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克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73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脑损伤
  • 5篇腺苷酸
  • 5篇酶激活
  • 5篇创伤
  • 5篇垂体
  • 5篇垂体腺苷酸环...
  • 4篇脑损伤后
  • 4篇创伤性
  • 3篇PACAP
  • 2篇凋亡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减压
  • 2篇血管减压术
  • 2篇诊治
  • 2篇神经细胞
  • 2篇神经细胞凋亡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减压
  • 2篇微血管减压术
  • 2篇细胞

机构

  • 7篇解放军第27...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王克强
  • 5篇魏磊
  • 5篇许民辉
  • 5篇王恒
  • 4篇郭建松
  • 2篇王正国
  • 2篇蒋建新
  • 1篇杨继乐
  • 1篇韩国华
  • 1篇曾积郁
  • 1篇董岸莺
  • 1篇杨丽霞
  • 1篇邵福丽
  • 1篇杨丽霞
  • 1篇秦波
  • 1篇党军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中等程度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与活性的时效关系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中等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执行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和活性的时间动态演变,并探讨三者之间的时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8只和损伤组40只,损伤组根据处死时间分为2,12,24,48,72h共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8只大鼠。损伤组制备中等程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致伤组仅作颅骨钻孔而不致伤,术后24h处死。观察中度脑损伤后2h~3d伤侧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和活性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创伤性脑损伤后2h在伤侧皮质和海马区即可见有少量凋亡细胞,并呈逐渐增多趋势,主要分布在伤侧皮质、皮质下白质、海马等区域,12~24h凋亡细胞增多,48~72h达到凋亡高峰,明显高于假致伤组。②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脑损伤后2h在损伤灶及其周围皮质即有少量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脑损伤后24~48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脑挫伤后72h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假致伤组脑组织偶见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③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变化:脑损伤后损伤灶及附近皮质神经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2h开始升高,伤后48h达高峰,损伤侧海马区域神经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损伤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王克强许民辉蒋建新杨继乐王正国
关键词:脑损伤创伤学CASPASE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颅前窝骨折救治分析
<正>我院自2000-2008年来,救治颅前窝骨折19例,对其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病例分析,为以后的诊断治疗提出更高要求。1.病例特点:开放性伤10例,闭合性伤9例。17例男性,2例女性。车祸伤15例,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
王恒王克强魏磊郭建松
文献传递
PACAP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caspase-3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大鼠脑组织内切冬酶-3(caspase-3)表达及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TBI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TBI伤后2h~3d伤侧大脑皮层、海马caspase-3表达及活性变化情况。结果在伤后各时相点(2、12、24、48、72h)PACAP治疗组caspase-3表达与TBI组相比较,皮质与海马的表达都要相对减少;caspase-3的活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PACAP能降低TBI脑组织内caspase-3表达及活性,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王克强许民辉杨丽霞杨继乐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及其受体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是首先从绵羊下丘脑分离出来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神经肽 ,它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非神经组织中 ,通过与PACAP受体结合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利用第二信号系统 ,作为神经递质、神经调质。
王克强许民辉
关键词: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信号传导生理功能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诊治体会
2013年
三叉神经痛(TN)常累及三叉神经的第二、三分支。85%以上的TN患者是由于三叉神经根存在血管压迫所致。目前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被认为是治疗TN最有效的方法。2009年3月—2012年10月我科经MVD治疗单侧TN患者43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王克强王恒魏磊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高原环境野战训练中颅脑损伤早期救治及后送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高原环境野战训练、施工及战争是未来战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颅脑损伤的早期救治及后送是非常必要的。通过7所野战医院调研及上百份病历的总结,提出了高原患者早期救治标准、分级分段后送的方案,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抢救患者的生命,最大限度减少死亡及致残,为以后野战条件下战争、训练及施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王恒王克强魏磊郭建松曾积郁党军邵福丽秦波
关键词:颅脑损伤早期救治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应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观察其对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TBI模型,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大鼠中度脑损伤后2小时~3天伤侧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Tunel染色:伤侧大脑半球广泛存在细胞凋亡,以受伤区周缘为甚,伤后2小时即可见凋亡细胞,2~3天达高峰。(2)PACAP治疗后12小时~3天,伤侧皮层、海马区细胞凋亡数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鼠TBI后,神经元在发生变性、坏死的同时,存在凋亡现象。PACAP能阻滞大鼠TB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王克强许民辉王正国蒋建新
关键词:颅脑损伤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凋亡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2例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严重者发作时睁眼困难、口角歪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2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郭建松王恒王克强魏磊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与创伤性脑损伤被引量:1
2004年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是一种脑保护因子,具有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营养因子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神经肽,它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及损伤后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常脑组织中PACAP表达十分广泛,脑损伤后PACAP在脑内的含量及分布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Ca2+内流,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从而减轻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本文着重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为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王克强许民辉
关键词: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创伤性脑损伤PACAP神经递质
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PACAP干预性治疗的实验研究
背景和目的:颅脑损伤包括外力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造成的原发性损伤,以及在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随着伤后组织反应、病理生理改变等因素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尽管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在继...
王克强
关键词:细胞凋亡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干预性治疗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