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晓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未确定型结肠炎的诊治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有些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兼具UC和CD部分特征的IBD患者,被纳入未确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的范畴,IC概念的提出拓宽并加深了临床工作者对IBD的认知。本文就IC的定义、历史、临床、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与转归等作一概述,以期提高对IC患者的了解。
- 赵一晓刘爱玲吕红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转归
- 未分类型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 赵一晓刘爱玲吕红李骥钱家鸣
-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机会性感染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总结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转归。方法以2006年10月至2016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3例老年UC(确诊年龄≥60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合并机会性感染,n=14)和对照组(无感染并发症,n=2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组14例患者中,男10例(71.4%),平均年龄(65.0±4.3)岁(60~75岁),中位病程11.0(3.5,52.5)个月。感染组患者广泛型结肠炎的比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χ2=4.36,P=0.04);重度比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比20.7%;χ2=2.58,P=0.11)。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5.7±13.8)d比(22.0±15.8)d,P=0.01],器官衰竭率(21.4%比0)及死亡率(7.1%比0)较高;急诊手术率(50.0%比17.2%;χ2=3.54,P=0.06)和激素依赖及抵抗率(64.3%比43.8%;χ2=1.27,P=0.26)虽偏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UC患者,机会性感染可加重病情,增加医疗花费,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吕红刘爱玲李骥吴东赵一晓钱家鸣
- 关键词: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机会性感染
-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与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比较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与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43例老年UC患者和36例老年IC患者(年龄≥60岁)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与IC组比较,UC组病程较长,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较少(P值均<0.05).UC组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的发生率高于IC组[90.7%(39/43)比44.4% (16/36),79.1%(34/43)比5.6%(2/36),P值均<0.01],而IC组单纯血便的发生率较高[61.1% (22/36)比7.0% (3/43),P<0.01].UC组肠外表现的发生率高于IC组[18.6%(8/43)比0(0/36)],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C组[11.6% (5/43)比30.6%(11/36),P<0.05].UC组PLT高于IC组[(294.38±104.83)×10^9/L比(235.47 ±94.82)×10^9/L,P=0.01],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率高于IC组[50.0%(15/30)比10.0% (2/20),P<0.05].IC组病变部位多位于降结肠和/或乙状结肠,直肠受累少见,病变与正常肠道黏膜分界清楚;UC组以全结肠受累多见,病变多起源于直肠,为倒灌连续性.IC组特征性病理表现为血管闭塞和血管内血栓形成,老年UC组多表现为隐窝脓肿.结论 老年UC与老年IC患者临床特点有诸多相似,但不乏可供鉴别之处.
- 吕红李骥刘爱玲赵一晓杨红钱家鸣
- 关键词:老年人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不同分型及其诊治进展被引量:9
- 2016年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是由自身免疫介导,伴有胰腺肿大及胰管不规则狭窄,病理特征主要为胰管纤维化及伴有Ig G4阳性的淋巴浆细胞浸润。不同分型的AIP病情特征不尽相同,对其认识尚在起步阶段。本文主要综述不同分型AIP的历史、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相关治疗等进展,为诊治提供新依据。
- 赵一晓吕红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