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
- 作品数:53 被引量:235H指数:8
-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韶关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无症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膜瘤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无症状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保守观察31例(观察组),显微外科手术6例(手术组),伽玛刀治疗28例(伽玛刀组)。结果随访截止时,失访9例,其中观察组5例,手术组1例,伽玛刀组3例。观察组发现肿瘤体积增大4例,分别在随访18、24、26、30个月时发现,其中1例出现临床症状选择手术治疗,3例无临床症状予继续随访观察。手术组肿瘤均达SimpsonⅠ级切除,随访36个月,未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伽玛刀组放疗后随访6~36个月,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20例,体积减小8例。结论无症状性脑膜瘤应根据病人情况个体化治疗,结合病人及家属意愿并综合考虑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瘤周水肿等因素后决定治疗方案。
- 郭铭罗小林侯世珍李平安余英教官春城侯庆石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伽玛刀
-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附76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脑动静脉畸形(CAVM)出血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6例急诊手术治疗的CAVM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脑内血肿清除+畸形血管团切除71例,脑内血肿清除+畸形血管团烧灼3例;其中27例同时去骨瓣减压;四脑室血肿清除+畸形血管团烧灼2例,其中1例同时行脑室外引流。结果70例生存,38例恢复良好,32例存在明显神经功能缺损;死亡6例。结论对CAVM破裂出血量大、脑疝的危重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生存机会依然较大,但致残率高。一旦至脑疝晚期,治疗效果差。
- 余英教梁晓华罗小林朱飚李平安李冲郭铭黄永华伍志德
- 关键词:急诊处理
-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对脑外伤治疗效果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分析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对脑外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自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认知功能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相比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 冯金福李平安郭铭钟兵
- 关键词:脑外伤
- 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带教中渗透医学人文关怀的体会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带教中渗透医学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1月该院神经外科接收的36名医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甲组、乙组,各18名。甲组采用常规带教管理,乙组采用医学人文关怀带教管理,比较不同教学效果。结果乙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人文在提高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促进理论知识掌握、培养人文意识、增进带教老师和学生间亲密度、增强岗位责任感和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结论将医学人文关怀渗透到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 李平安郭铭冯金福
- 关键词:神经外科临床带教医学人文人文关怀教学质量
- 脑脊液置换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运用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来本院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治疗)及研究组(n=42,常规治疗+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接受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 62%(41/42),对照组为76. 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Glasgow评分、头痛持续时间、颈项强直持续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 38%(1/42),对照组为20. 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应用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李平安冯金福张龙郭铭余英教
- 关键词:脑脊髓液分流术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14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B组患者(57例)给予甘露醇进行治疗,A组患者(57例)在给予甘露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甘油果糖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颅内血肿及水肿体积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结果: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颅内血肿及水肿体积变化优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NSE,sICAM-1,MMP-9在治疗后均有下降,A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NSE,sICAM-1,MMP-9下降程度低于B组(P<0.05)。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联合应用于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徐骞隽李平安
- 关键词:甘油果糖脑出血
- 丹参对大鼠液压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是否有促进作用;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与时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72只,分成三组(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及丹参治疗组),采用液压脑损伤装置建立侧方液压打击脑损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显示脑损伤后不同时相点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丹参处理后对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当发生脑损伤后,脑损伤组脑组织NGF的表达量3d后开始升高(1.29±0.61),7d后达高峰(2.03±0.42),14d后则降至一般水平(0.87±0.23)。丹参治疗组脑组织NGF的表达早期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1.77±0.54,3.35±0.37,0.65±0.21VS0.75±0.31,1.58±0.52,0.49±0.36,P〈0.05~0.01),丹参治疗组14d后的水平低于脑损伤组(0.65±O.21VS0.87±0.23,P〈0.05)。结论脑损伤后脑组织中NGF表达量显著升高,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对于探索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验研究意义。丹参注射液能促进脑外伤后神经因子的表达,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 李平安罗小林余英教刘建祥朱飚李静钟延东胡宗礼
- 运用CTA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IA)形态学参数与其破裂风险的关系,初探CTA预测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经手术和CTA诊断为动脉瘤的110例患者(129个动脉瘤)。对于多发动脉瘤,依据CT平扫时蛛网膜下腔出血类型或者手术结果判定动脉瘤是否破裂,将其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瘤颈宽度(N)、瘤体大小及形状、瘤体深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瘤颈宽度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NPR)、动脉瘤面积与瘤颈处载瘤动脉面积的比值。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IA患者,男29例,女81例,中位年龄(60.6±11.3)岁。IA前三位的好发位置是后交通动脉(46个)、大脑中动脉(30个)、大脑前动脉(26个)。破裂率前三位的位置是后交通动脉(38.6%)、大脑前动脉(25.0%)、大脑中动脉(22.7%)。单变量统计分析显示动脉瘤的大小、位置、AR、SR,面积比值和不规则的瘤壁在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中具有显著差异。以动脉瘤的位置、不规则的瘤壁、性别和年龄作为调节变量,多变量分析显示动脉瘤大小≥3.85(AOR 2.913;95%CI 1.196~7.093),AR≥1.448(AOR 3.118;95%CI 1.230~7.903),SR≥1.388(AOR 5.245;95%CI 1.965~13.998)和面积比≥1.192(AOR 4.407;95%CI 1.569~12.379),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论大的动脉瘤及其面积比值,高的AR及SR值是独立于动脉瘤位置、瘤壁形态和患者性别、年龄的破裂危险因素。
- 黄钟情周新卫孟志华陈解南彭宛琳李平安陈振松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形态学血管造影术
- 运用CTA分析镜像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所三甲医院2008-01~2014-03经手术或CTA诊断为动脉瘤的2 361例患者(2 674个动脉瘤)。依据CT平扫时蛛网膜下隙出血类型或者手术结果将动脉瘤二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纳入研究的镜像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瘤颈宽度、瘤体大小及形状、瘤体深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spect ratio,A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ize ratio,SR)、高度瘤体之比(height-width ratio,HWR)、动脉瘤面积与瘤颈处载瘤动脉面积的比值(area ratio)。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例镜像动脉瘤患者(29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2.2±10.2)岁。单变量统计分析显示动脉瘤的大小,AR,SR,面积比值和不规则的瘤壁在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中具有显著差异。以不规则的瘤壁作为调节变量,多变量分析显示动脉瘤的大小≥4.55 mm(AOR 9.233,95%CI 2.023-42.144),AR≥1.114(AOR 8.438,95%CI 1.730-41.160),SR≥1.869(AOR 16.709,95%CI 2.112-132.200)和面积比≥1.531(AOR 34.722,95%CI 2.503-481.649)是动脉瘤破裂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动脉瘤的大小≥4.55 mm,AR≥1.114,SR≥1.869和面积比≥1.531是独立于不规则瘤壁和人口学特征的破裂危险因素。这些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在评估、预测、预防动脉瘤破裂风险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陈解南黄钟情孟志华侯仲军黄穗乔于昊温志波汪求精李平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形态学
- 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其中首次破裂198例,2次破裂10例;动脉瘤的位置:大脑前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45例,前交通动脉瘤56例,后交通动脉瘤78例,眼动脉瘤2例,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3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瘤1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5例。病人分级:Hunt-HessⅠ级12例,Ⅱ级114例,Ⅲ级76例,Ⅳ级5例,Ⅴ级1例。Fisher CT分级Ⅰ级2例,Ⅱ级17例,Ⅲ级164例,Ⅳ级25例。采用可脱卸弹簧圈(GDC、EDC、DCS、NXT、MicroPlex、HydroCoil)早期栓塞治疗,185例于3d内治疗,23例于6d内治疗。结果 208例中213个动脉瘤,100%栓塞113个,95%栓塞89个,90%栓塞11个。疗效按GOS分级:恢复良好者(Ⅴ级)196例(94.23%)。中残(Ⅳ级)4例(1.92%);重残(Ⅲ级)3例(0.96%);植物状态生存(Ⅱ级)2例(0.96%),死亡(Ⅰ级)3例(1.44%)。结论采用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效果确切的特点。
- 李平安罗小林刘保国何黎明肖罡陈海杰张亮黄瑶群
- 关键词:可脱卸弹簧圈栓塞脑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