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婵婵

作品数:22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宝鸡市科技计划项目宝鸡文理学院自然地理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灾害
  • 7篇脆弱性
  • 5篇生态
  • 5篇农业
  • 4篇ARCGIS
  • 3篇生态环境
  • 3篇自然灾害
  • 3篇历史时期
  • 3篇脆弱性评估
  • 2篇人口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适应性
  • 2篇农业生态
  • 2篇农业生态系
  • 2篇农业生态系统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组合赋权
  • 2篇组合赋权法
  • 2篇县域

机构

  • 22篇宝鸡文理学院
  • 7篇绥德中学
  • 3篇湖州师范学院

作者

  • 22篇朱婵婵
  • 21篇宋海龙
  • 13篇万红莲
  • 10篇文彦君
  • 6篇张咪
  • 2篇王静
  • 2篇刘嬉
  • 1篇张掌权
  • 1篇王宝琪
  • 1篇韩梅
  • 1篇石岩
  • 1篇刘珍
  • 1篇刘少华

传媒

  • 3篇四川环境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河南科学
  • 3篇环境保护科学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灾害学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8
  • 1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渭河宝鸡市区段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研究——以下马营渭河生态园为例
2017年
选取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园河段W1—W4处实测点,利用三维扫描仪、测深仪、激光测距仪和GPS对河道横断面精确测量,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公园河段受区域降水、河段上下游河道宽窄变化、最大过水流量和现状河床条件的影响,导致局部河段发生洪水灾害;在河流泥沙淤积作用下,受河道泄洪能力影响,W3处不能承受100年一遇洪水,可能引发洪水灾害;渭河生态公园建设中对河漫滩地绿地改造不影响蟠龙大桥的过洪能力;洪水灾害已经开始威胁城市安全,为确保宝鸡城市安全,对渭河宝鸡市区段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万红莲朱婵婵宋海龙张咪张掌权
关键词:洪水灾害
陕西地区1368-2013年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通过对陕西地区1368-2013a间冰雹灾害事件的搜集整理,利用Arc GIS及Matlab等软件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68-2013a间,陕西地区共发生了991次冰雹灾害事件,平均每年发生1.54次,其中初等雹灾、中等雹灾和特等雹灾分别占冰雹灾害的25.43%、61.96%和12.61%。冰雹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175a、250a和500a等3个振荡周期。在时间分布上,冰雹灾害发生的频率呈现出波浪式的上升趋势,18世纪以后,冰雹灾害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且夏秋连雹的现象最多。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内雹灾存在明显空间的差异,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关中平原西部及以北地区,存在以榆林、延安及陇县为中心的高频区域。
万红莲宋海龙朱婵婵刘东玥
关键词:历史时期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陕西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被引量:17
2017年
随着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制约陕西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对陕西省水资源脆弱现状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收集陕西省水资源、人口以及社会经济相关数据,采用函数评价方法,对陕西省10个省辖市及杨凌示范区进行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水资源脆弱性的空间差异较大,关中地区面临更严重的水资源供需问题;渭南、咸阳、杨凌3市(区)属于极脆弱区,商洛水资源脆弱性属于弱脆弱区;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资源脆弱性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缩小水资源空间差异,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对于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刘珍文彦君韩梅朱婵婵刘少华
关键词:水资源脆弱性人类活动影响
关中西部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估被引量:8
2016年
农业旱灾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加强农业旱灾脆弱性研究对于减轻干旱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熵值法,以关中西部地区的宝鸡市为例,选取易损性和适应性12项指标,对该区域2001-2012年的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地区农业旱灾易损性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区域的农业旱灾适应性能力逐年提升;宝鸡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呈现出不稳定的下降趋势,农业的抗旱能力逐年上升。通过对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分析评价,可以有效地为关中西部地区开展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定量化依据。
宋海龙万红莲朱婵婵刘东玥
关键词:农业旱灾易损性适应性熵值法
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对于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陕西省10市1区为例,选取6个子系统29项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陕西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经济和基础设施3个子系统是影响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因素是区域应灾能力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着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高低;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关中平原及陕南秦巴山区各地级市、区自然灾害脆弱性高于陕北地区。
朱婵婵文彦君宋海龙
关键词:自然灾害脆弱性
陕西省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区域分异研究
2018年
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对3大区域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基础较好,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其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发展不足;随着时间变化,陕北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地位逐渐下降,相反的陕南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效益整体则逐渐上升,而关中地区随着时间变化其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的重心城市出现变化;宝鸡市初始产业结构经济效益最好,后期下降,西安市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则不断提升达到优势发展。
张晶晶文彦君陈姗姗朱婵婵宋海龙耿硕璘刘嬉
关键词: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
过去1400年陕西地区霜冻灾害事件及其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ArcGIS、Matlab等软件对陕西地区公元618-2000年霜冻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了霜冻灾害事件对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1400年来陕西地区共发生霜冻灾害事件341次,平均4.05年1次,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灾害分别占霜冻灾害的31.67%、54.25%和14.08%;霜冻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5a、7a和11a左右3个振荡周期,且年内变化也比较显著,秋季是高发期,以农历8月为最多;在空间分布上,霜冻灾害具有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的差异性特点。在霜冻灾害事件的影响下,人们不断调整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以降低霜冻灾害事件带来的危害。
宋海龙万红莲朱婵婵
关键词:历史时期霜冻灾害时空分布特征ARCGIS
西安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研究西安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对于制定生态环境发展政策、实现西安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PSR评价模型,利用均方差赋权法,从"压力-状态-响应"(PSR)3个方面选取19项指标数据对西安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响应指数是影响西安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高低的主要因素;(2)区域人口密度、工业"三废"排放量及其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面源污染是造成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3)区域单位GDP能耗,年内降水及风速大小等气象条件对西安地区生态环境状态指数有明显影响;(4)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及用于环保投入的力度越大,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响应能力越强;(5)受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的综合影响,西安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在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越低。
万红莲朱婵婵宋海龙石岩王宝琪赵洁樱
关键词:生态环境脆弱性PSR模型
陕西省土地城市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土地城市化与人居环境高度耦合协调,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陕西省10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度与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4年陕西省土地城市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4年,陕西省绝大多数城市土地城市化落后于人居环境的发展水平,各城市间的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相对较大。(2)各城市土地城市化与人居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主要以拮抗阶段为主,且空间差异显著。(3)土地城市化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多数处于低度协调阶段,出现了以西安为中心,关中平原为轴带,逐渐向南北方向扩散的趋势。(4)扭转协调程度"中心-外围"发展的现状是实现陕西省土地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朱婵婵文彦君宋海龙
关键词:土地城市化人居环境耦合度协调度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对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选取的2001~2013年宝鸡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层共25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响应指数是影响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受人类活动影响,2001~2013年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不断波动,其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2001~2004年属于较高敏感阶段,2005~2009年属于中度敏感阶段,2010~2011年属于较低敏感阶段,2012~2013年属于低敏感阶段。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是降低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实现区域人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朱婵婵文彦君宋海龙
关键词:生态环境敏感性PSR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