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挺
-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联合仰卧位冠状入路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PENG)联合仰卧位冠状入路行前路腰方肌阻滞(SCAQLB)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80例,所有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侧卧位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NG联合SCAQLB组(PS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组(F组),每组40例。记录通过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和首次按压时间。记录患者入室时(T0)和神经阻滞后30 min(T1)以及术后6 h(T2)、12 h(T3)、24 h(T4)的VAS评分。记录椎管内麻醉定位难易度(EOSP)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以及股四头肌无力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PS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低于F组(P<0.001)。PS组术后首次PCIA按压时间较F组明显推迟(P<0.001)。PS组T1-T4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低于F组(P<0.05)。PS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F组(P<0.05)。PS组摆放侧卧位时补救镇痛率低于F组(P<0.05),PS组麻醉医师对体位摆放满意率高于F组(P<0.05)。PS组无一例发生股四头肌无力,而F组有9例发生。结论:PENG联合SCAQLB优于传统的FICB,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侧卧位及术后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削弱股四头肌肌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 徐贤根汪海丹林向阳李臣臣黄炳武李挺
- 关键词:髋部骨折手术
-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术后转归的影响被引量:37
- 2018年
-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术后转归的影响。
方法择期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6~12岁,BMI〈24 kg/m2,ASA分级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DR组),每组30例。七氟醚麻醉下行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DR组给予0.25%罗哌卡因+1 μg/kg右美托咪定(0.3 ml/kg),R组给予0.25%罗哌卡因0.3 ml/kg。记录苏醒时间,于苏醒即刻观察躁动的发生情况,记录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PACU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术后24 h补救镇痛药物曲马多用量和PACU滞留时间,观察围术期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R组比较,DR组患儿苏醒即刻躁动发生率降低,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PACU镇静、镇痛药物和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药物曲马多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延长(P〈0.05)。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其它围术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促进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的术后转归。
- 黄葱葱连春微夏颖南洋李挺李军
- 关键词:臂丛神经传导阻滞
- 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 目的:比较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方法:择1.00例行上肢手术的病人,ASAI~III级,均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为...
- 李挺
- 关键词: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
- 文献传递
- 儿科人群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考虑被引量:2
- 2021年
- 作为"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考虑"系列标准之一,主要论述《儿科人群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考虑》的起草背景、制定依据和适用范围,以及儿科人群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疼痛等负担的来源和识别、在儿科人群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临床试验执行过程时使受试者疼痛最小化的措施,以期从伦理角度对儿科人群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疼痛管理提出指导意见。其适用于伦理审查中对于儿科人群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考虑,以及研究者制定临床试验方案和试验流程对儿科人群疼痛管理的关注。对临床试验中儿科人群疼痛予以更多关注,是保护儿科受试者权益的措施之一,有助于保障儿科临床试验顺利开展。
- 程金莲谭刚赵秀丽王小宁肖爽朱雪琦刘巧曹彩王少华刘利军王晓玲丁倩曹诗琴李挺陈志刚王美霞李思成哈鹏程张青松
- 关键词:受试者疼痛伦理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小儿股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小儿股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4年5至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股骨手术的患儿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年龄5~10岁。全麻诱导后所有患儿置入喉罩,并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超声引导髂筋膜问隙阻滞。记录患儿切皮前(T1)、切皮后1min(T2)、5min(T1)、1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氧饱和度及七氟烷呼出浓度等指标,采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对患儿苏醒时、术后2h及4h行疼痛评估,记录患儿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2h及4h患儿家长的满意情况。结果患儿在T1~T5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5各时点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分别为(2.50±0.51)%、(2.51±0.42)%、(2.50±0.41)%、(2.54±0.31)%及(0.6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03,P〈0.05),其中T5时点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明显低于T1-T4时点(均P〈0.05)。苏醒时、术后2h及4h镇痛评分分别为(1.6±0.7)分、(3.3±L4)分和(3.9±1.3)分。术后2h及4h的家长满意率分别为87%及73%.结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方法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股骨部位手术,利用超声成像技术可直接观察到髂筋膜间隙并把局麻药注入,因而提高阻滞效果。
- 南洋杨勤勤李兴旺李挺李军
- 关键词:超声检查股骨筋膜神经传导阻滞
-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鞘内的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肌间沟臂丛鞘内注射对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3月间在我院择期行上肢桡侧切复内固定手术的60例患儿(6~12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Dex组采用0.25%罗哌卡因(0.3 m L/kg)联合1μg/kg右美托咪定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C组采用0.25%罗哌卡因(0.3 m L/kg)。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CHIPPS评分(判断疼痛程度)和改良Bromage分级(判断运动阻滞程度);观察臂丛神经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与C组比较,Dex组患儿术后8 h、12 h的CHIPPS评分及改良Bromage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750.2±206.0)min]较C组[(591.6±182.1)min]显著延长(P=0.0060);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4.1±180.6)min vs(524.3±171.9)min,P=0.1766)]。结论 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0.2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可以增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并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黄葱葱连春微狄美琴马剑锋李挺李军
- 关键词: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镇痛
- 腹腔镜下腹部手术应用腰方肌阻滞的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肌内阻滞组(Q组)和切口局部浸润组(L组),每组各30例。Q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肌内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L组术毕实施切口局部浸润,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每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止痛。当患者VAS评分>3时,静脉注射曲马多补救镇痛。对比两组术后24 h曲马多累积用量、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恶心呕吐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L组相比,Q组术后24 h曲马多累积用量较低(P<0.05),术后6 h、12 h的补救镇痛率较低(P<0.05),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也显著较低(P<0.001)。Q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01)。患者满意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下肢运动阻滞、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优于切口局部浸润,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 徐贤根李臣臣汪海丹李挺
- 关键词:术后疼痛
- 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考虑被引量:2
- 2021年
- 论述《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考虑》的起草背景、制定依据和适用范围,以及临床试验中疼痛的主要来源,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一般考虑和临床试验中试验操作程序引起的受试者疼痛等负担的伦理考虑等,以期从伦理角度对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疼痛管理提出指导意见。适用于伦理审查中对于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考虑,以及研究者制定临床试验方案和试验流程对受试者疼痛管理的关注。对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疼痛予以更多关注,是保护受试者权益的措施之一,有助于保障临床试验顺利开展。
- 程金莲谭刚赵秀丽王小宁朱雪琦肖爽刘巧曹彩王少华刘利军王晓玲丁倩哈鹏程曹诗琴李挺陈志刚李思成王美霞张青松
- 关键词:受试者疼痛伦理
- 基于《JAMA》发表的论文谈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高质量开展
- 2022年
-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是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符合临床试验要求的受试者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并给予相对应的干预措施,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的一种临床试验方法。由多家(一般≥3家)临床机构共同参与,按照同一个方案进行的临床试验项目被称为多中心临床试验。虽然高质量的单中心RCTs被认为可以提供Ⅰ级证据[1],但多中心临床试验,由于其诸多的优点,被认为可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 李挺李军姜晨晨金胜威高昉
- 关键词:多中心临床试验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试验组
-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的应用观察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和腰丛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手术步骤基本相同。手术结束后,B组连接电子镇痛输注泵,持续输注0.1%~0.15%罗哌卡因;A组予临时静脉镇痛。分别于术前(T0)、术后24 h(T1)及术后48 h(T2)时记录患者HR、MAP和SpO2;分别于术后6、12、24和48 h时行NRS疼痛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A组T1、T4时MAP升高、HR增快(P〈0.05),B组各时点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1、T2时MAP和HR降低,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可降低患者对手术创伤的内分泌效应,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而且能够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非甾体或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
- 赖红燕李挺李军
- 关键词:腰丛神经阻滞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