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N,N-二甲基-[2-(2-甲基丙-2-烯酰氧基)乙基]铵]丙烷-1-磺酸内盐(SPE)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为交联剂,环己醇和乙二醇(EG)为致孔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磺酸甜菜碱型两性离子亲水毛细管整体柱。优化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的比例等因素,考察了不同SPE含量对整体柱性能和选择性的影响。在最优制备条件下,以苯酚类化合物、烷基苯类化合物和苯甲酸类化合物为分离对象,评价该整体柱的色谱性能以及分离机理。在不同的色谱条件下,该整体柱具有亲水、疏水以及离子交换作用。此整体柱在0.05 m L/min的流速下(线速度为0.265 mm/s)分离烷基苯类化合物时,柱效高达41000-56000 plates/m,该整体柱重现性良好,连续运行的重现性(RSD)低于1.2%。在亲水/离子交换色谱模式下,该整体柱可应用于核苷和碱基的高效分离。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采收时间及不同炮制方法对余甘子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影响。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测定余甘子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方法,利用ACQUITY UPLC BEH C 18(100mm×2.1mm,1.7μm)色谱柱,柱温为30℃,流动相以甲醇-0.1%磷酸溶液测定没食子酸(检测波长273nm),以乙腈-0.2%磷酸溶液测定鞣花酸(检测波长254nm);体积流量为0.2mL·min^-1,进样量为10μL。测定余甘子不同产地、采收时间和不同炮制品种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影响。结果不同的产地中,广东潮汕(没食子酸25.20%、鞣花酸23.73%)、福建泉州(没食子酸26.28%、鞣花酸33.18%)、广西梧州(没食子酸26.59%、鞣花酸20.80%)、四川凉山(没食子酸27.59%、鞣花酸22.48%)、云南楚雄(没食子酸28.36%、鞣花酸25.59%),其中以云南楚雄的余甘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为最高,其他四地产地含量略低;福建泉州的余甘子鞣花酸含量最高,其他四地含量偏低。不同采摘时间的数据均显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季节采收所得的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是最高。经过不同炮制方法后,没食子酸的含量:生品>醋炙≈酒炙>盐炙>蜜炙,鞣花酸相比与生品,酒炙、盐炙和蜜炙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醋炙含量略微下降。结论不同产地、采收季节和炮制工艺对余甘子中的活性成分含量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