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住院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其中单独治疗组为单独使用阿替普酶治疗(54例),联合治疗组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42例),均治疗10~14 d。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溶栓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即刻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单独治疗组[(5.65±4.06)分vs(8.23±6.55)分;(3.97±2.82)分vs(6.36±4.2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9,P=0.027;t=-3.127,P=0.002)。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单独治疗组(95.24%vs 77.78%;66.67%vs 40.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P=0.016;χ2=6.363,P=0.012)。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门诊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及门诊精简化诊疗的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27日至9月27日期间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87例),进行精简化门诊诊疗,随访7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2019年同期住院治疗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7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发病到就诊时间[3(2,4)d]明显长于对照组[1(0.3,3)d](Z=-4.234,P=0.000)。观察组输液时长[6(5,7)d比10(7,12)d,P=0.000]和治疗费用[(5666.05±2343.78)元比(12590.11±3815.52)元,P=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就诊时NIHSS评分、7 d NIHSS评分、90 d mRS良好率(90 d mRS≤2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疫情下轻型卒中门诊精简化诊疗7 d NIHSS评分及90 d mRS良好率与住院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而门诊患者治疗费用显著低于住院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或轻型卒中患者不适宜住院的其他情况时,可采用门诊精简化诊疗方案进行管理。
目的总结非酮症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HC-N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理、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诊断为非酮症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的3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查阅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对3例患者给予控制血糖,并应用氟哌啶醇或氯硝西泮控制舞蹈症状,均好转出院。结论典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表现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和对侧纹状体核磁-T1高信号和或CT高密度影三联征。多见于血糖水平较高的老年患者,女性常见,通常急性起病,突然出现肢体的舞蹈动作,血糖和血渗透压增高,病灶为对侧纹状体,典型影像学头颅CT表现为纹状体稍高密度影,头颅MRI的T1WI可见豆状核、尾状核的片状高信号。调控血糖是关键,对于严重舞蹈症状可应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或苯二氮卓类药物。该疾病的临床预后良好,加强对该病的全面认识,可使患者得到准确的早期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