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彩红

作品数:10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4篇卒中
  • 3篇卒中患者
  • 3篇脑卒中
  • 2篇眩晕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急性
  • 2篇急性缺血
  • 2篇急性缺血性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疾病
  • 1篇性疾病
  • 1篇眩晕患者
  • 1篇学法

机构

  • 10篇北京市门头沟...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高彩红
  • 4篇裴建基
  • 4篇安强
  • 1篇宋珏娴
  • 1篇赵秀欣
  • 1篇马丽芳

传媒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分析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住院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其中单独治疗组为单独使用阿替普酶治疗(54例),联合治疗组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42例),均治疗10~14 d。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溶栓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即刻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单独治疗组[(5.65±4.06)分vs(8.23±6.55)分;(3.97±2.82)分vs(6.36±4.2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9,P=0.027;t=-3.127,P=0.002)。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单独治疗组(95.24%vs 77.78%;66.67%vs 40.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P=0.016;χ2=6.363,P=0.012)。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安强高彩红
关键词:静脉溶栓丁苯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定点医院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门诊精简化诊疗临床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门诊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及门诊精简化诊疗的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27日至9月27日期间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87例),进行精简化门诊诊疗,随访7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2019年同期住院治疗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7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发病到就诊时间[3(2,4)d]明显长于对照组[1(0.3,3)d](Z=-4.234,P=0.000)。观察组输液时长[6(5,7)d比10(7,12)d,P=0.000]和治疗费用[(5666.05±2343.78)元比(12590.11±3815.52)元,P=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就诊时NIHSS评分、7 d NIHSS评分、90 d mRS良好率(90 d mRS≤2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疫情下轻型卒中门诊精简化诊疗7 d NIHSS评分及90 d mRS良好率与住院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而门诊患者治疗费用显著低于住院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或轻型卒中患者不适宜住院的其他情况时,可采用门诊精简化诊疗方案进行管理。
高彩红
关键词:疫情门诊患者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提问式教学法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我国对“大专业、多方向”医学人才的需求日益显著,社会需要高校能培养出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三年制应用型专业人才来适应基层工作。通过将岗位胜任力与提问式教学法相结合,采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提问式教学法,应更有助于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三年制临床专业医学生,使其毕业后能快速进入相应的岗位并能很好地胜任基层工作。
高彩红
关键词: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岗位胜任力提问式教学法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8年
目的总结非酮症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HC-N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理、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诊断为非酮症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的3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查阅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对3例患者给予控制血糖,并应用氟哌啶醇或氯硝西泮控制舞蹈症状,均好转出院。结论典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表现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和对侧纹状体核磁-T1高信号和或CT高密度影三联征。多见于血糖水平较高的老年患者,女性常见,通常急性起病,突然出现肢体的舞蹈动作,血糖和血渗透压增高,病灶为对侧纹状体,典型影像学头颅CT表现为纹状体稍高密度影,头颅MRI的T1WI可见豆状核、尾状核的片状高信号。调控血糖是关键,对于严重舞蹈症状可应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或苯二氮卓类药物。该疾病的临床预后良好,加强对该病的全面认识,可使患者得到准确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高彩红
关键词:高血糖偏侧舞蹈症非酮症影像学
分析前列地尔配合疏血通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中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配合疏血通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前列地尔配合疏血通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血液黏滞性和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血液黏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较之治疗前,在血液黏度各项指标方面,两组均出现显著下降现象(均P<0.05);但在下降幅度方面,观察组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的患者一共有4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仅有37例,总有效率为74.0%。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均为2.0%(P>0.05)。结论:前列地尔配合疏血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黏滞性和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高彩红
关键词:前列地尔疏血通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社区医师对脑卒中二级预防可控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及培训效果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背景脑卒中后二级预防对于患者预防血管并发症、再发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医师是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力量。目的了解社区医师对脑卒中二级预防可控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评价对社区医师进行相关培训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门头沟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取执业范围为内科或全科的社区医师50例,进行脑卒中二级预防可控危险因素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脑卒中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心房颤动、抗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二级预防治疗与管理。分别于培训前和培训后对纳入社区医师进行相关知识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的合格率,采用柏拉图分析法探讨培训未达标项(合格率<90.0%)的影响因素。结果培训前,社区医师血压相关知识的合格率达80.0%,其他因素相关知识的合格率均<80.0%。培训后,社区医师对血压、血糖、血脂、心房颤动、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知识的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P<0.05);对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达标[合格率分别为100.0%(50/50)、92.0%(46/50)、90.0%(45/50)、96.0%(48/50)],对心房颤动相关知识的培训未达标[合格率为70.0%(35/50)]。柏拉图分析结果表明,导致社区医师对心房颤动相关知识培训未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对抗凝药物的了解(40.0%,20/50)、心房颤动抗凝适应证的掌握(28.0%,14/50)、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的评估(18.0%,9/50)。结论目前社区医师对脑卒中二级预防主要可控危险因素的认知不足,对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较好,对心房颤动相关知识的认知较差,规范性培训可以提高其认知水平。
高彩红裴建基马丽芳穆利春朱倩倩安强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卒中
北京市门头沟区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门头沟区首次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现状。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入院诊治的首次脑卒中患者309例,全部经CT/MRI检查证实。出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并告知患者二级预防的相关知识。第3个月电话随访出院后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状况,并再次宣教,第6个月再次电话随访二级预防情况。结果第3个月、6个月随访人数分别为309、302例。第3个月、6个月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91.3%、96.0%;降压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86.0%、91.6%;血糖控制<7.0mmol/L比例分别为47.3%、63.2%;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65.4%、65.6%;定期输液比例分别为60.2%、35.1%。结论门头沟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二级预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需医生进一步加强宣教,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裴建基林军宁安强高彩红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依从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的心房颤动(房颤)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急性IS患者420例,根据是否为首次IS发病分为首发组235例与复发组185例。检测2组的房颤检出率。另根据患者出院诊断分为房颤组124例与非房颤组296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指标。结果首发组房颤检出率明显低于复发组(23.40%vs 37.30%,χ2=9.602,P=0.002)。房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尿酸、肌钙蛋白I、高血压、心肌病或瓣膜病、左心房内径(LAD)、心功能不全(LVEF<50%)、B型钠尿肽(BNP)、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年龄(95%CI:1.089~1.153,P=0.000)、高血压(95%CI:1.017~2.403,P=0.042)、心肌病或心脏瓣膜病(95%CI:1.056~7.337,P=0.038)、LAD(95%CI:1.280~1.524,P=0.000)、心功能不全(95%CI:1.009~2.352,P=0.041)、BNP(95%CI:1.010~1.015,P=0.000)、频发房性期前收缩(95%CI:1.018~2.550,P=0.042)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IS较首发IS有更高的房颤检出率。年龄、高血压、心肌病或心脏瓣膜病、LAD、心功能不全、BNP、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为影响IS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彩红安强宋珏娴
关键词:卒中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痴呆
通过300例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再论眩晕的诊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眩晕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再论眩晕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7月就诊于该院神经内科的300例眩晕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患者常见病因和临床分布特征。结果20~65岁年龄段发病最多,占62.67%;女性多见,占64.67%;前庭性眩晕占75%,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占20%,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分别占60%和15%。其中BPPV、VN、MD、精神性眩晕、MV、PCI、系统疾病性眩晕/视觉性眩晕/本体觉眩晕发病率较高分别占30%、15%、10%、15%、9%、5%、5%,共占眩晕病因的89%。结论在临床中,以BPPV、VN、MD,精神性眩晕,MV、PCI及系统疾病性眩晕/视觉性眩晕/本体觉眩晕发病率较高,其中以BPPV发病率最高,这为眩晕病因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高彩红裴建基赵秀欣
关键词:眩晕头晕病因分析诊治
JAK2V617F与骨髓增殖性疾病致脑血管病的关系
2013年
JAK2V617F突变,对研究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分子发病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而骨髓增殖性疾病易出现继发纤维化、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本文对JAK2V617F突变与骨髓增殖性疾病致脑血管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裴建基高彩红
关键词:JAK2V617F骨髓增殖性疾病脑血管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