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甲状旁腺
  • 3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护理
  • 3篇甲状旁腺激素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结石
  • 2篇亢进
  • 2篇激素
  • 2篇继发
  • 2篇继发性甲状旁...
  • 2篇甲状旁腺功能
  • 2篇甲状旁腺功能...
  • 2篇甲状腺
  • 2篇功能亢进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机构

  • 15篇邢台医学高等...

作者

  • 15篇陈荣
  • 5篇陈永利
  • 4篇王军静
  • 4篇朱培华
  • 3篇高晓明
  • 3篇郝春燕
  • 2篇王雪倩
  • 2篇严鹏
  • 2篇严鹏
  • 2篇高晓明
  • 1篇孙小康
  • 1篇甄勇

传媒

  • 4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现代医学
  • 1篇肿瘤药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
2022年
研究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实施甲状旁腺次全切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在本次研究的具体实施中,将以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为研究任务导向,将纳入74例研究对象,经过对其基本资料的分析后确认符合该病症的诊断标准,可入组参与实验,并对其实施甲状旁腺次全切术治疗,同时分析比较手术前后的PTH、血钙、血磷变化,同时需记录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和疗效。结果 实施手术治疗前,患者的PTH、血钙、血磷分别为(228.24±63.26)pmol/L、(2.53±0.07)mol/L、(1.97±0.39)mol/L,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等时间段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同时,74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出现1例并发症情况,为低血钙,不过在实施治疗后已经好转;此外,通过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的情况来看,达到治疗显效的患者13例,有效5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7.29%。结论 将甲状旁腺次全切术应用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良好疗效,可在术后显著改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王旭陈荣赵风志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
针对性营养干预对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肠道菌群、排便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针对性营养干预对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肠道菌群、排便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3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观察组实施针对性营养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及术后7 d、1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参数,并于术后7 d、1个月时采用徐氏肛门直肠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术后排便功能,同时统计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的大肠杆菌、肠球菌菌落计数较入院时均明显增加(P<0.05),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计数均明显减少(P<0.05),且术后1个月内逐渐恢复,其中观察组恢复至入院时水平(P>0.05),但对照组尚未恢复至入院时水平(P<0.05);观察组术后7 d、1个月时大肠杆菌、肠球菌菌落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1个月时的排便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82%(6/68)、47.06%(32/68),与对照组的0(0/68)、30.88%(21/68)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68)、8.82%(6/68),较对照组的5.88%(4/68)、27.94%(19/68)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营养干预,有助于纠正其术后肠道菌群失调,促进其排便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效果确切。
高晓明郝春燕严鹏朱培华王军静陈荣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肠道菌群排便功能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护理对策分析
2021年
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选择86例进行研究,按照双盲法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优质护理的研究组(n=43),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治疗及护理质量的提升。
李玮婷陈荣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护理对策
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58例临床分析
2024年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5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诊断Mirizzi综合征58例(0.68%),其中术前确诊28例(48.2%)。58例患者中Ⅰ型38例(65.5%),Ⅱ型15例(25.8%),Ⅲ型4例(6.8%),Ⅳ型1例(1.7%)。腹腔镜下手术治疗41例,中转开腹手术17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留或未留T管引流),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胆漏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本研究显示Mirizzi综合征临床表现无特殊,术前确诊率较低易被忽视;术中需仔细谨慎操作,遵循正确的术中胆道处理原则,根据不同分型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当腔镜操作困难较大、怀疑胆管损伤时,及时中转开腹更为安全。
韩青雷陈永利甄勇陈荣
关键词:MIRIZZI综合征单纯胆囊切除腹腔镜下手术中转开腹手术胆肠吻合口狭窄
M-POSSUM和NRS2002在预测普外科手术风险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运用M-POSSUM、NRS2002对普通外科腹部大手术患者手术风险进行评估,评价其在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对121例普外科腹部大手术患者进行M-POSSUM评分、NRS2002评分,比较两者预测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记录术后1、3、7 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并发症组的M-POSSUM与NRS2002评分及两者结合评分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M-POSSUM与NRS2002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M-POSSUM、NRS2002评分及两者结合预测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95、0.714、0.826;预测死亡率的AUC分别是0.904、0.871、0.935。术后1、3、7 d,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无并发症患者组术后7 d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数值明显回升(P<0.05),而有并发症患者组与术后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SSUM评分、NRS2002评分能有效预测普通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腹部大手术患者营养风险较高,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在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提示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增高。
高晓明郝春燕朱培华王军静严鹏陈荣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2002白蛋白前白蛋白
NRS2002、SGA及MNA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SGA及MNA对普外科住院患者的适应性和一致性,及其筛查结果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选择符合入选标准、获得知情同意的行腹部中等程度以上手术的普外科患者,于入院次日晨及术后行MNA、NRS2002及SGA评分,并比较每种工具所得筛查结果和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入院MNA、NRS2002及SGA对普外科患者的适用性分别为97.25%、97.25%及98.35%,MNA、NRS2002及SGA对患者营养风险的评价具有一致性,NRS2002、SGA及MNA筛查结果与临床结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3种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普外科患者营养不足的筛查均有较好的适用性,筛查结果和临床结局的关系较为密切。
高晓明郝春燕朱培华王军静严鹏陈荣
关键词:普外科营养不良
超声诊断在SHPT术前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超声表现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术前定位的诊断效能及其结果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54例SHPT患者,对其进行术前超声定位及诊断,并将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比较超声在SHPT患者术前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检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并探究超声诊断结果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直径甲状旁腺结节患者血钙、血磷及血清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直径越大,患者血钙及血iPTH水平越高,而血磷水平越低;甲状旁腺体积与血钙、血iPTH、校正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甲状旁腺增强区域体积与血iPTH、血清ALP具有相关性(P<0.05)。高频超声诊断甲状旁腺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及kappa值分别为76.56%、53.84%、72.73%、0.56,超声造影诊断甲状旁腺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及kappa值分别为78.13%、61.54%、75.32%、0.67。超声诊断甲状旁腺病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超声造影诊断甲状旁腺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超声造影诊断甲状旁腺病变效能优于超声诊断。结论:超声对SHPT患者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甲状旁腺体积、增强区域体积与血iPTH、血清ALP具有相关性,值得临床关注。
王换芳王旭陈荣
关键词:超声检查术前诊断
胆系结石患者行MRCP检查同时行MRI必要性的研究
2019年
探讨胆系结石患者检查MRCP同时行MRI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97例因胆系结石检查MRCP的患者,将同时检查MRI和没有检查MRI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 180例检查MRCP同时检查检查MRI,该组病人中发现肝周渗出10人,1人术后继发肝脓肿,MRI术前并未发现异常肝脏内异常信号;117例单纯检查MRCP患者,术中发现肝脏多发结节1人,取活检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炎症,两组病人术后均随访6个月,6个月内患者因腹部症状再次住院的有3人,2人因继发胆总管结石再次入院,1人检查后未发现阳性检查,对症治疗后出院,没有因出现腹部占位性病变再次入院病人。结论 对于胆系结石病人常规检查MRCP时同时检查MRI并不能减少漏诊机会,也不能对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线索,因核磁有一定分辨率,并不能发现所有病变,检查反而会增加患者医疗负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使医患矛盾更加突出。
陈永利王雪倩陈荣孙小康
关键词:MRCP胆系结石MRI
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拔除后胆瘘的诊治现状
2024年
放置T管引流是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操作,防止胆管切口渗漏、减轻Oddi括约肌水肿以及方便通过T管冲洗胆管等,T型管拔除后导致的胆瘘引发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很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临床上时有发生。胆瘘原因众多且因素复杂,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和疾病进展,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是目前胆管外科的要点。随着外科技术与消化内镜的日渐成熟,现今关于胆瘘治疗方式包括窦道重新置管、腹腔穿刺引流术、内镜治疗及外科手术等方式。本文通过复习T管拔除后胆瘘的文献资料,分析总结胆瘘的原因、诊断和治疗。
韩青雷陈永利陈荣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术T管拔除胆瘘
基于超声的坐标系模拟图对终末期肾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病灶的定位诊断效能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检查的坐标系模拟图对终末期肾病(ESRD)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甲状旁腺病灶的定位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拟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ESRD sHPT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超声组和坐标系模拟图组各48例。超声组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甲状旁腺病灶进行定位检查;坐标系模拟图组术前根据甲状旁腺超声检查结果,以甲状腺为参考位置,绘制甲状旁腺的坐标系模拟图,标记甲状旁腺病灶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及与甲状腺的位置关系。以术中探查所见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96例患者术中共切除166枚病灶,其中146枚为甲状旁腺增生,3枚为甲状旁腺瘤,4枚为腺瘤样增生,5例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8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组切除病灶80枚,术前检出甲状旁腺病灶67枚,漏诊11枚,误诊2枚;坐标系模拟图组切除病灶86枚,术前检出病灶80枚,漏诊4枚,误诊2枚。超声诊断甲状旁腺病灶的准确率为78.75%,灵敏度为84.72%,特异度为25.00%,漏诊率为15.28%,误诊率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91.04%,阴性预测值为15.38%;坐标系模拟图诊断甲状旁腺病灶的准确率为91.86%,灵敏度为95.06%,特异度为40.00%,漏诊率为4.94%,误诊率为60.00%,阳性预测值为96.25%,阴性预测值为33.33%。坐标系模拟图的准确率、灵敏度高于超声组,漏诊率低于超声组(P均<0.05)。结论基于超声检查的坐标系模拟图对ESRD sHPT患者甲状旁腺病灶的术前定位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能够为手术提供更准确的定位。
陈荣王旭王换芳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终末期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