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徐红丽

徐红丽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代谢组学技术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症
  • 1篇队列研究
  • 1篇血浆
  • 1篇生育酚
  • 1篇死亡率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年龄
  • 1篇肿瘤
  • 1篇组学技术
  • 1篇消化系
  • 1篇消化系统恶性...
  • 1篇消化系统肿瘤
  • 1篇小鼠
  • 1篇抗氧化
  • 1篇急性肝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作者

  • 4篇项永兵
  • 4篇徐红丽
  • 2篇马骁
  • 2篇张薇
  • 2篇王静
  • 1篇高静
  • 1篇李泓澜
  • 1篇谭玉婷
  • 1篇王莹莹
  • 1篇杨万水
  • 1篇韩丽华
  • 1篇姚明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营养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年肺癌发病与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年肺癌发病和死亡的长期时间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方法]根据1973~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肺癌发病与死亡登记资料,首先计算肺癌的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以及中国人口标化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世标率)。其次,利用Joinpoint软件对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同时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对发病和死亡趋势的效应。[结果]1973~2013年期间,上海市长宁区男性肺癌新发病例7529例,女性3526例,粗发病率分别为69.08/10万和32.85/10万;男性肺癌死亡病例6799例,女性2953例,粗死亡率分别为62.38/10万和27.50/10万。1973~2013年间,肺癌的粗发病和死亡率均不断上升(P〈0.05)。从世标率来看,男性肺癌发病和死亡率APC以平均每年0.9%和1.4%的幅度下降;女性发病率APC以平均每年0.5%的幅度升高,而死亡率APC平均每年下降0.8%。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提示,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1973~2013年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居民肺癌粗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上升,而男性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下降,女性标化发病率上升但标化死亡率下降。
徐红丽姜玉张薇周鹏吴婳张磊夏庆华项永兵
关键词:肺癌发病率死亡率
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利用Medline、Embase与Web of Science检索2012年10月之前国外公开发表的关于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的队列研究文献。利用R软件及其Meta程序包对检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41篇。经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间的相对危险度及95%可信区间为1.52(95%CI:1.40~1.66)。2型糖尿病与肝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以及结肠癌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79(95%CI:1.61~1.99),1.16(95%CI:1.07~1.27),1.34(95%CI:1.11~1.61),1.56(95%CI:1.49~1.64),1.32(95%CI:1.23~1.40)和1.24(95%CI:1.15~1.33)。2型糖尿病与直肠癌合并相对危险度为1.07(95%CI:0.91~1.2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可能是肝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王莹莹马骁杨万水徐红丽高静谭玉婷项永兵
关键词:2型糖尿病消化系统肿瘤队列研究META分析
α、β、γ、δ-生育酚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α、β、γ、δ-生育酚对四氯化碳(CCl_4)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NG)、CCl_4模型组(MG)、α-生育酚组(α-T)、β-生育酚组(β-T)、γ-生育酚组(γ-T)和δ-生育酚组(δ-T)。各生育酚组分别给予相应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生育酚混悬液[100 mg/(kg·d)],NG组和MG组每日给予等量CMC-Na溶液灌胃,连续2w。末次灌胃2h后,正常组腹腔注射橄榄油,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5%CCl_4橄榄油溶液。16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肝脏。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荧光定量法测定肝脏SOD、CAT、GSH-Px基因相对表达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MG组相比,α-T组小鼠血清ALT、TG水平及肝脏MDA含量均显著降低,肝脏SOD、GSH-Px、CAT活力及m 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β-T组小鼠血清ALT、TG水平及肝脏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肝脏SOD水平显著升高;γ、δ-T组小鼠肝脏MDA水平亦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病理切片观察显示,各生育酚组较MG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生育酚异构体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α-生育酚和β-生育酚的效果较好,其机理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相关。
徐红丽王静韩丽华张薇姚明项永兵
关键词:生育酚CCL4急性肝损伤抗氧化小鼠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胆石症血浆代谢标志物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背景:胆石症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关胆石症代谢组学的研究目前尚无报道。目的: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胆石症患者的血浆代谢标志物。方法:基于上海市男、女性健康队列开展胆石症血浆代谢谱预初实验。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技术检测43例基线期胆石症患者和43名年龄配对健康对照者的血浆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及t检验筛选胆石症患者的特异性代谢物。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胆石症预测模型,以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初步评价。结果:UPLC-QTOFMS和GC-TOFMS共检测出血浆代谢物618个,根据OPLSDA VIP> 1. 0且t检验P <0. 05的筛选条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30个,由其中的2-甲基-4-戊烯酸、磷脂酰乙醇胺PE(p-16∶0e/0∶0)、顺式-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2-氨基丁酸、尿酸、瓜氨酸、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羟环己脲和2,3-环氧甲基萘醌九个代谢物构建的胆石症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 4%和88. 4%。结论:胆石症患者的血浆代谢谱发生明显变化,由其中9个差异代谢物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区分胆石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
徐红丽李泓澜马骁王静舒晓鸥项永兵
关键词:胆石症代谢组学血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