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亚群
  • 4篇异常综合征
  • 4篇增生
  • 4篇增生异常综合...
  • 4篇综合征
  • 4篇骨髓
  • 4篇骨髓增生
  • 4篇骨髓增生异常
  • 4篇骨髓增生异常...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实验室
  • 2篇糖类抗原
  • 2篇糖类抗原12...
  • 2篇肿瘤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亚群
  • 2篇流式细胞

机构

  • 10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1篇叶萍
  • 6篇肖作淼
  • 3篇陈先春
  • 3篇钟明星
  • 2篇陈昌坤
  • 1篇邱玉梅
  • 1篇刘婷
  • 1篇刘聪
  • 1篇吴天恩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江西医药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CEA、CA125、CA153检测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检测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乳腺癌患者70例为观察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70例为乳腺良性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血清CA125、CEA、CA153水平,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A125、CEA、CA153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乳腺良恶性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CA125、CEA、CA153水平>乳腺良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乳腺癌灵敏度和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94.29%、95.71%、97.14%,均高于CA125、CEA、CA153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叶萍
关键词:乳腺癌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
肝功能检查对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和探讨肝功能检查对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肝硬化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入选病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100例,在笔者所在医院健康检查,都无心、脑、肾、肝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在肝功能检查前禁酒类,油腻、辛辣的食物,清晨空腹采集经脉血3ml,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查测定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CHO)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并将两组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除总胆汁酸指标相比健康对照组高,其他指标均低于健康组。肝硬化患者ChildA级25例,ChildB级56例,ChildC级19例,其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CHO)的下降幅度为ChildA级
叶萍
关键词:肝脏肝功能检查血清
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检测对乙型肝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组,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CD4+/CD8+水平比对照组低,CD4+、CD8+水平、IL-6水平、IL-32水平比对照组高,轻度、中度、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CD4+、CD4+/CD8+依次降低,CD8+、IL-6、IL-32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检测可以诊断乙型肝炎的严重程度,诊断价值高。
叶萍
关键词: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乙型肝炎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实验室特点及预后分析
2022年
目的 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不同类型的实验室特点及预后。方法 研究对象为28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患者,分析不同急性变类型的构成比,将其分为AML急性变组和NAML急性变组,分析两组嗜碱性粒细胞比例、CD34表达、BCR/ABL融合类型及拷贝数,遗传学的实验室特点和预后。结果 慢性髓系白血病以AML急性变最常见,AML急性变组嗜碱性粒细胞高于NAML急性变组(P<0.01);CD34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急性变组中的BCR/ABL的类型主要是P210型,NAML主要为P190型,基因类型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因拷贝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例MPAL染色体核型出现了新的-7异常,一例AML-M7出现新的del(12)(p11.2)异常,NAML中有一例出现了新的F358I/V/C突变。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患者三年生存率为21.4%,中位生存时间为2.1年。AML急性变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NAML(P>0.05),其中AML急性变中AML-M7生存时间最短,为0.5年,NAML急性变中两例MPAL生存时间分别为1.3年和1.2年。结论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以AML最常见。AML急性变组嗜碱性粒细胞易见,融合基因以BCR/ABLP210型为主,NAML急性变组以BCR/ABLP190为主,两组的CD34表达以及融合基因拷贝数、预后无差异,其中AML急性变组中的AML-M7、NAML急性变组中的MPAL急变发生率低,易发生遗传学演变,预后差。
肖德俊叶萍刘玉兰辛小琴肖作淼陈先春陈昌坤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预后
B-ALL中CD66c阳性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关联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B-ALL中CD66c阳性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关联性。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检测方式检测40例B-ALL中CD66c阳性及40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免疫表现。其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16~75岁,中位年龄30岁,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15~76岁,中位年龄29岁。使用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新排列。结果所有患者CD66c阳性及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中CD38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中,32例患者表达为CD10^+/CD19^+/CD34^+,27例患者表达为CD10^+/CD34^+/HLA^-DR^+,23例患者表达为CD10^+/CD34^+/CD38^-;40例B-ALL中CD66c阳性16例D10^+/CD19^+/CD34^+,14例患者表达为CD10^+/CD34^+/HLA^-DR^+,未有患者表达为CD10^+/CD34^+/CD38^-。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出现CD34及CD10的阳性率显著高于BALL中CD66c阳性患者,而CD38的阳性率未有显著差别。
叶萍肖作淼吴天恩邱玉梅
关键词:B-ALL免疫表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外周血CD34+细胞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型及预后意义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CD34^(+)细胞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型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根据2016版WHO标准确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51例,按照IPSS-R标准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外周血CD34^(+)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在各组的表达;统计学分析5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SLD/MLD组与EB-1/EB-2组外周血CD34^(+)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的表达。结果CD34^(+)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着危险度的增加逐渐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B-1/EB-2组中CD34^(+)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高于SLD/ML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34^(+)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对于MDS的预后和分型具有重要的价值。
肖德俊刘志晴肖作淼叶萍刘聪钟明星
关键词: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伴骨髓异常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实验室特点分析
2020年
分析伴骨髓异常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PNH克隆大小、总胆红素(TB)、乳酸脱氢酶(LDH)、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Ret#)及血红蛋白尿(Rous实验)的实验室特点以及在血液病中的占比,发病年龄,性别分布,多发类型。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份我院确诊的48例PNH患者,其中伴骨髓异常PNH23例(AA-PNH18例,MDS-PNH4例,AmL-PNH1例),经典PNH25例。分析伴骨髓异常PNH在血液病中的占比,年龄性别分布特点,计算PNH粒、红、单核克隆阳性率及克隆值大小;通过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伴骨髓异常PNH与经典PNH两组病人粒、红,单核细胞PNH克隆大小、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的统计学差异,通过非参数检验统计分析两组病人性别分布,Rous实验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伴骨髓异常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中位年龄49岁,男女比例为0.85:1,在我院诊断的血液病中的占比,约为0.32%(23/7000)。伴骨髓异常PNH的粒、TYPEII红细胞、TYPEIII红细胞,单核克隆阳性率分别为100%,87%,73.9%,100%,克隆值大小的平均值为26.74,5.87,10.65,28.92;伴骨髓异常PNH与经典PNH两组病人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t=-1.766,P=0.084;?2=0.000,P=1.000);粒、TYPEII红细胞、TYPEIII红细胞克隆值无统计学差异(t=1.885,P=0.066;t=1.059,P=0.295;t=1.789,P=0.080);单核细胞克隆有统计学差异(t=2.335,P=0.024);TB、LDH、Ret#、Rous阳性程度无统计学差异(t=0.982,P=0.333;t=1.206,P=0.240;t=-0.046,P=0.964、Z=0.000,P=1.000)。结论:伴骨髓异常的PNH在血液病中的占比约为0.32%,以AA-PNH为主,女性略多于男性,中老年多发,主要以单核系克隆为主,克隆值小于经典型PNH克隆值,与经典型PNH患者在粒、红克隆、溶血及血红蛋白尿方面无差异。
肖德俊肖作淼叶萍刘玉兰钟明星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治疗的肿瘤组患者6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人员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法对T淋巴细胞进行测定;另抽取肘静脉血3ml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IgG、IgA、IgM含量。结果对比各组间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及IgG、IgA、IgM含量。治疗后肺癌、食道癌及其他肿瘤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治疗前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较低,CD8^+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IgG、IgA、Ig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测定,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明确治疗方案,对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叶萍
关键词:肿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K细胞及亚群检测意义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NK/Lym%及CD56dim+CD16+NK/CD56bri+CD16-NK检测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7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选取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CD19+B、CD56dim+CD16+NK、CD56bri+CD16-NK数量并计算NK/Lym%及CD56dim+CD16+NK/CD56bri+CD16-NK比值。分析其在MDS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MDS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以及IPSS-R极低危/低危组,中危组,高危/极高危组之间的差异。结果MDS组NK/Lym%和CD56dim+CD16+NK/CD56bri+CD16-NK亚群比例低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达到OR组,比例升高,在IPSS-R各种中随着危险度升高,比例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NK细胞比例及功能的改变与MDS的发病相关,且是疾病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肖德俊叶萍刘玉兰肖作淼陈先春陈昌坤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自然杀伤细胞外周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h1/Th2亚群测定意义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Th1/Th2亚群测定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分型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确诊的MDS患者60例,分为SLD/MLD组和EB-1/EB-2组,按照IPSS-R标准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选取2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PE-IFN-γ+(Th1)、PE-IL-4+(Th2)水平,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各组间的表达,与CDCD45RA、CD45RO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LD/MLD组Th1水平、Th1/Th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B-1/EB-2组Th1水平、Th1/Th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h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PSS-R危险度分组:低危组(P<0.01)、中危组(P<0.01)Th1、Th1/Th2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危组(P<0.01)极高危组(P<0.05)Th1、Th1/Th2低于健康对照组,Th2高于健康对照组。Th1与CD45RO呈正相关关系(r=0.514,P<0.01)。结论MDS不同阶段Th1/Th2亚群极化方向不同,SLD/MLD组向Th1极化,细胞免疫亢进,EB-1/EB-2组向Th2极化,体液免疫增强;随着IPSS-R危险度积分的升高,细胞免疫在中高危组之间由亢进转为被抑制,免疫监视逃逸,肿瘤细胞积累,引起疾病进展。
肖德俊肖作淼刘婷陈先春钟明星叶萍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H1TH2白细胞介素4流式细胞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