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国
-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 重识、重构、重解:林语堂异语书写中对孔子形象的跨文化编码被引量:2
- 2023年
- 林语堂文学既是文学文本,也是文化文本。在林语堂异语书写中既有跨语际语码转换,也有跨文化编码。在长期的海外异语书写实践中,林语堂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成功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其在异语书写中对孔子形象的跨文化编码和形象塑造。本文从达情者孔子的人文形象、东方柏拉图式孔子社会哲学家形象、“雨中歌者”孔子的艺术形象等方面分析林语堂异语书写中对孔子形象的重识、重构和重解,挖掘其在促进儒学思想和孔子形象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接受方面作出的历史贡献。
- 刘全国
- 关键词:孔子
- 林语堂中华典籍英译中的去陌生化被引量:1
- 2024年
- “两脚踏东西文化”的林语堂,在近百年前已经用英语向世界译介了中华典籍,成就斐然。本文认为林语堂典籍英译的独到之处是在翻译过程中,从语言、文本和场景等方面对典籍进行了“去陌生化”译写,通过选译、改写和阐释等翻译书写方式把高深的典籍文本转化为逻辑严密、首尾呼应、可读性强的跨文化经典译本,用简明清晰的英语传递了复杂抽象的典籍文化和哲学思想,其创造性的“去陌生化”变通与整合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当今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的海外译介与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刘全国闫欣
- 关键词:典籍英译
- 西部高校外语研究生培养新探索和新实践:院长笔谈
- 2024年
- 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和四川大学积极发扬外语学科“资源共享”传统,主动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形成了“区域联动、思政铸魂、学科交叉、创新引领”的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新理念,着力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全球治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成果于202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11月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召开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推广交流暨西部地区外语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会上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外国语学院分享西部外语学科研究培养新探索和新实践,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不断完善和丰富“区域联动、思政铸魂、学科交叉、创新引领:西部外语学科研究生培养新实践”的内涵要求,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对外语高端人才的新需求。
- 赵永峰文旭王欣刘全国莫启扬陈向京俞森林马刚
- 关键词:外语学科
- 英语专业文化课程群协同思政路径探索被引量:5
- 2024年
- 当前我国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多采用单门课程碎片化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思政资源使用的系统性不强。本文参考拉尔夫·泰勒的组织学习经验理论,探索英语专业课程的协同思政路径。文章提出通过对文化课程群的整体统筹规划,相关课程在思政目标、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思政评价和第二课堂等环节实现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形成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以提升立德树人效果,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提供新方向。
- 原玉薇刘全国
- 关键词:英语专业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藏族公费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研究在埃文斯(Evans)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并验证了“公费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采用分层分类的抽样方法,对42名就读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藏族公费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藏族公费师范生整体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良好,其专业发展中的教学实践、学业态度、项目动机、学业提升、身份认同5个潜变量彼此相关,联通共变。研究还通过建构藏族公费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的数理模型为藏族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量化评价路向。此外,从强化公费师范教育项目荣誉和实施效果、促进藏族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完善评价指导机制、建构职业发展生态以及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等层面为藏族公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 刘全国卢婉莹
- 关键词:藏族教师发展
- 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借鉴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对国外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梳理和国外教师教育的经验总结,揭示了国外教师职后教育实践的趋势和特点:教育研究引领教师教育实践,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立体化,职后教师教育课程多元化,职后教师教育机构开放化,倡导教师协作学习等。总结国外教师培训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以期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模式创新有所借鉴。
- 刘全国裴田霏
-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 外语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模式
- 通过对国外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梳理和国外教师教育的经验总结,揭示了国外外语教师职后教育实践的趋势和特点:教育研究引领教师教育实践,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职后教师培训课程多元化,职后教师教育机构开放化,教育模式立体化。顺应...
- 刘全国
- 关键词:外语教师教师教育
- 后殖民翻译书写中的记忆建构
- 2019年
-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从殖民视角反观和审视翻译行为,关注隐藏在译文生成过程中文化形态之间的权力争斗。在后殖民翻译书写实践中,记忆是译者翻译行为和读者阅读行为建构的起点,也是参与建构的重要的过程变量。在对后殖民翻译中记忆的内涵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分析后殖民翻译书写中译者记忆对其主体间性、民族身份、文化认同的建构作用,并分析了读者记忆对其心理预期和阅读反应的建构作用。研究表明,在后殖民语境下,无论在译者主体性和读者心理预期等微观层面,还是在民族身份与文化认同等宏观层面,译者通过翻译书写、修复和还原被扭曲的民族记忆,完成对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建构。
- 刘全国
- 关键词:后殖民翻译记忆文化身份文化认同
- “国培”创新:从唤醒与提升开始
- 2015年
- "国培计划"是我国教师教育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自2010年启动以来,"国培计划"集结财力、物力之巨,投入人力、精力之足,参训教师数量之众,培训学科门类之齐全、层次之全面,在我国教师教育史上都堪称前所未有。随着培训的持续推进,培训模式不断创新,培训体制日益完善,培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成效。作为一项教师教育质量提升的长效项目,"国培计划"在总结前期成功经验的同时。
- 刘全国
- 关键词:培训者教师教育质量教育史教师数量学科门类专家型教师
- 公费师范教育的制度逻辑与改革路径被引量:18
- 2020年
- 教育场域是由不同制度逻辑间的相互作用建构的。公费师范教育作为国家补充优质师资、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蕴含了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专业逻辑之间的博弈联动与互动制衡。公费师范教育彰显了国家通过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逻辑旨趣,隐藏着国家补偿教育短板、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旨趣,并用契约监控和公费教育两大政策杠杆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赋予其国家荣誉。同时,规制市场逻辑引发的师资结构性失衡,以优质教师教育体现注重专业质量的专业逻辑。基于公费师范教育的三维制度逻辑分析,提出了公费师范教育的改革路径:彰显国家逻辑,鼓励地方师范院校介入,构建立体多元的公费师范教育体系;突出专业逻辑,推行师范专业认证,保障公费师范教育培养质量;协调市场逻辑与专业逻辑,健全动态的准入准出机制;通过国家逻辑和市场逻辑的联动,建立部属师范大学-省部共建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大学三级培养主体分类管理、公费师范生-非师范生两种培养形式互通桥接、一级-二级-三级学业考核分级分流的类级互嵌考核机制,提高公费师范生综合素养;强化专业逻辑,促进专业发展,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
- 刘全国张赵清
- 关键词:教师教育师范教育制度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