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冲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血管
  • 3篇他汀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左心
  • 3篇伐他汀
  • 2篇代谢
  • 2篇代谢异常
  • 2篇动脉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室
  • 2篇血管内皮
  • 2篇养心
  • 2篇养心胶囊
  • 2篇治疗心律失常
  • 2篇肾功能

机构

  • 12篇北京市房山区...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沈冲
  • 6篇吴永全
  • 3篇高德全
  • 3篇王永亮
  • 3篇丁晓松
  • 3篇梁金锐
  • 3篇段瑶
  • 3篇邵雪莲
  • 2篇袁国会
  • 1篇方雪花
  • 1篇马飞
  • 1篇陆强
  • 1篇赵炳朕
  • 1篇余清
  • 1篇王乐丰
  • 1篇张伟
  • 1篇吕妍坤
  • 1篇原红霞
  • 1篇原红霞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第五届国际络...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塑的作用。方法:入选CHF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ACEI、利尿剂、地高辛和β-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加用普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1次,共服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检测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并评价左室功能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PⅢNP、LVEF、LVMI、LVEDVI、LVESV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PⅢNP、LVEDVI、LVESVI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LVEF、LVMI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12周后普伐汀治疗组PⅢNP、LVEF、LVMI、LVEDVI、LVESVI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短期小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有改善CHF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左心室重塑。
沈冲王永亮吕妍坤邵雪莲丁晓松吴永全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普伐他汀心室重塑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和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对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管内皮和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入选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测得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HbA1c<7%组42例,HbA1c 7%-9%组42例,HbA1c>9%组31例。同时入选8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外周动脉张力测定( PAT)技术检测所有入选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计算反应性充血指数( RHI)。所有入选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bA1c 7%-9%组和HbA1c>9%组患者的RHI值存在明显减低(P<0.05),且HbA1c>9%组患者RHI最低(P<0.05);②与HbA1c<7%组相比, HbA1c 7%-9%组和HbA1c>9%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室间隔厚度( IVS)、左心室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A)明显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E/A值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7%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左心结构及功能均会出现异常,其异常程度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而加重。
段瑶沈冲吴永全梁金锐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内皮功能
PAT技术检测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2015年
目的:利用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检测不同阶段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202例患者根据糖耐量分三组:正常糖耐量(NGT)组108例,糖耐量受损(IGT)组50例,糖尿病(DM)组44例,入院72h内用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计算反应性充血指数(RHI)。采集空腹静脉血测血糖(FPG)、血脂(Tch、TG、LDL-C、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结果:与NGT组(1.71±0.27)相比,IGT组的RHI值已存在减低(1.61±0.27)(P<0.05),DM组患者RHI值则进一步降低,DM组患者RHI最低(1.49±0.23)(P<0.01)。结论:PAT技术检测可早期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段瑶沈冲吴永全梁金锐
关键词: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内皮功能
探讨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采取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脂血症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对照组,39例)和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钙片组(试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晚1次;试验组给予阿昔莫司0.25g,口服,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晚1次。两组患者的疗程都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硬化斑块指数(AI)。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颈动脉斑块面积、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IMT、颈动脉斑块面积、AI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提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保障其身体健康,此治疗方案相比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更具优势,更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沈冲陆强高德全王乐丰
关键词: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钙片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导致的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2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氨氯地平,另一组给予缬沙坦加氨氯地平口服治疗,观察治疗12个月后血压水平及反映左室壁厚度指标IVST、PWT、LVMI之间的差异。结果:缬沙坦加氨氯地平组在收缩压、舒张压降低水平与单用氨氯地平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而缬沙坦加氨氯地平组IVST、PWT、LVMI降低较单用氨氯地平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缬沙坦加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有效逆转左室肥厚,减少心肌细胞纤维化,保护心功能。
沈冲王永亮邵雪莲丁晓松吴永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氨氯地平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25例
本文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50例,分析了药理做作用,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药治疗,且治疗周期缩短,药物应用剂量减少,未见明显致心律失常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
沈冲
关键词: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中药治疗药理作用联合用药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诊PCI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B组患者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PCI术后两组他汀按原剂量维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IL-6、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国产瑞舒伐他汀10mg剂量具有与进口阿托伐他汀40mg剂量类似的调脂抗炎作用,能降低急诊PCI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
沈冲袁国会原红霞高德全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血脂炎症因子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的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197例入选者根据糖耐量分3组:正常糖耐量(NGT)组104例,糖耐量受损(IGT)组49例,糖尿病(DM)组44例。所有入选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NGT组相比,IGT组和DM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明显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E/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代谢紊乱早期的患者左心结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而左心舒张功能已减低。
沈冲段瑶吴永全梁金锐
关键词:糖尿病糖代谢异常
肾功能减退速度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快速肾功能减退患者与非快速肾功能减退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入选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患者382例,入院次数≥2次,入院间隔≥1年且资料完整。回顾性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并根据肾功能减退速度分为快速肾功能减退组(A组)和非快速肾功能减退组(B组),通过电话或调查问卷等方式随访,记录患者MACCE事件的发生率。将平均每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3mL/(min.1.73m2)定义为快速肾功能减退。结果快速肾功能减退患者占总人数的13.0%。A组较B组在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A组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均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参与了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另外肾功能减低又影响了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沈冲耿丽丽袁国会原红霞赵雪东
关键词: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
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PCI对早期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的AMI患者55例作为肾功能不全组,56例肾功能正常的AMI患者作为AMI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肾功能不全组于穿刺成功后开始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AMI对照组全量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间住院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AMI对照组比较,肾功能不全组3支病变比例(21.1%比43.6%)、术后肌酸激酶峰值浓度[(1863.1±86.7)IU/L比(2371.5±126.3)IU/L]明显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Blush 3级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下降幅度及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剂肾病:AMI对照组无发生,肾功能不全组有3例发生(0%比5.45%,P<0.05)。结论: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比例高,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PCI能有效再灌注心肌,降低住院心血管事件发生,未见明显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增加,但需警惕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术后应加强监测与干预。
沈冲方雪花赵炳朕余清马飞张伟高德全赵雪东
关键词:心肌梗塞替罗非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