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静
-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酸性电解水冰对南美白对虾杀菌保鲜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为探究酸性电解水冰(AEW ice)对水产品的杀菌保鲜效果,本文以夏季鲜活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对其冰藏过程中感官、物理、化学及微生物菌落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南美白对虾冰藏过程中,相较于传统自来水冰(TW ice),AEW ice对其感官评分不会产生不利影响;AEW ice能够显著降低色差值的变化(p<0.05);AEW ice可以减缓冰藏过程中p H值的变化,尤其贮藏至第8 d,p H值受到明显抑制(p<0.05);AEW ice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硫代巴比妥酸(TBA)的生成。此外,PCR-DGGE结果显示AEW ice处理组DGGE图谱条带数和微生物菌落多样性指数(H′)低于TW ice处理组,表明AEW ice有效减少了微生物菌落多样性。因此,AEW ice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杀菌保鲜技术,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替代传统TW ice应用于水产品贮藏保鲜,以保证其食用品质并延长货架期。
- 赵爱静王萌赵飞孙江萍潘迎捷赵勇
- 关键词:色差硫代巴比妥酸PCR-DGGE
- 致病性与非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温度和接触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析了致病性(22株)与非致病性(17株)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在不同温度(4,10,15,25,37℃)及不同接触材料(聚苯乙烯、玻璃和不锈钢)表面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V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高温条件下(25,37℃)明显强于低温条件(4~15℃),25℃是生物被膜形成的最适温度。对比3种常见的接触材料,VP在玻璃表面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强,聚苯乙烯表面次之,不锈钢表面最弱。通过变异系数分析可知,温度对V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最大,其次为接触材料。进一步分析发现,致病性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强于非致病性菌株(p<0.05)。研究表明:致病性与非致病性VP在不同温度及接触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建议今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通过控温或改换接触材料,进而有效控制VP生物被膜导致的危害。
- 赵爱静付娇娇宋雪迎孙晓红潘迎捷潘迎捷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温度
- 酸性电解水冰对小黄鱼品质及肌肉组织中酶活力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为探讨酸性电解水(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AEW)冰对水产品的保鲜效果,以小黄鱼为对象,研究小黄鱼贮藏7 d过程中酶活力及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AEW冰抑制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B活性的效果不明显,但对组织蛋白酶D、脂肪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效果(P<0.05);传统平板计数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AEW冰能抑制鱼体上腐败微生物的生长,且最大减少量可达0.34(lg(CFU/g))。因此,AEW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杀菌保鲜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于自来水冰更加有利于水产品的贮藏保鲜。
- 姚鑫赵爱静杜苏萍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 关键词:小黄鱼酶活性
- 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特性的初步研究
- 食源性致病菌极易在食品及食品加工、运输和保藏设备的接触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并通过残留、接触、散播微生物或气溶胶的方式污染整个生产环境,随机性强、易被忽视。现阶段,食源性致病菌因在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被膜而引发的食品安全...
- 赵爱静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蛋白质组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