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庆
-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高职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的需求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高职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的需求分析主要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了解在校学生、毕业学生、杰出校友等群体在专业学习、技能提高、职业发展方面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需求,为高职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工作奠定基础。
- 史晓庆谢晓辉李鹏
-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管理需求
-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军营文化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19年
- 高职院校在立足时代发展特征、职业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将军营文化有机融合到职教育人中,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军营文化育人模式的意义、内涵,探索其内容和路径,最终提高和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五力',以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 陈兴义史晓庆刘晓龙车泽伟
- 关键词:军营文化文化育人
-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优化设计的个案研究——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推动和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来看,呈现的学生价值观多样化、缺乏自主管理,自我意识混乱,缺乏人生追求,缺乏诚信约束等问题对管理者来说比较棘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带给教育和教育行政管理的深...
- 史晓庆
- 关键词:高职院校优化设计
- 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概念的界定与发展
- 2015年
- 随着示范性高职院校在逐渐跨越式中不断发展转型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化,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概念也应随之更新和拓展,通过对催生学生管理概念拓展与更新的各类环境的分析,初步探索出现代化高职学生管理新概念的拓展内容,以期适应现代化进程中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需求。
- 史晓庆陈兴义左静文
-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生管理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2018年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适用于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但同样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思考,在继续传承思政教育工作优秀传统的前提下,正视思政教育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及其供给短板,是突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的一个关键点。通过分析和挖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三大力量,正确把握当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新思维和新动向,进一步探索更加契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持续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呼小洲史晓庆席满意郑诚
-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政教育
- 论学习模式信息化导引的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发展
- 2015年
-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可以逐步实现学习模式转变导引下的管理功能转变,以管理促发展,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内在潜力,塑造具备现代信息素养的新一代大学生形象。
- 史晓庆张雪莉
-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管理
- 建构主义视角下创新高职学生管理策略被引量:5
- 2015年
- 建构主义带来的各项挑战,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向新的自主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转变,通过建构校园文化情境、标准化信息传播平台,小组交叉管理等创新化的管理方法,以更大程度的增强学生自我发现和基于情境的问题式学习能力和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
- 史晓庆张雪莉
-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生管理
- 思利及人育人模式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实践对策研究——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2021年
-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其实现路径被描述为“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思利及人育人模式将教育扶贫机制下的“资助-自助-助人”作为有效脱贫途径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旨在职业教育环境下校企文化双重育人机制下,引导学生接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重熏陶,唤醒贫困学生群体的脱贫志气与脱贫行动,建立“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内循环机制,形成“扶困”与“扶志”育人工作合力,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能力,促使学生实现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事业成功的整体目标。
- 陈兴义史晓庆赵立祥拓龙李正东
- 关键词:贫困代际传递文化育人
-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思政供给侧视阙下的辅导员工作室创新建设研究——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在专业设置、课程管理、人才培养、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已经有成熟的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方面,需要既"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还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路径的现代化、充分性、专业化...
- 史晓庆呼小洲曹润杰
- 高职院校特殊困难学生资助和培养的路径被引量:1
- 2015年
- 国家助学金自实施以来,的确帮助了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了大学梦,但是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特别是纯粹无经济来源、失去双亲的学生来说,即使在给予国家一等助学金的同时还是存在很多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在了解、调查了特殊困难学生真实学习及生活状况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分类整理,以进行针对性的较大额度资助和情感关怀式的自信培养路径来帮助这些学生实现大学生活正常化。
- 史晓庆郑鹏刚
- 关键词:人文关怀