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宝成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3篇入路
  • 2篇岩斜区
  • 2篇岩斜区脑膜瘤
  • 2篇三叉神经
  • 2篇三叉神经痛
  • 2篇神经痛
  • 2篇手术入路
  • 2篇显微手术
  • 2篇颅脑
  • 2篇颅内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瘤
  • 2篇经痛
  • 2篇骨瓣
  • 2篇大骨瓣
  • 1篇底板
  • 1篇多发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机化

机构

  • 12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12篇高宝成
  • 10篇欧阳劲松
  • 10篇张永发
  • 9篇赵建华
  • 8篇太柏
  • 4篇周帅
  • 4篇胡双
  • 2篇钱希颖
  • 2篇刘永军
  • 1篇郑云飞
  • 1篇李洪亮
  • 1篇李维佳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在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17例颅颈交界区(腹侧3例,腹外侧14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术中均暴露良好、充分。14例肿瘤全切(9例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2例脊索瘤及1例骨源性肿瘤次全切除。术后7例出现原有后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3例出现新的后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6个月内恢复8例,2例残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2例,均经积极治疗后好转,无术后颅内血肿、脑积水及临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0.5~31个月,1例脊索瘤复发。结论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是切除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依据病灶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术式。
高宝成张永发太柏周帅赵建华欧阳劲松
关键词:颅内肿瘤枕下远外侧入路颅颈交界区显微手术
侧颅底手术入路简述及神经内镜在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由于解剖位置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组织结构,侧颅底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仍是颅底外科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本文通过简述侧颅底区域手术入路的发展简史,描述不同手术入路的优缺点,适应症及相对禁忌证,同时列举了神经内镜在相应区域手术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医生依据病例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提供帮助,同时探讨神经内镜在相应区域中的应用前景。
高宝成张永发欧阳劲松太柏赵建华周良学
关键词:侧颅底手术入路神经内镜
岩斜区脑膜瘤的个体化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通过对107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07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高宝成张永发太柏欧阳劲松赵建华
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后颅脑术后患者多功能枕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后颅脑术后患者多功能枕头,包括底板、操作箱和枕头,所述枕头前端通过转轴与底板的前端铰接,枕头位于底板上方,操作箱固定安装再底板上表面的后端,所述枕头内底面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前端与底板前端铰接,操...
张永发周帅高宝成欧阳劲松李利伟
文献传递
一种双腔喷药治疗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腔喷药治疗装置,包括混合主箱,所述混合主箱的上方安装有按压泵,混合主箱的顶部设置有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四个立柱,四个立柱的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
胡双高宝成刘永军管艳飞
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特点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我科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的1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析其"梨形"的标准率、造影剂量及压迫时间,同...
高宝成张永发李涛欧阳劲松太柏赵建华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并发症
标准大骨瓣联合大脑镰切开术在非对称性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探讨单侧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术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经单侧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术治疗的37例非对称性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采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估其额叶功能损害程度,GOS评分评估其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37例患者术后6 h复查,脑挫裂伤均彻底清除,无再发血肿病例;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21例,4分9例,3分5例,1分2例,无植物生存病例。FAB平均评分为13.7分。结论单侧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术可用于非对称性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的清除,且创伤小、恢复效果良好。
刘定军张永发太柏欧阳劲松钱希颖赵建华高宝成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
基于影像学分型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依据岩斜区脑膜瘤的影像学分型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影像学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岩尖型16例中,11例颞下经天幕入路,5例岩前即Kawase入路;海绵窦型19例中,13例Kawase入路,5例乙状窦后入路,1例因累及颞下窝行Fisch颞下窝A型入路;天幕型38例中,6例颞下经天幕入路,13例乙状窦前入路,19例乙状窦后入路;上斜坡型34例中,21例乙状窦前入路,7例乙状窦后入路,4例Kawase入路,2例颞下联合乙状窦后入路。结果16例(100%)岩尖型、38例(100%)天幕型、32例(94.1%)上斜坡型及10例(52.6%)海绵窦型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仅9例(47.4%)海绵窦型和2例(5.9%)上斜坡型行大部分切除。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7例(25.2%),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KPS评分[(77.6±11.8)分]与术前[(74.3±15.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岩斜区脑膜瘤,依据术前影像学分型采取个体化手术入路,结合熟练的颅底解剖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可达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尽可能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之间的平衡。
高宝成张永发太柏欧阳劲松周帅赵建华胡双
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影像学分型手术入路显微手术
桥小脑角区脉络膜乳头状瘤继发三叉神经痛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6年
脉络膜乳头状瘤(chroid plexus papilloma,CPP)是起源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0.4%~0.6%。其主要位于脑室系统,发生于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的临床少见;且常以颅内压增高症状或脑干受压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继发三叉神经痛的则少见报道。笔者现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CPA区的CPP并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2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高宝成张永发欧阳劲松太柏李维佳赵建华李洪亮
关键词:桥小脑角三叉神经痛
损伤控制性理论在合并颌面部多发粉碎性骨折的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损伤控制性理论(damage control theory,DCT)来治疗合并颌面部多发粉碎性骨折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经DCT指导治疗的合并颌面部多发粉碎性骨折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3例,损伤控制性行开颅手术,待病情稳定后行确定性手术,统计其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癫痫发作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及时转入头颈外科行下一步治疗等。结果 23例患者均平稳度过急性期,2周内转至头颈外科行下一步处理,无临床死亡病例,颅内感染3例,脑脊液漏4例,无伤口愈合不良患者,无早期癫痫发生病例。结论合并颌面部多发粉碎性骨折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DCT指导治疗,能明显减少继发性损伤,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良好。
胡双高宝成张永发太柏欧阳劲松钱希颖赵建华
关键词:颅脑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