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新华

作品数:22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监利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疗效
  • 7篇疗效观察
  • 4篇慢性
  • 3篇治疗慢性荨麻...
  • 3篇荨麻
  • 3篇荨麻疹
  • 3篇误诊
  • 3篇慢性荨麻疹
  • 3篇梅毒
  • 2篇蛋白
  • 2篇药性分析
  • 2篇依匹斯汀
  • 2篇人免疫球蛋白
  • 2篇球蛋白
  • 2篇组胺
  • 2篇痤疮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球蛋白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机构

  • 22篇监利县人民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2篇舒新华
  • 7篇姚岚
  • 5篇张利玲
  • 3篇彭洁
  • 3篇褚娜
  • 2篇孙兰
  • 2篇王明
  • 2篇王翠彦
  • 2篇陈思远
  • 2篇黄长征
  • 2篇赵甲
  • 2篇王顺
  • 1篇夏颖
  • 1篇李家文
  • 1篇李明莉

传媒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现代中医药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8篇2015
  • 1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期梅毒误诊为股癣1例被引量:2
2002年
舒新华郭小红李刚李家文
关键词:二期梅毒股癣误诊
白色萎缩1例
2013年
患者男,33岁。双侧踝内侧及足弓内侧反复出现红斑、瘀斑、溃疡伴疼痛1年余,于2011年4月10号到我科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踝内侧及足弓内侧出现紫红色的斑疹.数日呈紫红色瘀斑,少数皮损破溃,形成溃疡,伴疼痛,在外院诊断为”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经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明显。溃疡愈合缓慢,愈后遗留白色萎缩性瘢痕。愈合前和愈合后原发皮损周围出现新发皮损,反复发作。病程中无发热、关节痛.腹痛及雷诺现象。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系统性疾病史,
舒新华王翠彦孙兰王明Shuva Kant GautamFiras A Hamze陈思远黄长征
健脾清热法治疗中老年手足慢性湿疹53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法治疗中老年手足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手足慢性湿疹门诊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2组均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外涂卤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健脾清热之中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结果:瘙痒程度、角化程度、皮损面积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57%,对照组为75.4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3.78%,对照组为20.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热法治疗中老年手足慢性湿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陈纯洲舒新华姚岚褚娜
关键词:湿疹慢性手足中老年
二期梅毒3例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测不典型二期梅毒的误诊发生原因。方法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对3例二期梅毒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患者梅毒血清检查均阳性,分别误诊为尖锐湿疣、花斑癣、脓疱疮。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早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降低误诊几率。
舒新华张利玲彭洁
关键词:梅毒误诊
依匹斯汀联合组胺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依匹斯汀联合组胺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使用依匹斯汀每天睡前口服10mg,同时肌注组胺人免疫球蛋白12mg,隔三天一次;对照组62例,单纯使用依匹斯汀睡前口服10mg,治疗第3周和第6周后判定疗效,停药1个月后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第3周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周后疗效及停药后复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不良反应少。结论依匹斯汀联合组胺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肯定,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为难治性慢性荨麻疹提供一种治疗手段。
舒新华
关键词:依匹斯汀疗效观察慢性荨麻疹
维胺脂胶囊治疗痤疮致急性出血性胃炎1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女,19岁。2010年9月4日因"颜面出现丘疹、结节、囊肿1月余"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有"胃炎"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颜面有多个散在米粒大小淡红色丘疹,数个黄豆大小暗红色半球形结节和囊肿,以额部、颊部多见,囊肿压之部分有波动感。
舒新华张利玲
关键词:维胺脂胶囊痤疮
扶正清疣汤内服外洗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扶正清疣汤内服外洗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科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12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CO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治疗组在CO2激光治疗基础上配合扶正清疣汤内服外洗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幂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9.09%和91.18%,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期间内,对照组累计6例复发,总复发率为8.82%;治疗组累计6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0.91%,复发多在治疗后3—5周。治疗组第2周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复发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以后两组复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扶正清疣汤内服外洗联合CO2激光治疗CA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陈纯洲舒新华姚岚褚娜
关键词:尖锐湿疣CO2激光
红斑肢痛症继发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告
2011年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多发生于两足并以灼热、疼痛,皮肤潮红,局部温度升高及脉跳有力为特征[1]。继发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国内未见报道,儿童患者罕见。2010年6月监利县人民医院收治红斑肢痛症患儿1例,报告如下。
舒新华
关键词:红斑肢痛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儿童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种型及耐药特性,为诊治医院感染提供合理选药的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调取两所医院167份系统性红斑狼疮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感染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种型鉴定依照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常规流程进行;药敏试验选择K-B法,数据分析启动WHONET 5.6程序,试验全过程坚持室内质量控制。结果 167例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92例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1.6%,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占16.7%;分离的219株病原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5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为48.6%,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9.5%、24.2%;革兰阴性菌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肟、磺胺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庆大霉素等。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种属多样,其多药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医院应强化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力度,科学有序地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望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上升的不良现状。
陈纯洲舒新华赵甲王顺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医院感染病原菌
STD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与药敏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STD)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438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 438例检测出支原体总阳性率为35.16%,其中Uu阳性131(29.91%)例,M h阳性5(1.14%)例,Uu和Mh阳性18(4.11%)例。普那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对支原体最敏感,其次为克拉霉素、四环素。结论本地区N G U支原体感染首选普那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次选克拉霉素、四环素。
舒新华彭洁张利玲
关键词:STD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