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鹏
-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互塑型媒介语态下的中国形象——以“FT中文网”和《中国日报》G20峰会“中国话题”报道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本文将G20峰会视作话语分析平台,以"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理论工具,从双向互动角度分析语义,以互塑型语态的角度还原不同符号所构建的中国形象。以数据统计及话语包分析,呈现了在国家形象互塑过程中国际利益博弈下的中国形象构建及由此形成了互塑型的媒介语态。
- 江作苏孙志鹏
- 关键词:G20峰会
- 突发性事件中微博场域的舆论协商与对抗--基于政府、媒体、意见领袖微博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案中的文本分析
- 本文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新浪微博的三个样本微博为数据基础,对突发性事件中微博场域舆论的构成和分布形态、构成要素、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和意见领袖微博在突发...
- 孙志鹏
- 关键词:舆论场
- 教育数据治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 孙志鹏
- 三向度热点:出版产业变革期学术地图的呈现——基于CSSCI数据库(2000—2016)的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对2000年以来CSSCI数据库中涉及出版产业的1462篇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并构建学术图谱。从论文数量、研究机构与资助项目、学科分布与研究层次、成果发布平台等方面对出版产业研究进行描述。结合关键词图谱分析,本文还原了三个向度研究的热点:出版产业链建设和出版产业勃兴(产业);数字出版产业与产权保护(技术);媒介融合中的中国出版市场发展(市场)。进而提出出版产业研究发展与变革的要点:密切研究合作,打造出版产业研究"无形学院";运用理论对出版产业现象予以更具智库性质引导;立足媒介融合大环境,探索出版产业发展新路径。
- 孙志鹏江作苏
- 关键词:媒介融合出版产业CSSCI
- 环境传播议题中“三元主体”的互动模式蠡探——以“连云港核循环项目”和“湖北仙桃垃圾焚烧项目”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从"连云港核循环项目"和"湖北仙桃垃圾焚烧项目"两起环境风险事件入手,通过类目构建,循议题类型、框架提出者、风险定义框架、风险探因与归咎四个方面,还原三元主体在风险传播过程中的分化过程。测量三元传播主体间整合方式,整合传播中形成的喧哗声场,倒逼"职业主体"的多元与平衡动向。最终通过探寻不同传播主体的信息对流和彼此之间风险沟通的异动特征,发现三元主体在风险传播中重构了风险沟通模式,重构了风险社会中的理性公共话语空间。
- 江作苏孙志鹏
- 关键词:风险社会环境传播
- 国家叙事与人民情怀:领导人回信的政治话语表达及功能——以习近平的90封回信(2012-2022)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书信这一传播途径,并通过常态性回信同国内外各界人士进行互动交流。领导人回信具有国家叙事与人民情怀紧密结合的政治话语内涵。其平实的政治文本书写蕴含着深邃的政治智慧。具有隽永深邃的话语主题、旁征博引的互文性话语以及通俗化表达的话语修辞等政治话语表征。以特定情境中的政治语境营造、象征符号中的政治隐喻传递、互动空间中的政治仪式搭建实现政治功能。
- 孙志鹏孙志鹏
- 关键词:政治话语话语分析
- 典型人物报道模式的变迁——基于1990年—2015年中国新闻奖典型人物报道的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通过类目构建,分析自1990年以来所有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典型人物报道。对318篇样本新闻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从报道数量、职业分布、出现面貌、被报道时情况、外貌描绘、报道主题、荣誉说明等方面,对典型人物报道进行解读,构建出典型人物报道的主体形象,进而分析了26年间典型人物形象的嬗变。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若干结论——我国典型人物发生了从"神"到"人"的转变;从"高大上"到"接地气"的转变;从"单薄"到"丰满"的转变。
- 江作苏孙志鹏
-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叙事策略媒介形象嬗变
- 帐篷里的远方:青年“精致露营”现象兴起的文化透视被引量:19
- 2023年
- 文章立足青年文化视角,对近年来兴起的“精致露营”现象背后的现实图景、社会成因以及文化功能进行系统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青年“精致露营”现象呈现出大众化、品质化、精细化的现实图景。“精致露营”的社会成因主要包括后疫情时代促使青年回归身体在场的具身体验、社交媒体倦怠唤醒青年真实社交需求、精致化符号消费助推青年建构象征价值等三方面。青年“精致露营”意义的文化功能体现在空间场景重塑实现青年休闲解压、互动仪式构成赋能青年情感能量、自我策展搭建助力青年身份认同。
- 孙志鹏孙志鹏
- 关键词:青年文化
- 抗战时期申报《临时夕刊》的议题呈现
- 2015年
- 抗战期间尤其是在抗战初期,中国大地处处弥漫着战火和硝烟。而时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自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起便成为了战区,从8月13日到11月12日,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上海军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新闻工作者也在其中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抗战。《申报》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国内最著名、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在国内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被誉为"百科全书"。
- 孙志鹏
- 关键词:淞沪会战抗战初期《申报》抗战期间侵华战争
- 国际争端中的传播博弈与协商--基于近年涉华国际争端事件中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语料分析
- 近年中国与邻国的国际性争端不断发生,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问题错综复杂,既有主权纷争、又有资源争夺,既有大国角力,又有小国过招。所谓兵马未动,舆论先行。从新闻传播学角度看每一次由国际争端所引发的国际舆论较量早已经硝烟四起...
- 孙志鹏
- 关键词:国际舆论国家形象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