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天
- 作品数:46 被引量:320H指数:11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改良的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切取方法及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改良的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切取方法并观察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改良方法切取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1. 5 cm×1. 0 cm,最大为2. 5 cm×2. 5 cm,以指动脉及指神经走行为轴线,两边界范围不超过掌背侧中点,以中节指骨远1/4处标记旋转点。切取皮瓣时,在显微镜下使用显微器械分离,靠近指腹中点侧分离指固有神经表面软组织,使其游离,从而间接达到分离出指固有动脉及伴行静脉网的目的,行明道将皮瓣覆盖创面,无张力缝合。供瓣区皮下软组织缝合2针,覆盖裸露的指固有神经,取腕掌侧全层皮片植皮,供皮区直接缝合。石膏腕屈位固定保护1周,术后1周拆除植皮包,如有植皮包渗出早期拆除植皮包,术后2周拆线,拆除植皮包后患指进行屈伸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个月,评定患指功能及外形情况。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都未发生动静脉危象。术后随访,伤指外形接近健侧正常手指外形,感觉、运动功能满意。结论采用此改良方法,切取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操作简易,缩短手术时间,保障手术安全(皮瓣成活),该方法切取时有效保护了指固有动脉及伴行静脉网,从而不发生动静脉危象,术后外形功能满意,损伤轻微,是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理想的手术方式。
- 刘洋洋官建中高许斌朱仲廉王晓盼陈笑天张宽宽吴敏
- 关键词:岛状皮瓣组织缺损
- 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术后早期与晚期负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与晚期负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胫骨骨折患者107例,其中男75例、女32例,年龄18~77(39.9±10.9)岁,均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术后患肢负重开始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术后4周内患肢开始负重者25例为早期负重组,术后4周内患肢完全不负重者82例为晚期负重组。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置入髓内钉的直径、术后植入材料的失败率、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和1年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胫骨骨折部位、骨折AO分型及Gustilo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损伤机制、是否开放性骨折、有无腓骨骨折、有无外固定架等一般资料比较,以及手术时间和髓内钉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负重组与晚期负重组患者术后植入材料失败率分别为0和1.21%(1/82),术后6个月延迟愈合率分别为16.0%(4/25)和29.3%(24/82),术后1年骨不连分别为4.0%(1/25)和11.0%(9/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负重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88.0±2.4)分,高于晚期负重组的(74.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01)。结论与晚期负重相比,胫骨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早期(≤4周)负重能够提升患肢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卢红信陈笑天叶龙飞王晓盼吴敏代秀松肖玉周
-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内固定髓内钉运动疗法
- 神经网络优化超声波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灭菌参数及在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从抗菌效果方面探讨超声波在慢性骨髓炎中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神经网络模型体外优化超声波灭菌参数,根据其优化的参数应用于兔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的治疗,通过微生物感染数及Norden评分评价超声波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结果: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发现在隐藏节点4情况下,拟合效果最佳,最终确定最佳参数:超声强度为40 W/cm^(3)、超声频率为60 kHz及超声时间为15 min,其膜片菌落数约为20 cfu/cm^(3),灭菌效果最佳。此参数应用于兔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的治疗,发现与抗生素阿奇霉素协同作用效果最佳,在微生物感染及Norden评分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超声波可通过抑菌作用辅助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其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效果最佳。
- 代秀松张知理王晓盼陈笑天叶龙飞石彦
-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超声波神经网络模型铜绿假单胞杆菌抑菌效果
- 仰卧与侧卧位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比较牵引床仰卧位与无牵引床侧卧位下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4月,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采用仰卧常规骨折牵引床下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23例采用侧卧位无牵引下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与仰卧组相比,侧卧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22±1.94)个月。两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髋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患髋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ROM和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折影像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无牵引下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取得了与仰卧位牵引下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
- 王照东官建中吴敏朱仲廉周平辉陈笑天刘亚军徐陈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仰卧位
- 一种骨科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框架,座椅、握把、脚踏板、飞轮、电磁阻力调节器和抱闸,以及第一角速度传感器,其用于测量飞轮的旋转角速度,第二角速度传感器,其用于测量脚踏板的旋转角速度,脚踏压力传感器,其用...
- 徐波官建中吴敏金学涵王晓盼陈笑天
- 钛弹性钉辅助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植入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钛弹性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辅助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植入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并采用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治疗的31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TEN辅助植入(研究组),15例在C臂X线机引导下植入(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盆骨折Tile分型、髋臼骨折Judet-Letournal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记录每枚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植入的手术时间、植入过程中C臂X线机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术后复查X线片及三维CT,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采用螺钉位置分级标准评估通道螺钉的位置情况。随访过程中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19、20枚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研究组每枚螺钉植入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及三维CT示,研究组19枚螺钉均未穿出皮质骨或进入关节内,优良率为100%(19/19);而对照组有4枚螺钉穿出皮质骨,优良率为80%(16/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tta评分标准,两组均无复位差者,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缘坏死、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4.7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评价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辅助植入技术可明显缩短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植入手术时间,显著减少透视次数,且术中出血量少、植钉精准,为骨盆/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
- 陈笑天王晓盼赵培帅李仁杰贾俊靓吴敏
- 改良内置外固定架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 C1.3型骨盆骨折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通过与传统内置外固定架(internal fixator,INFIX)比较,探讨Tile C1.3型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改良INFIX固定骨盆前环的疗效。方法以2018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Tile C1.3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5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术中骨盆前环采用传统INFIX固定30例(对照组)、改良INFIX固定25例(改良组),骨盆后环均采用骶髂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查X线片,评估骨盆前环复位情况,参照Matta评分标准对复位程度分级;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愈合时间。随访时参照Majeed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Z=–3.837,P<0.00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1,P=0.076)。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根据Matta评分标准,改良组骨盆前环复位优良率为88.00%,优于对照组的63.33%(χ^(2)=4.373,P=0.037)。改良组及对照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分别为(12.04±3.59)、(14.83±4.8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1,P=0.020)。末次随访时,改良组Majeed评分优良率为80.00%,对照组为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6)。改良组2例(8%)发生并发症,均为耻骨联合上方切口感染;对照组9例(30%)发生并发症,其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5例、股神经麻痹2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P=0.042)。结论与传统INFIX相比,Tile C1.3型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改良INFIX固定骨盆前环并发症更少,前环稳定性更好,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神经损伤风险更低。
- 叶龙飞官建中王晓盼陈笑天卢红信肖玉周代秀松吴敏
- 关键词:骨盆骨折
-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为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帮助。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24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每组各12例。2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前内外侧手术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加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前检查及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利用Mimic软件进行3D重建,快速成型制备出1:1的模型,以此对骨折进行明确诊断和分型,制定手术方案,预弯钢板,指导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骨性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2组患者12~18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出现,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在骨折模型上进行模拟骨折复位,制定更加详细的手术方案,如明确的手术入路和显露范围,固定的部位、方式及螺钉的长短、方向,进而减少医源性损伤,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临床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照东官建中吴敏朱仲廉刘亚军陈笑天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 骶髂关节损伤的治疗进展被引量:7
- 2018年
- 随着现代交通领域的快速发展,高能量的损伤越来越多,高能量损伤中累及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发生率逐步增加。骶髂关节复合体是躯干与下肢负荷传递的枢纽,在维持骨盆环的稳定性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累及骶髂关节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应尽可能的复位固定。目前临床上对骶髂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报道较多,各种内固定临床疗效不同。该文就骶髂关节损伤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张淼肖玉周陈笑天
- 关键词: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 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教育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CPPT)教育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骨科临床实习的82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2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CPPT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对2组学生的实习末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及满意程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成绩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CPPT教学法是更符合骨科临床实习生的临床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
- 官建中王照东梁冰吴敏陈笑天高许斌刘亚军
- 关键词: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