG、LDL-C分别为(39±11)kg/m^2、(6.5±0.7)mmol/L、(6.0±0.5)%、(1.8±1.0)mmol/L、(2.1±0.7)mmol/L,明显低于术前的(50±11)kg/m^2、(9.2±0.7)mmol/L、(7.9±1.8)%、(2.5±1.0)mmol/L、(2.9±0.9)mmol/L(t=5.976、4.731、15.457、8.327、3.726,P<0.05);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高脂血症的治愈率为75%。结论 LSG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短中期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钟漓赵志朱小宝
- 关键词:肥胖症
- Caveolin-1在结直肠癌组织间质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凹蛋白(Caveolin-1,Cav-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我院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110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av-1蛋白的表达。结果 Cav-1阳性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或胞膜上,低表达样本51例,高表达样本59例。Cav-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N分期(P=0.011)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31)。Cav-1低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明显优于Cav-1高表达患者(P均小于0.001)。结论 Cav-1或可以作为估计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这也可能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高新的方向。
- 赵志韩方海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小凹蛋白
-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效果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行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患者21例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造影、栓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栓塞后20例患者出血停止,1例患者栓塞后48 h再次出现大出血,再次行栓塞术后出血停止,一次性治疗成功率为95.24%。21例患者术后3例出现腹痛不适,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结论: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大出血具有较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冉福林钟漓赵志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