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梅 作品数:6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纳米碳吸附5-氟嘧啶提高乳腺癌疗效的基础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纳米碳吸附5-氟嘧啶(5-FU)对新西兰白兔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只雌性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组、静脉组及皮下组,各组各16只。所有动物在乳垫下局部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当腋窝触及直径≥5mm肿大淋巴结时进行干预治疗。纳米碳组皮下注射纳米碳-5-FU混悬液、静脉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射5-FU、皮下组经皮下注射5-FU,药物剂量均为25 mg·kg-1。治疗15min后各组处死一半动物,治疗5d后处死余下动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浆、瘤体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5-FU浓度;常规HE染色切片观察组织中肿瘤细胞坏死程度(ND);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TUP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15min后,纳米碳组、静脉组及皮下组血浆中5-FU浓度分别为(11.48±2.40)、(30.12±2.94)及(24.98±3.05)μg·mL-1;瘤体中的5-FU浓度分别为(1.17±0.70)、(3.77±0.93)及(4.36±0.91)μg·g-1;淋巴结转移灶中的5-FU浓度分别为(25.70±1.39)、(1.61±0.83)及(2.69±0.74)μg·g-1。纳米碳组淋巴结转移灶中5-FU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组和皮下组,血浆及瘤体中的5-FU浓度明显低于静脉组和皮下组(均P<0.01);静脉组血浆5-FU浓度高于皮下组(P<0.05),瘤体及淋巴结转移灶中5-FU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纳米碳组血浆及淋巴结转移灶中5-FU浓度分别为(0.35±0.13)μg·mL-1、(3.56±0.34)μg·g-1,瘤体中未检测到5-FU;静脉组及皮下组的血浆、瘤体及淋巴结转移灶中均未检测到5-FU。纳米碳组瘤体组织ND、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低于静脉组及皮下组,淋巴结转移灶的ND、细胞AI明显高于静脉组及皮下组(P<0.05或P<0.01)。静脉组与皮下组瘤体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的ND、细胞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米碳能提高肿瘤组 周毅 李俊达 林启谋 王兴 李勇 关建华 陈春梅关键词:纳米碳 乳腺癌 化疗 新西兰白兔 一种乳腺癌的检测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乳腺癌的检测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检测分子标志物为自噬相关基因。本发明通过筛选自噬相关基因,获得3个检测分子标志物分别是FEZ1、STX11、ADAMTSL1。利用本发明检测分子标... 李勇 李伟文 邵明涛 陈春梅 董彦 张群琛纳米碳提高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作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纳米碳吸附5-氟尿嘧啶对新西兰兔乳腺癌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纳米碳作为药物载体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只雌性新西兰兔分3组,实验组(CN)、静脉组(IV)和皮下组(HI),每组10只。动物通过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模型,当腋窝触及直径5 mm大小肿大淋巴结时开始治疗。实验组皮下注射纳米碳-氟尿嘧啶混悬液;静脉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皮下组在皮下注射5-氟尿嘧啶,药物剂量均为25 mg/kg。治疗5天后处死各组动物,测量并计算治疗前后瘤体及淋巴结增长率,HE染色评价组织中肿瘤细胞坏死程度,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治疗5天后三组瘤体及淋巴结均有增长,病理切片可见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与其余两组相比,实验组淋巴结增长率较低,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坏死程度及凋亡指数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可能提高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效果。 周毅 李俊达 林启谋 王兴 李勇 关健华 陈春梅关键词:纳米碳 乳腺癌 化疗 雷帕霉素蛋白在乳腺导管内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年 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乳腺癌的一种类型,近几年随着生活方式、环境变化、饮食模式等改变,DCIS诊断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安全[1]。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乳腺癌、胆管癌等癌症中起着重要指示作用, 王兴 徐波 陈敏 周毅 陈春梅关键词:乳腺导管内癌 DUCTAL MTOR RAPAMYCIN 正常乳腺组织 诊断率 74例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74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呼吸道多种病原体靶向基因组测序(tNGS)确定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肺炎组(n=27)和非重症肺炎组(n=47),根据是否混合其他病原菌分为混合感染组(n=51)和单一感染组(n=23),分析各组临床特征。结果74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中男40例,女34例,4岁以下儿童占62.2%。重症肺炎组患儿住院天数、喘息、呼吸衰竭、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白细胞计数低于非重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4.473、47.782、32.750、7.361、1.788,P均<0.05);两组在性别、年龄、有无发热、热程、肺炎病理分类、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是否混合感染、抗生素使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流感嗜血杆菌肺炎中混合感染比例达68.9%,混合感染组CRP低于单一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6,P<0.05)。70.3%患儿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29.7%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均能达到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多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混合病毒感染多见,重症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喘息发生率高,推荐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抗感染。 陈春梅 陈纯 黄俊彬 薛红漫 刘苏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 儿童 肺炎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LAGE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抗原家族成员3(LAGE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首先,分别挖掘Oncomine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中LAGE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次,分别利用HPA数据库和UALCAN数据库分析LAGE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最后,用Kapan-Meier Plotter生存分析数据库分析LAGE3表达情况与疾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Oncomine数据库和TCGA数据分析显示LAGE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HPA数据库免疫组化结果和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均显示相对于正常乳腺组织,LAGE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Kap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显示高表达LAGE3的乳腺癌临床预后不良。结论LAGE3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均高表达,其可能是乳腺癌中潜在的促癌基因,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标。 邵明涛 李伟文 王兴 李勇 陈春梅 董彦关键词:乳腺癌 肿瘤 预后 生物信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