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兰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浅谈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疗效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药物保守治疗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55例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和肌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痛及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变化,必要时复查B超。结果 55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51例保守治疗成功,治愈率为92.73%,4例失败,转为手术治疗,失败率为7.27%。其中9例有轻度胃肠道反应,2例有口腔溃疡,1例轻度肝功能受损,停药后很快恢复。术后1年再妊娠率为50.98%。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治疗符合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条件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案,对于有生育要求患者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 张小兰
- 关键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米非司酮甲氨蝶呤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S)孕妇凝血功能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PIHS孕妇100例为观察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45例、子痫前期30例、重度子痫前期25例;规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孕8~12周、20~27周、28~32周时检测并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指标变化,分析凝血功能指标与PIHS病情程度关系。结果:两组孕早期时PT、TT、APTT、FIB、D-D指标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孕中期、孕晚期时PT、TT、APTT均低于孕早期及同期对照组,FIB、D-D均高于孕早期及同期对照组,孕晚期时PT、TT、APTT均低于孕中期,FIB、D-D均高于孕中期;孕中期与孕晚期时,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PT、TT、APTT水平均依次降低,FIB、D-D均依次升高(均P<0.05)。PT、TT、APTT与PIHS均呈负相关性,FIB、D-D与PIHS均正负相关性(均P<0.01)。结论:PIHS孕妇孕中、晚期凝血功能指标发生明显异常改变,且凝血功能指标与PIHS病情程度相关。
- 张小兰张苏丽胡燕
-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不同孕期凝血功能指标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后血糖升高速率与胰岛素分泌及不良妊娠结局关系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血糖升高的速率与胰岛素分泌模式、胰岛素抵抗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产科诊治的GDM孕妇258例,按照OGTT后血糖升高平均速率(Vmean)的三分位数分为低Vmean组、中Vmean组、高Vmean组,比较各组各时点胰岛素(I0、I30、I60、I120、I180)分泌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分析Vmean与胰岛素抵抗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高Vmean组胰岛素分泌峰值后移,低Vmean组、中Vmean组、高Vmean组I0及I120值逐渐升高(P<0.05),高Vmean组I30、I60、I180值高于低Vmean组及中Vmean组(P<0.05),低Vmean组与中Vmean组I30、I60、I180值无差异(P>0.05);低Vmean组、中Vmean组、高Vmean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逐渐升高(P<0.05);高Vmean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高于低Vmean组及中Vmean组(P<0.05),低Vmean组与中Vmean组HOMA-β、ΔI30/ΔG30无差异(P>0.05);HOMA-IR与Vmean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血糖控制不良及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Vmean组高于低Vmean组及中Vmean组(P<0.05),低Vmean组与中Vmean组无差异(P>0.05);羊水过多、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Vmean组高于低Vmean组及中Vmean组(P<0.05),低Vmean组与中Vmean组无差异(P>0.05);年龄≥35岁、血糖控制不良、孕期增重≥15kg、Vmean≥0.119mmol/L/min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孕妇血糖升高速率过高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 张苏丽张小兰胡燕
- 关键词:葡萄糖耐量试验
- 初产妇产程进展影响因素及对产后并发症影响被引量:1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程进展相关因素及对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分娩时产程进展情况分为产程正常组和延长组。比较两组妊娠期间临床资料及分娩指标,分析影响产程进展的可能因素。结果:100例中产程延长组27例(27.0%),正常组73例(73.0%),两组年龄、新生儿体质量、孕期增重、应用分娩镇痛等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产妇年龄≥35岁、新生儿体质量≥4 kg、孕期增重过度、未采用分娩镇痛均为初产妇产程延长的影响因素,矫正年龄、新生儿体质量等混杂因素影响后,孕期增重过度、未采用分娩镇痛仍与初产妇产程延长有关(均P<0.0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孕期增重过度产妇(44.4%)高于增重适宜(19.1%)、不足(22.7%)产妇,无分娩镇痛产妇(37.3%)高于有分娩镇痛产妇(17.1%)(均P<0.05)。结论:孕期增重过度、无分娩镇痛与初产妇产程进展有关,且会影响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据此进行孕期管理及产时干预,以保障分娩顺利进行。
- 张小兰张苏丽黄翠丽董瑞侠
- 关键词:初产妇产程进展孕期增重分娩镇痛产后并发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